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外新聞 / 國外新聞 / 大陸經濟發展的兩大關鍵議題

大陸經濟發展的兩大關鍵議題

鄭貞茂
中國大陸經濟明顯步入新常態, 從最近公布的「十三五規畫」來看,官方將未來2016年至2020年的經濟成長目標訂在6.5%的底線,這與過去幾年動輒兩位數的經濟成長比較起來明顯降溫。儘管如此,中國大陸在全球經濟的影響力仍是與日俱增,因此其經濟成長的未來變化仍將是市場關注焦點。

眾所周知,隨著平均國民所得的提高,中國大陸的經濟發展遭遇到所謂的中等所得國家陷阱,經濟成長減緩,同時人口老化、生產過剩與環境污染等問題更成為未來成長阻力,如果不適時調整經濟結構而仍然按照舊有的成長模式,成長的難度將愈來愈高。

也因此,在這次「十三五規畫」中涵蓋許多改革政策,包括二胎政策的開放、深化戶籍制度改革、加快放開自然壟斷行業競爭性業務、嚴格環境保護政策等,加上先前推動的金融改革措施如人民幣國際化、利率市場化與發展多層次的資本市場,以及一帶一路、亞投行等戰略布局,都顯示其政府推動國內改革以及提高其國際話語權的決心。

@WEF對中國大陸的預言

其實早在2006年世界經濟論壇(WEF)就曾經探討過中國大陸與全球經濟的未來互動關係,當時中國大陸在全球經濟實力排名仍位居第六,不像目前已攀升至全球第二,WEF當時想要藉由情境分析,了解兩個關鍵議題。

其一是中國大陸能否持續進行內部改革,以便持續經濟成長的步伐;其二是中國大陸與全球經濟的互動是否影響其本來中國大陸與全球經濟互動的3種可能情境。在情境1當中,假設中國大陸政府持續推動各項改革政策,但國際環境變得對中國大陸較不友善,尤其是在歐美等先進國家經濟成長減緩的情況下,貿易保護主義興起。根據WEF的分析,中國大陸會為了試圖突破封鎖,加強與亞洲鄰近國家來往,最終可能形成一個在亞洲的區域性貿易集團。

在情境2中,假設中國大陸內部市場化改革持續進行,但遭逢愈來愈大的阻力,中國大陸領導人也擔心社會安定以及得罪某些利益團體而不願意深化改革。同時,國際社會因為擔心國家安全以及防恐問題而設立各項障礙,導致知識、資金以及人力資本的跨國交流受挫。最後發展結果,中國大陸的對外競爭力將逐漸消退,經濟成長嚴重下滑,一些改革願景成為無法實現的空談口號。

在情境3中,中國大陸政府無懼於社會安定問題而堅定改革路線,持續拓展對外貿易及吸引外人投資,創造更多就業機會以順利縮小城鄉差距,政府能夠大刀闊斧的針對國營事業、銀行體系、環境及法制等問題提出改革方案。

同時,中國大陸與國際社會互動良好,在國際維安、氣候變遷以及減少碳足跡等議題做出貢獻,中國大陸中產階級的興起形成龐大的內需市場,有助於其內部社會安定及資源重新分配,WEF將此最佳情境命名為新絲路(New Silk Road)。

在此情境下,中國大陸經濟得以穩健成長,與國際社會的互動也進入良性循環。

@朝向新絲路的可能性最高

所謂情境分析,簡單的講,即是描述未來發展的各種可能性,好的情境分析必須是有可能發生、具高度挑戰性,並經過嚴謹分析,點出決策官員所必須面對的關鍵問題,以便幫助其制定各項因應策略。從2006年WEF的這份情境分析報告,對照當前中國大陸的經濟發展,及其與全球經濟的互動關係,可以看出這份報告的確有其參考價值。雖然目前實際現況並非與這些情境完全相符,但目前中國大陸經濟發展也確實是圍繞在國內改革以及其與國際社會的互動關係這兩大主軸議題,諸如亞投行,「十三五規畫」宣示等,這些戰略顯示中國大陸未來的經濟發展,仍將以朝向情境3的可能性為最高。

反觀台灣,我們的經濟停滯在「中等國家所得陷阱」也已有好長一段時間,而且若從國內改革與對外關係這兩大主軸來看,政府在國內經濟結構調整的議題上似乎成效不彰,在對外關係方面,自從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後,台灣固然與新加坡、紐西蘭簽定雙邊自由貿易協定,但在區域性貿易協定上則尚無任何進展,因此我們深切的期盼政府能夠持續深化改革,並加大力度拓展國際關係,如此才能避免陷入情境2的口號與空談困境。

(鄭貞茂農業金庫總經理、台灣亞太產業分析專業協進會理事長)

引用來源:鄭貞茂,工商時報
國內新聞直播-TVBS

NHK NEWS LIVE

ABC NEWS LIVE

Bloomberg Global Financial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