目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外新聞 / 國外新聞 / 亞洲治理挑戰為投資者帶來機遇

亞洲治理挑戰為投資者帶來機遇

邁克•斯科特
投資者越來越認識到環境、社會和治理(ESG)問題給他們的投資帶來實質性風險,尤其是在亞洲。在中國的帶領下,亞洲近年來一直是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推動力,而投資者熱切希望借助亞洲的成功獲利。

投資者越來越認識到環境、社會和治理(ESG)問題給他們的投資帶來實質性風險,尤其是在亞洲。

在中國的帶領下,亞洲近年來一直是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推動力,而投資者熱切希望借助亞洲的成功獲利。

然而,這種成功是有代價的。對經濟增長的全力追求,在許多國家製造了多種人為風險,包括水資源短缺和空氣污染。

基金管理公司銘基亞洲(Matthews Asia)旗下紅利基金(Dividend fund)聯席經理維韋科•坦納茹(Vivek Tanneeru)稱:“每年大約有700萬人死於空氣污染,其中85%發生在亞洲,同時一半的亞洲家庭無法獲得清潔用水。”

包括臺北、東京、首爾和馬尼拉在內,亞洲許多最大、最富裕的城市地處台風移動路徑上,台風可能對它們及周圍地區造成嚴重破壞。許多人口最稠密的城市處於沿海或三角洲地區,因而特別易受海平面上升的影響。

未來亞洲的環境問題必將因氣候變化而加劇。科學家稱,氣候變化將使極端天氣事件(如暴風雨)更加極端且更頻繁。

但是,應對這些挑戰的需要已經在多個行業(從可再生能源到水處理技術)催生出許多全球領先企業。其結果是,投資者不僅僅將亞洲的ESG問題視為一種挑戰,更是在這一地區賺錢的關鍵。

龍資本(Dragon Capital)旗下、主要聚焦於越南的清潔發展基金(Clean Development fund)負責人加文•史密斯(Gavin Smith)稱:“毫無疑問,亞洲面臨廣泛的環境和社會挑戰。獲得清潔飲用水、污水處理的普及程度以及嚴重的空氣污染僅僅是影響亞洲相當大部分地區的三個 系統性問題。

“雖然這些挑戰很艱巨,但投資於通過商業解決方案應對這些問題的企業、技術和系統的機會已經在涌現。”

例如,水資源緊張的新加坡已成為水處理企業聚集的中心,如凱發公司(Hyflux)和聯合環境技術公司(United Envirotech)。

“自2006年以來,新加坡已經將水和環境技術確定為關鍵的增長領域,”水務管理機構新加坡公用事業局(PUB)稱,“如今,新加坡擁有130多家水務企業及26個研究中心構成的蓬勃發展的產業群。”

研究公司彭博新能源財經(Bloomberg New Energy Finance)稱,要應對氣候變化和空氣污染的威脅,從現在到2040年新增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的一半以上將在亞太地區落戶,僅中國就將吸引3.3萬億美元的投資。

2014年,中國在新增可再生發電裝機容量方面領先世界,占發展中國家在該領域投資的近三分之二。印度政府已經宣佈計劃,在2022年前新增100吉瓦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

這種增長已經在亞洲締造了許多清潔能源巨擘,包括中國的華銳風電(Sinovel)和金風科技(Goldwind),以及印度的維斯塔斯(Vestas)等風力發電企業,以及如英利綠色能源(Yingli Green Energy)等太陽能企業。

中國可再生能源行業的快速增長,是把可再生能源技術的成本壓低至接近化石燃料水平的主要因素之一。然而,這也導致了部分企業擴張過快,其中幾家已淪為犧牲品,包括在申請破產前曾為世界最大太陽能企業的尚德電力(Suntech Power)。

亞洲近年來的“世界工廠”地位引發了很多社會問題,包括童工、工作環境和工人安全問題。2013年,造成1000多名工人死亡的孟加拉國拉納廣場(Rana Plaza)紡織廠大樓倒塌事件以最慘烈的方式展示了這些問題。

投資者還面臨治理問題,如賄賂、腐敗及少數股東權益。許多 企業在控股家族股東或政府的牢牢掌控之下。研究公司Asia Research and Engagement董事總經理本傑明•麥卡倫(Benjamin McCarron)稱,這種集中的所有權結構改變了治理挑戰。

“在歐洲和美國,挑戰在於保護股東,防止管理團隊過多地依據自身利益行事,而在亞洲,挑戰在於如何保護投資者利益免遭控股股東擠壓。不利的一面是,你真的只是少數股東,沒有任何控制權。但是如果你能據理力爭,說服控股股東,結果就不一樣了。”

牛頓投資管理(Newton Investment Management)負責任投資主管桑德拉•卡萊爾(Sandra Carlisle)也認為,某些市場對股東權利的承認與(打個比方)英國不盡相同。“但這並不出乎意料。你就是沒有幾十年的、投資者想要與企業對話的市場 經驗。”

她補充說,許多亞洲市場正越來越認識到ESG因素的重要性,而且正在引入——或者考慮實施——類似於英國管理守則(Stewardship Code)的規則。“日本已經引入,新加坡和台灣正在討論,甚至連中國內地的監管機構都在迫切希望瞭解其將如何發揮作用。”

研 究公司Sustainalytics的ESG研究總監盧瓦克•杜雅爾丁(Loic Dujardin)說,這樣的守則要求自願遵守的投資者考慮ESG問題,並與他們投資的企業就這些問題進行接觸。該公司參與編制“亞洲新聞台可持續發展排 名”(Channel NewsAsia Sustainability Ranking)。杜雅爾丁補充說,這樣的評估具有強大的影響。

“自該指數問世以來,許多企業都來找我們,問他們如何才能提升自己的排名或者上榜。亞洲企業想與西方同行一樣優秀,它們不想丟臉,所以能夠展示企業在可持續發展方面做好事的項目很有效。”

加拿大環球資產管理(RBC Global Asset Management)的新興市場股票主管菲利普•蘭厄姆(Philippe Langham)表示,隨著挑戰變得更加嚴峻,投資者開始意識到,註重ESG因素更有可能是更好的長期押註。

“從長遠看,關註ESG問題的企業將勝出,”銘基亞洲的坦納茹贊同道。“他們更能夠發現並利用長期的增長機遇。”

引用來源:英國《金融時報》
國內新聞直播-TVBS

NHK NEWS LIVE

ABC NEWS LIVE

Bloomberg Global Financial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