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外新聞 / 國外新聞 / 僅靠共識無法拯救氣候

僅靠共識無法拯救氣候

亨利•保爾森
如果本月底全球領導人在巴黎會面時就氣候變化達成共識(眼下看似乎很有可能),他們將為保護我們星球邁出重要的一步。但是,這仍然僅僅是個開始。為了確保氣候變化問題取得進展,我們需要新的經濟結構以及新技術。

 

如果本月底全球領導人在巴黎會面時就氣候變化達成共識(眼下看似乎很有可能),他們將為保護我們星球邁出重要的一步。但是,這仍然僅僅是個開始。為了確保氣候變化問題取得進展,我們需要新的經濟結構以及新技術。
這需要付出代價;特別是發展中國家將不得不對環境治理成本和持續增長的需要進行平衡。但是這也將帶來好處,為經濟繁榮創造新的可持續來源。同時,就如進展取決於先期投資時的通常情況一樣,金融才是關鍵所在。

如果本月底全球領導人在巴黎會面時就氣候變化達成共識(眼下看似乎很有可能),他們將為保護我們星球邁出重要的一步。但是,這仍然僅僅是個開始。為了確保氣候變化問題取得進展,我們需要新的經濟結構以及新技術。
這需要付出代價;特別是發展中國家將不得不對環境治理成本和持續增長的需要進行平衡。但是這也將帶來好處,為經濟繁榮創造新的可持續來源。同時,就如進展取決於先期投資時的通常情況一樣,金融才是關鍵所在。

綠色金融不應該是富裕國家向較貧窮國家提供援助的另一種形式。它也不能披著綠色金融的外衣,實質上卻是得到國家支持的項目融資。相反,重點應該放在利用市場原理來吸納私人資本,這樣清潔技術就可以進行商業化,資金也可以遠離依賴無代價破壞環境的高污染行業。

金融體系所需的轉型不易實現。對於缺乏像美國等發達經濟體一樣成熟、大容量、高流動性的資本市場的發展中國家而言,轉型尤其困難。

也有鼓舞人心的先例。中國政府,與聯合國(UN)一道,提交了將其金融體系與低碳增長相匹配的意見書。中國呼籲建立擁有明確環境目標的新貸款機構,以降低綠色項目的融資成本。盡管這是積極的一步,但是仍然需要付出更多努力。

問題不是缺少資本,而是需要將充沛的資金配置到低碳行業上去。低碳行業也可以造就經濟增長的新來源並創造新就業。在中國,有很多機會根據此種目的來調配私人資本。只舉一個例子,2011年建築差不多占據了中國30%的能源消耗。這一問題不僅限於中國。未來十年,全世界將再增加二三十億人口——大部分新增人口將被城市吸收。城市人口增加的國家將有很多是發展中國家,它們缺少合適的城市金融體系來為城市發展提供資金。這也是為什麽公共部門也要發揮作用的原因。

公共支出應著眼於發揮乘數效應,努力使支出的每一分錢都能帶動更多私人資本投入。政府政策也可以加速金融和投資活動的改變。

國與國之間的綠色金融和政策選擇將有所差異。一些國家將選擇對碳定價,另外一些國家可能會選擇各種稅收、補貼以及監管政策的組合。

無論是何種政策組合,它們都應該以市場激勵機制為核心,在對項目和業務進行評估時,鼓勵金融機構、投資者和銀行對排放物等外部性負責。

隨著綠色投資者網絡的出現、以及某些歐洲金融機構已承諾遵循“赤道原則”(Equator Principles,控制環境風險的框架),這些想法已經取得了一些進展。但要對碳排放量產生影響,這類綠色金融理念需要得到廣泛採納。因此,當明年中國主辦二十國集團(G20)峰會時,該集團有機會將綠色金融作為一項新議程並為發展中世界創造實用模式。

全球資本市場是強大的力量。加以正確引導,它們可以減輕政府的負擔並開啟可持續發展的經濟未來。

美國前財長 亨利•保爾森 為英國《金融時報》撰稿

 

引用來源:亨利•保爾森,FT中文網
國內新聞直播-TVBS

NHK NEWS LIVE

ABC NEWS LIVE

Bloomberg Global Financial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