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外新聞 / 國外新聞 / 全球經濟趨勢判斷 大師給建言

全球經濟趨勢判斷 大師給建言

編按:全球經濟局勢與國際關係在今日已無法用教科書上的理論來理解,我們需發展全新的眼光與角度來認識新變化,而到底現在的國際經濟局勢如何?而在這樣的局勢下,台灣應該如何因應?針對這樣的問題,三位經濟方面的大師提供他們的看法,以下針對重點作摘錄。

全球經濟疲軟 辜朝明:貨幣政策全失靈

記者潘姿羽/台北報導

來源:經濟日報(http://udn.com/news/story/10275/1920074-%E5%85%A8%E7%90%83%E7%B6%93%E6%BF%9F%E7%96%B2%E8%BB%9F-%E8%BE%9C%E6%9C%9D%E6%98%8E%EF%BC%9A%E8%B2%A8%E5%B9%A3%E6%94%BF%E7%AD%96%E5%85%A8%E5%A4%B1%E9%9D%88)

全球主要國家多推行高強度的貨幣政策,但日本野村總合研究所首席經濟學家辜朝明昨(25)日示警,當前經濟已陷入非傳統式的「資產負債表的不景氣」,在此前提,貨幣政策是一灘死水,「完全失靈」。

「QE是進場容易退場難,」辜朝明指出,大家已經知道量化寬鬆(QE)沒什麼效果,但真要退場,市場勢必會出現負面反應,匯率也會有很大影響;這種情況過去從來沒有出現過,市場利基也非常不穩固,使用QE上癮的國家,好日子快過了就會很難看。...........

辜朝明昨以「如何在理智破產的貨幣政策環境中生存」為題發表專題演講時指出,我們身處一個非常奇怪的世界,現在幾乎所有發展國家都是零利率或是負利率,部分國家推行量化寬鬆、大量注入資金,但全球景氣依舊低迷,通貨膨脹也起不來,這和傳統經濟學理論並不相同,也因此舊思維的政策行不通了。

辜朝明指出,現在的問題出在於,即便利率再低、印鈔再多,也沒有人願意借錢;因為前幾年泡沫破裂、資產價格崩潰,大家還有現金流、但是資產負債表完蛋了,也就是「技術性破產」,接下來幾年只好拚命還錢,如今大家還錢還怕了、不願意再借錢,貨幣政策也跟著失效。

美國經濟情勢優於其他經濟體,聯準會去年也屢次提出升息的動向。辜朝明表示,在全球經濟疲軟下,聯準會許多官員仍建議升息,主因就是擔心再不升息,當另一次的泡沫破裂,經濟便會受到重創。

辜朝明指出,在低利率的時代,很多資金卡在金融體制內,並未挹注到實體經濟,金融界形成了許多小型泡沫,如果再不處理,泡沫就會擴及股市、商用不動產;但升息不只是經濟議題,也牽扯到政治議題,推估可能等到選舉過後,聯準會較可能升息。

辜朝明談話重點 圖/經濟日報提供

劉遵義建議 擴張財政改善信心

記者潘姿羽/台北報導

來源:經濟日報(http://udn.com/news/story/10275/1920072-%E5%8A%89%E9%81%B5%E7%BE%A9%E5%BB%BA%E8%AD%B0-%E6%93%B4%E5%BC%B5%E8%B2%A1%E6%94%BF%E6%94%B9%E5%96%84%E4%BF%A1%E5%BF%83)

經濟成長低迷已成新常態,中研院院士劉遵義指出,政府必須積極介入來改變民眾的預期心態,讓民眾相信經濟會變好,並主動以財政刺激方案創造總體需求。

「心理預期會推動經濟,」劉遵義指出,全球景氣確實低迷,民眾也大多有感受到景氣不佳的現況,但若每人都抱著這個想法,不想投資、消費,經濟當然好不起來,因此政府必須透過財政刺激來改變民眾的心理期待。

美國第一次施行量化寬鬆(QE)是在2008年雷曼事件發生後,透過QE政策注入流動性,讓銀行回歸正常運作,「這很正確,沒什麼好批評的」。

但劉遵義接著指出,美國後來準備祭出第二次的QE政策,當時其實有更好的選擇;如去買美國各州債券,而資金用來修復各州的硬體設施,如此一來,就能帶動實體經濟發展。

再來看到同樣為了經濟問題所苦的日本,劉遵義認為,日本人均GDP相當高、居住品質卻不佳,政府可以朝向拓展民眾居住空間、活絡不動產市場為目標,大量蓋房子來提升民眾生活品質,「重點是創造出總體的需求」。

劉遵義表示,上述做法的共通點,是想辦法讓需求續符合國人的期待,而不是為了刺激而刺激,當政府為國人創造出需求與利多,民眾的心理預期就會轉好,進而擺脫心理預期景氣差、更不願消費或投資的惡性循環。

全球景氣陷入低迷的新常態,除了過度使用貨幣政策,以及各國自身的結構性問題,全球化造成國與國之間的連結愈來愈深也是原因之一。

劉遵義特別提醒,全球化使得部分國家能在貿易中獲利,但也衍生所得分配不均的問題,各國政府又沒有實際去幫助到全球化底下的受害者,間接導致英國脫歐、美國總統候選人川普聲勢大漲等情況,這點是各國政府未來政策也必須關注的重點。

劉遵義談話重點 圖/經濟日報提供

胡勝正獻策 政府必須帶頭投資

記者何孟奎/台北報導

來源:經濟日報(http://udn.com/news/story/10275/1920067-%E8%83%A1%E5%8B%9D%E6%AD%A3%E7%8D%BB%E7%AD%96-%E6%94%BF%E5%BA%9C%E5%BF%85%E9%A0%88%E5%B8%B6%E9%A0%AD%E6%8A%95%E8%B3%87)

中經院董事長胡勝正昨(25)日表示,負利率政策無助於經濟,政府必須帶頭投資,才能提振經濟,除了五大創新產業(生技、綠能、亞洲矽谷、智慧機械、國防),還可做觀光產業基礎設施如交通建設(機場第三跑道等)、以及高齡化社會基礎設施。

胡勝正昨天以「負利率時代的財政政策」為題發表專題演講指出,台灣經濟面臨的挑戰包括外需疲弱和內需不足,全球景氣趨緩影響出口,7月出口由負轉正,但是否曇花一現有待觀察,因為大陸不好、韓國也不好,全球景氣也還沒快速成長,因此仍應小心謹慎。

胡勝正指出,各國競相實施貨幣寬鬆政策,造成低利率甚至是負利率,但這些錢並沒有拿去實體投資,而是去炒房地產,對經濟並無幫助,反倒讓依賴存款利息為生的中高齡民眾受害。日本銀行業有70%的存款是60歲以上老人所擁有,當利息一降,收入變少,老人縮緊腰帶,更不會去消費。

台灣同樣有資金氾濫、實質投資不足的問題,政府及公營事業投資對經濟成長率的貢獻更為負值。

胡勝正引用美國前財政部長桑默斯所提「經濟成長的藥方」,桑默斯認為,最重要的藥方就是聚焦提升資本需求與促進投資,亦即更多公共部門基礎建設;桑默斯曾說:「如果當我們可以低於2%的利率長期借用自己印的鈔票,如果說這不是整修甘迺迪機場的好時機,我不知什麼時候好時機會到來?」胡勝正說,現在台灣利率這麼低,正是修建桃園機場第三跑道最好的時機。

近年來財政困境影響公共建設,不利經濟轉型與長期發展,胡勝正表示,財政的挑戰在於年金改革,由於人口老化,老年年金與健保負擔總計將超過薪資所得一半,勞保與勞退給付都減少,未來的老人會很辛苦。

胡勝正說,人口老化結果是社福支出越來越多,政府經濟發展支出越來越少。年金改革如何確保社會保險財務健全與負擔合理,對各國政府都是一大挑戰,也是社會保險改革的重點。

專家高峰對談 贊成適度資本管制

記者何孟奎/台北報導

來源:經濟日報(http://udn.com/news/story/10275/1920069-%E5%B0%88%E5%AE%B6%E9%AB%98%E5%B3%B0%E5%B0%8D%E8%AB%87-%E8%B4%8A%E6%88%90%E9%81%A9%E5%BA%A6%E8%B3%87%E6%9C%AC%E7%AE%A1%E5%88%B6)

日本野村總合研究所首席研究員辜朝明、中研院院士劉遵義都認為,資本自由流動是很重要的機制,但不是每個國家都準備好去承受後果,因此贊成政府採取適度資本管制。

劉遵義說,資本流入有長期、有短期,長期資本流入符合國家利益,因為可以促進投資,但若是短期資本來炒作,這是投機行為,跟當地的利益相違背,建議可考慮課徵「托賓稅」(即熱錢稅)。

昨天辜朝明、劉遵義參與「2016大師智庫論壇」下午場次的座談,由中經院院長吳中書主持。吳中書指出,由於景氣長期不振、所得分配不均,貿易成果無法讓全民共享,使得國際間保護主義聲浪逐漸興起,未來是否會更興盛?

辜朝明認為,讓資金100%自由流動並非對國家最好,政府應該要適度的干預匯率,如果沒辦法做到,就會出現向美國總統候選人那樣瘋狂的政治人物,還受到高支持。

劉遵義則說,川普有很多死忠支持者,這些支持者都沒有在全球貿易中受惠,反而愈來愈辛苦,因此想要改變。全球化之後,政府應該讓受害者有所補償。另外,他也不贊成資本完全自由流動,政府要有適當管制,例如課徵托賓稅抑制短期資金。對於未來經濟走向,劉遵義說,全球經濟趨緩成長是常態,很難達到6%、7%,如果能有3%到4%就很好了。

「全球經濟新局」座談重點 圖/經濟日報提供

引用來源:經濟日報
國內新聞直播-TVBS

NHK NEWS LIVE

ABC NEWS LIVE

Bloomberg Global Financial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