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外新聞 / 國外新聞 / 分析:中國經濟的願景與信號

分析:中國經濟的願景與信號

BBC中文網
一些中國經濟學者稱,中國GDP增速目標最終制定在一個區間傳遞的信息包括:6.5%就是增速的底線,經濟不可以過度失速,突破底線;從股市和匯率等因素看,今年的不確定性比以往更大,制訂目標需要有一定彈性。

看到一輛高速行駛的列車突然減速,不同的人會得出不同的見解,特別是在列車司機還沒有弄清楚說清楚具體原因的時候。

2016年1月陸續公布的一系列中國2015年經濟數據中,GDP增幅創下25年新低,進出口總額罕見地下降,製造業指數持續低於警戒線。

3月初,就在一年一度的中國兩會開幕前夕,全球信用評級機構穆迪將中國主權信用評級展望調降至負面,隨後進一步將中國38家國有企業和25家金融機構評級展望由穩定下調至負面。

兩會開幕,中國高層官員密集露面併發聲,是否足以說服質疑?是否傳遞出足夠清晰的信號?

增速底線

根據中國總理李克強周六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國全年GDP增長目標下調到6.5-7%,這是中國首次用區間形式設定目標。

一些中國經濟學者稱,中國GDP增速目標最終制定在一個區間傳遞的信息包括:6.5%就是增速的底線,經濟不可以過度失速,突破底線;從股市和匯率等因素看,今年的不確定性比以往更大,制訂目標需要有一定彈性。

徐紹史在周六的記者會上承認6.5%是中國經濟增速的下限,其原因是中國要實現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政治目標,要求2020年GDP總量比2010年增長一倍,按年測算6.5%的年均增速就是實現目標所需要的下限。

「7%的上限則是為了穩定預期,向市場傳遞信心。」他說。

新舊「動能」

對於如何實現這一願景,李克強稱,當傳統動能由強變弱的時候,需要新動能異軍突起和傳統動能轉型,形成中國經濟新的「雙引擎」。

參加中國人代會的浙江代表張天任說,自己贊同政府工作報告中兩條腿走路的說法——對於傳統產業,一方面讓它過渡和轉型升級,減少污染的排放,提高效率,另一方面則要加快培養新動能和新興產業。

作為電池企業老闆的張天任認為,做企業也必須兩條腿走路,否則就是單形式的。傳統產業關閉,新興產業沒有培育起來,不產生利潤,大量工人就要面臨失業。

為了培育新的「雙引擎」,中國政府開出的藥方兩會期間再次得到強調——結構性改革的方向被總結為四句話: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

「殭屍」工廠與下崗工人

李克強在施政綱領中強調了進行結構改革的必要性,並再次提到了「殭屍」工廠。

中國官方對「殭屍」工廠的定義是,在一些產能嚴重過剩行業裏只能靠政府補貼、銀行貸款生存的企業。中國官方文件還根據貸款比例和連續虧損時間來界定這類工廠。這些工廠被認為是「去產能」的具體目標。

一位中國經濟學家在中國政協會議上表示,改革中遇到職工下崗的困難時,與其養虧損的企業,不如養職工。

「職工生活有著落了,經過培訓可以重新找到工作崗位。」他說。

為了達到去產能的目的,李克強宣佈中國政府將撥款1000億元人民幣用於職工分流安置。

徐紹史透露,中國目前正在從鋼鐵、煤炭兩個產業入手,來化解過剩產能。

根據中國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的估算,僅在上述兩個行業,去產能就可能導致近200萬人失業。

而根據路透社的報道,去產能將導致500-600萬中國國有企業職工下崗。

轉型需要多久

徐紹史稱,5年之內,中國鋼鐵產能還要去掉1—1.5億噸產能,3到5年內,煤炭行業要退出5億噸產能,還要減量重組5億噸產能。

為了配合經濟轉型和結構調整,同時拉升持續下滑的經濟,今年中國財政赤字將猛增5600億元,赤字率達到3%。

但截至目前,中國政府沒有出台全面刺激經濟的猛藥。在全球經濟持續放緩的背景下,手術刀式的結構性調整何時能幫助中國經濟觸底反彈,尚有待觀察。

中國似乎已下定決心推進結構性改革。但這一政策的執行效果同樣有待觀察——哪些產能是手術刀瞄凖的目標?從主觀上講,似乎誰也不願意承認自己是落後產能的代表並承擔關停工廠或者壓縮生產帶來的影響。

中國經濟傳遞出了明確的信號和願景,但還需要耐心地等待結果。

引用來源:BBC中文網
國內新聞直播-TVBS

NHK NEWS LIVE

ABC NEWS LIVE

Bloomberg Global Financial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