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外新聞 / 國外新聞 / 十三五規畫的盲點與優勢

十三五規畫的盲點與優勢

林建山
整體十三五規畫綱要的策略作為重點被分列為十大任務事項:一、保持經濟成長;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三、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四、推動創新驅動發展;五、加快農業現代化步伐;六、改革體制機制;七、推動協調發展;八、加強生態文明建設;九、保障和改善民生;十、推進扶貧開發。

預定將在2016年3月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的中國「十三五規畫《綱要》」,旨在於落實習近平「中國夢」的國家願景,達成其所設定的「調結構、轉方式、促創新」任務目標。

因此,整體十三五規畫綱要的策略作為重點被分列為十大任務事項:一、保持經濟成長;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三、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四、推動創新驅動發展;五、加快農業現代化步伐;六、改革體制機制;七、推動協調發展;八、加強生態文明建設;九、保障和改善民生;十、推進扶貧開發。

實現以人為本發展

這份《綱要》已四平八穩地充分照顧到「新常態」經濟之後各方面發展成長需要,尤其不再突出強調「高數量成長」以及「厚重長大製造業生產」的戰略性,不再死守7%是國家發展底線,最讓國際社會稱許。

不過,國際觀察家及客觀智庫學者,對於十三五規畫綱要的策略重點,也有一些重要的前瞻性批判看法,應該頗為值得習李體制在全案定稿前的參考。

首先,與十二五規畫相比,「十三五」將是「典型弱化中國GDP成長」的國家級經濟建設規畫,大量擴增了科技創新、資源環境、民生改善方面的「強勢約束性指標」,而所強調要積極推進「教育強國」、「綠色發展」、「健康中國」等新戰略,則都設定在「實現以人為本的」經濟社會發展之重心上。這一「典型弱化GDP成長」規畫綱要既經落實,對於中國的社會福祉發展、對內需市場擴張,固有立即作用,但對於厚植國家經濟實力,提升對外競爭力,則不一定有多大之實質貢獻。

其次,從指標設計看,「十三五」已大量減少了經濟指標,只保留國內生產毛額、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這兩項「預期性數量指標」,以衡量經濟成長和經濟結構,而非經濟指標的比重,卻竟然超過了9成,絕大部分是置入了「民間經濟之高度約束性指標」,大大強化了政府的公共服務職責及其在國家經濟運轉上的高度積極角色。

其三,「十三五」國家發展規畫,還是明列了「七大戰略產業」重點類項。客觀智庫的普遍提醒都認為,習李體制當局確應嚴肅記取十二五的一個極重要教訓,過去政府強勢選擇扶持的政策性產業,結果都不成功,特別是一些過度規畫的新興戰略產業,到最後都變成最困擾當下「過剩產業」或「中國過剩經濟元凶」。

其四,對於未來國家空間經濟之發展,也同樣應交由自由開放市場和民間企業決定為宜;作此建議,乃為避免各省市地方政府,亂搞城鎮化建設競賽,以致造成類似「過度規畫戰略產業」最後竟都演變成為「過剩諸侯經濟」或「未來新型中國過剩經濟元凶」問題,在「十三五」綱要中,還是應盡量減少「戰略性城鎮化經濟規畫」,因為一個國家的「城鎮化率提高」,都各有其內在規律,不宜用人為力量硬性規畫,反而容易適得其反。

硬性規畫適得其反

對台灣及其他外國資本而言,「十三五」綱要中,恐怕存在「政府過多、但市場不足」的問題,以致「七大戰略產業」的誘惑力反而遠遠不及智慧城市為核心的「戰略性城鎮化經濟規畫」來得大;至於這些國際觀察家的建議,主要是寄望習李「十三五」綱要實施後,中國經濟不至於會很快轉進約束成長模式階段,而讓未來五年中國經濟,還能在全球經濟場域,繼續擔綱復甦引擎的關鍵功能角色。

引用來源:林建山,旺報
國內新聞直播-TVBS

NHK NEWS LIVE

ABC NEWS LIVE

Bloomberg Global Financial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