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恐怖攻擊事件與經濟全球化的再思
工商時報 — 2015年11月16日法國巴黎發生恐怖攻擊事件,已確定死亡人數高達129人。爆炸案發生地點就在1月發生恐怖槍擊案的《查理周報》辦公室、法國國家體育場附近一帶,事後伊斯蘭國(Islamic State)宣稱此次的連環恐怖攻擊是由該組織所主導。我們對此不幸事件的發生深表遺憾與傷痛,社會文明發展至今未讓人類以和平方式解決爭端,反倒用越來越激烈的方式從事信仰、政治上的抗爭,已使世界和平蒙上陰影。
這個事件乍看之下與經濟無關,然而作為下層基礎的經濟發展,實則為全球動亂的源頭。一般宗教信仰引領信徒,且多數的宗教信仰強調「天上」、「永恆」的理想,教導信徒輕看世上的苦楚,要追求永恆的福樂,大都具有出世的態度。但各個主要宗教的信徒,對於世界和其上的事與對於神的事,經常會有二分法的言行,在西方號稱基督教文明的國家,許多民眾自稱是基督徒,惟行事為人與基督信仰相去甚遠;東方信仰的佛教國度以泰國最為虔誠,然而「紅衫軍」與「黃衫軍」的對峙與宗教信仰無關。
至於回教信仰則較傾向政教合一。全世界的穆斯林大約有16億人,其中8成以上都屬於遜尼派,主要分布在撒哈拉沙漠以北的非洲國家、沙烏地阿拉伯、印尼和孟加拉,敘利亞和巴勒斯坦地區也是遜尼派占多數。伊朗則是唯一什葉派國家,伊拉克和巴林也以什葉派占人口的多數,黎巴嫩則有三分之一的人口為什葉派。在阿富汗、科威特、巴基斯坦,什葉派也占多數;至於真主黨,則為信奉什葉派的激進武裝組織。在伊拉克境內,大部分的穆斯林是什葉派,約占全國人口的54.5%,遜尼派占40.5%;之前執政的海珊是遜尼派,海珊被推翻之後伊拉克更加動盪不安,屬於激進遜尼派的「伊斯蘭國」乃趁勢坐大。穆斯林的激進團體,不論是什葉派的真主黨或遜尼派的伊斯蘭國,都相信為其真主阿拉犧牲可以直接進入天國,因此不但不怕死,反而是真正的「視死如歸」。
巴黎恐怖攻擊事件表面上看來,只是一個回教激進團體的暴行,然而一個恐怖激進團體若沒有認同者的支持就會自然凋零,或者受到分化也可能無法壯大。遜尼派的海珊執政時,「伊斯蘭國」無法崛起,一方面是海珊的鎮壓,另一方面則是無法取得遜尼派會眾的支持,因為遜尼派本身是伊拉克的當權派。海珊被英美聯手推翻,提供伊斯蘭國發動「聖戰」的理由,至於此次暴行慘劇發生在法國巴黎,顯然伊斯蘭國將「聖戰」的範圍擴大到整個西方世界,甚至按伊斯蘭國的說法,最終目標是全球伊斯蘭化;換言之,伊斯蘭教正致力於追求「全球化」。
我們看到另一個全球化也正在進行中。基於比較利益原則,經濟全球化使參與國家的消費達到柏來圖效率(Pareto Efficiency),然而經濟全球化也加速所得與財富在分配上的兩極化,使貧富不均的現象更加惡化。貧富懸殊是激進主義者宣揚其理念的溫床,也是激進主義者吸收追隨者的良機。當海珊執政時,遜尼派信徒認為他們是社會的上層統治階級,海珊被英美「邪惡帝國」推翻之後,遜尼派從社會統治階層貶落,而英美所扶持的新政權未能使伊拉克經濟得到改善,激進的伊斯蘭國因此而有發展壯大的空間。
經濟全球化若不能在分配上尋求改善,勢將使更多的激進團體吸引更多的追隨者。俗語說:「窮算命,富燒香」,窮人算命是希望得到祝福,找到翻身機會;富人燒香則是希望維持現狀,保住身家財產。窮人若一窮二白,參加激進團體是其翻身的最後機會。當年國民黨失掉大陸,原因之一也是因為貧富差距懸殊。經濟全球化固然提高效率,但卻未能促進公平,效率與公平是對立的目標。馬克斯預言「資本主義將因其成功而崩潰」之沒有成真,是因為資本主義國家採行提高社會福利與累進稅制等矯正措施,使效率與公平並進,而共產主義國家反因效率低落致使柏林圍牆傾倒。
要言之,如果經濟全球化只限於效率提升,而不思在公平上尋求改進,則類似主張穆斯林全球化的激進組織將獲得更多支持,其領導者可能是真正的宗教狂熱份子,跟隨者則可能只是以宗教為名,藉著打天下尋求經濟地位翻身的機會。全球各國在悼念巴黎恐怖攻擊事件的同時,也當注意要從根本做起,在經濟全球化造成貧富兩極化的當下,各國要聯手合作的不只是打擊恐怖份子,更要合作促進分配的公平化。
引用網址: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1116000018-26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