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外新聞 / 國外新聞 / 從交通基礎建設 看亞投行經濟效益

從交通基礎建設 看亞投行經濟效益

工商時報
日前亞投行候任行長金立群在韓國首爾召開的亞投行會議中表示,亞投行成員國將從現有57國增至70國,超過由美日所主導的「亞洲開發銀行(ADB)」。從各國對於參與亞投行的積極程度,可以看出各國對於參與亞洲經濟崛起的高度興趣。對於經濟早發國家而言(如英國、德國),參與亞投行除了有外交利益的盤算之外,更具實質效益的是,藉由出資亞投行之籌設,有助於活用國家資金,協助國內廠商掌握亞洲基礎建設需求的龐大商機。

日前亞投行候任行長金立群在韓國首爾召開的亞投行會議中表示,亞投行成員國將從現有57國增至70國,超過由美日所主導的「亞洲開發銀行(ADB)」。從各國對於參與亞投行的積極程度,可以看出各國對於參與亞洲經濟崛起的高度興趣。

對於經濟早發國家而言(如英國、德國),參與亞投行除了有外交利益的盤算之外,更具實質效益的是,藉由出資亞投行之籌設,有助於活用國家資金,協助國內廠商掌握亞洲基礎建設需求的龐大商機。

那麼,亞投行的潛在商機以及對全球經濟可能的效益為何?

衡諸過去區域發展經驗,地區基礎建設多以建立跨域經濟走廊而實現。透過增進交通連結,提升運輸效率,降低移動與交易成本,達到促進投資與活絡經濟的目的。亞洲經濟走廊的著名範例,首推「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機制」,它是由ADB於1992 年與「瀾滄江—湄公河」流域內的中國大陸、緬甸、寮國、泰國、柬埔寨、越南六個國家共同發起。在跨國交通運輸系統方面,則以「亞洲陸路交通基建發展計劃」為經典案例,涵蓋亞洲公路網、泛亞鐵路和促進陸路交通計劃。惟上述基礎建設計畫多存在融資缺口。

亞洲開發銀行研究所(ADBI)曾針對亞洲區域基礎設施需求規模進行推估,根據ADBI研究指出,ADB的32個開發中會員國家在2010至2020年為止,包含維護管理的基礎建設需求額達8.5兆美元,其中8.2兆美元是各國國內需求,0.3兆美元為跨國區域性基礎設施,平均年度投資需求額為747億美元,整體基礎設施的投資需求約占2010至2020年亞洲國家GDP的6.5%。

以地理區域來看,東亞及東南亞總投資需求5.4兆美元最高,其次為南亞2.3兆美元和中亞3,736億美元。在個別國家方面,以中國大陸基礎設施投資需求最高(4.3兆美元),印度次之(2.1兆美元)。其中,東南亞和中亞的主要基礎建設需求為「電力」,規模分別為3.1兆和1,670億美元,而南亞對於「運輸建設」的需求相對較高(1.2兆美元)。

基礎建設對總體經濟的正向效果已獲得廣泛證實,尤其對於發展程度較落後的國家來說,基礎建設完善與否更是影響中長期經濟發展的關鍵。倫敦帝國大學運輸研究中心曾針對交通基礎建設的經濟效益進行專案研究,研究結果指出,交通基礎建設投資對於提升整體國家生產力的效果,將因發展程度與投資項目而異。在歐洲國家,交通基礎建設投資對國家生產力的效果平均為3.9%,在美國平均為6.9%,在歐美以外國家的生產力提升效果平均為8.3%。以投資類型來看,「公路建設」的投資效益最高,其次為港口、鐵路和機場投資。

筆者曾以「亞洲公路網」為研究對象,利用「可計算一般均衡模型」分析亞洲公路網的經濟效益。根據模型評估結果顯示,公路建設投資確實有助於提振全球生產,對全球貿易量也有所助益。以國家別來看,亞洲多數國家(含台灣在內)不論就經濟成長率、進出口貿易量及貿易條件皆能獲得正向效益。換句話說,若亞投行能協助填補相關開發計畫的資金需求,將能改善區域內的運輸效率,進而對區域乃至全球經濟成長作出貢獻。

雖然亞投行籌設過程隱藏諸多複雜的國際政治角力,惟不可否認的是,中國大陸創設亞投行之舉措,已迫使全球多邊開發銀行(MDBs)啟動變革,同時點燃外界對於IMF對於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組成之檢討。

全球現在面臨有效需求不足的挑戰,許多國家所能使用的降息籌碼又所剩無幾。亞投行之籌設,或將成為提振全球景氣與生產力的機會之窗。對台灣而言,如何辨認趨勢、掌握商機,是當前積極參與區域經濟整合之際,也需要投以高度重視的關鍵工作。

引用來源:工商時報
國內新聞直播-TVBS

NHK NEWS LIVE

ABC NEWS LIVE

Bloomberg Global Financial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