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要在中東扮演更大角色了嗎?
BBC中文網 — 2016年01月25日本周,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沙特阿拉伯、埃及與伊朗三國展開國事訪問。中國最高領導人訪問中東並不常見,加之這是開年來中國外交的第一場行動,習近平的這次中東之行備受關注。
與此同時,在沙特阿拉伯與伊朗糾紛持續之時,西方國家於上周末宣佈解除對伊朗長期實施的大部分制裁,讓德黑蘭重返國際社會。分析人士認為,這一變化將不僅影響其國內經濟與社會,更將影響區域以及國際地緣政治格局。
「利弊交織」
評論人士多將習近平此次中東訪問的焦點放在伊朗之行上。兩國雖不成盟國,但在伊朗受到西方社會孤立的多年,中國一直與其往來。也因此,中國亦曾受到制裁影響。比如,中國的昆崙銀行就曾因經手伊朗的資金而被制裁。
制裁的解除,讓中國能夠更加中性地與伊朗打交道。可以肯定的是,兩國未來的貿易往來會更加頻繁,「但制裁解除對中國最多是利弊交織,」倫敦皇家國際關係研究院(Chatham House)研究員米歇爾-麥登對BBC記者說。
過去十年,中國成了伊朗最大的石油出口國。2014年,兩國貿易額達520億美元。目前,中國幾乎一半的石油進口來自波斯灣。然而,隨著伊朗開始「向西看」,並重回國際市場,「中國需要與其他國家競爭,方能在伊朗獲得生意以及影響力,」 麥登表示。
不過,常駐以色列特拉維夫的Clarity Capital分析師巧曙明(Sam Chester)認為,競爭雖然是不可避免的,但與此同時,制裁的解除也讓中國企業能夠更加自由地擴張。「制裁的解除也不意味著西方的公司頃刻間紛至沓來,並將中國的利益推到一邊,」他對BBC記者說:「即便有初期的『友好協議』,但德黑蘭與西方仍然在許多問題上有摩擦。」
「一帶一路」
從中國官方學者的分析來看,習近平的此次中東三國之行多與「一帶一路」項目有關。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研究員周末在《光明網》上發表的文章稱,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將成為中東國家新的希望。文章還說,在目前敏感時期,「一帶一路」體現了中國與中東「實現共同發展的誠意」。
倫敦皇家國際關係研究院的麥登認為,中國目前熱衷推行的「一帶一路」都適用於這三個國家,尤其是伊朗,是其中關鍵的一站。「這一項目對尋求金融和外交支持的中國基建、電信和消費品公司來說也是極為有用的框架。因此,這次訪問隨行的商業代表團數量也會是相當可觀。」
但巧曙明卻認為,相比中國同時成立的亞投行和金磚開發銀行,「一帶一路」並不算大規模,可行性也不強。他說,雖然這可以在習近平與中東領導人會面時成為公關談資,但最終能夠起到的具體效果將微乎其微。
值得注意的是,習近平的此次出訪行程頗有講究。他將在仍陷入糾紛的沙特阿拉伯和伊朗各停留一天,而在埃及待上三天。在麥登看來,這表明中國並不希望在複雜的中東問題上「站隊」,北京希望強調其更願意支持中立的國家。
中國扮演更大角色?
這種安排也必將引來人們對中國在中東角色的討論。很顯然,習近平上台後,中國希望在外交上有一番建樹,但不同國家對中國在中東扮演的角色有不同的看法。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助理研究員、中東問題專家金良祥本周對中國媒體表示,中國在中東「一直發揮低調和積極的作用。」
而在中東涉入頗深的美國卻將這種「韜光養晦」看作為「搭便車」。美國總統奧巴馬去年在接受《紐約時報》訪問時就曾這樣評論中國的角色:「他們搭了30年的便車了,且一直沒有什麼問題。」
在中東地區,伊朗駐華大使哈吉(Ali Asghar Khaji)則在習近平行前呼籲中國加強在中東地區的投入,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他說,考慮到中東問題將影響地區和全球,「我們歡迎包括中國在內的各國為區域問題提出解決之道。」
在倫敦皇家國際關係研究院的麥登看來,中國並不會希望在中東政治上捲入太深。「也正是因此,習近平才既去沙特,又去伊朗,試圖保持平衡。」她說,一些觀察家猜測習近平會介入沙特與伊朗調停,但她認為,中國除了呼籲兩國保持冷靜,不大可能會有其他的舉動。
以色列的巧曙明在採訪中也表達了相同的看法。他對BBC記者說,中國在中東的戰略聚焦在商業利益,而非政治糾葛與安全衝突。但他表示,由於地區局勢複雜不穩且中國投資日益增多,今後我們或許會看到中國派遣安全人員前往伊拉克等地保障中國的投資利益,與中國在蘇丹的做法類似。
而在目前國際油價不斷走低,且供給遠大於需求的情況下,中國在中東的介入程度或許會更加有限,不會超越保護其海外投資利益的範疇。「中國的目光還仍然主要停留在臨近的區域,比如亞太地區和中亞地區,」 倫敦皇家國際關係研究院的麥登說。
引用網址: http://www.bbc.com/zhongwen/trad/china/2016/01/160120_focus-on-china_china_middle_east_diploma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