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外新聞 / 國外新聞 / 2017年香港特首選舉相關報導整理

2017年香港特首選舉相關報導整理

編按:香港特別行政區將於2017年3月26日舉辦特首選舉。香港近年來因全國人大常委會針對香港制定政改而引起民間反彈,包括雨傘運動與佔中運動,香港民眾甚至開始有對一國兩制失去信心的聲音出現。而本次特首選舉可觀察出香港相關政治派系的角力,包括親中派、本土派等等,在這些角力中,我們透過香港也思考台灣的未來。以下收摘相關報導作為觀察基礎。

香港特首的候選人有哪些?他們分別所屬的政治黨團為何?英國的BBC做了以下的報導:

香港特首選舉新格局:五位熱門人選(摘)

“本土派”曾俊華

曾俊華政務官系統出身,至2007年開始擔任財政司司長。由於小鬍子的關係,曾俊華貌似品客商標,在香港有“薯片叔叔“的暱稱。

曾俊華享有較高民望,根據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11月公布的民調結果,曾俊華的支持度有62.1分,比現任行政長官及政務司司長都要高。

曾俊華曾撰文指出,本土意識是一種”感情和自豪感“,”可以團結成一股正面、具建設性的力量“。去年的中國對香港的世界杯外圍賽,曾俊華亦是首位表態支持香港隊的高官。曾俊華掌管特區財政十年,被批評每份財政預算案都大幅低估財政盈餘,未有積極投放政府資源改善社會問題。

另外,曾俊華13歲舉家移民美國,直至1982年才回流香港,加入香港政府。曾俊華曾擔任末代港督彭定康的私人秘書,有輿論指曾俊華的背景令中央政府不信任。

曾俊華尚未表態將會參選,但上星期接受電台訪問時,曾俊華說:”如果做到這件事,對香港有利,對香港人有利,如果甚至受攻擊,對個人有影響,我都會積極考慮這件事,最終要作出一個決定。“

“好打得”林鄭月娥

如曾俊華一樣,林鄭月娥亦是來自香港公務員系統。林鄭月娥作風硬朗,在公眾間有”好打得“(辦事能力高、堅強之意)之稱。

在成為政務司司長之前,林鄭月娥擔任發展局局長一職。2007年,政府拆卸皇后碼頭,不少保育人士群起反對。林鄭月娥親身到場參加論壇,與上百名示威人士對話。

不過,自從加入梁振英政府後,林鄭月娥民望亦有下滑之勢。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11月公布的民調結果,林鄭月娥支持度只有53.2分,比起剛上任時大跌逾10分。

林鄭月娥對反對陣營作風亦甚麼強勢,有批評指她欠缺親和力。

去年爆出食水含鉛事件,林鄭月娥被泛民議員質詢時,指責”鉛水事件“被”政治化“,更指自己”官到無求膽自大"。

林鄭月娥的丈夫及兩名兒子早前一直長居英國,曾招惹批評。但《香港01》報道指,其丈夫林兆波現時在北京首都師範大學教授短期數學課程,而長子亦在北京為小米工作。

林鄭月娥上月曾在公開場合指出,自己去意已決,不會競逐明年特首選戰。但梁振英宣佈不會再次競選,林鄭月娥態度看似亦有180度轉變。"這個變化非常巨大,不能不重新考慮自己情況。" 但她重申還未有決定會否出選下屆特首。

“港島票後”葉劉淑儀

無獨有偶,葉劉淑儀與曾俊華、林鄭月娥一樣,都是公務員出身。

不過,葉劉淑儀在2003年以強硬姿態推銷基本法第23條立法,最後激發50萬人在7月1日上街遊行,她亦請辭保安局局一職,到美國斯坦福大學修讀碩士學位,而世界知名研究民主發展的學者戴雅門(Larry Diamond)是她的論文導師。

葉劉淑儀回港後,首先創立匯賢智庫,再成立新民黨。葉劉淑儀於2008年首次晉身立法會,並成功連任兩次。她一直深受中產、紀律部隊選民歡迎,在今年的立法會選舉中,她更成為港島選區的"票後",得到六萬多票。

香港傳媒報道指,葉劉淑儀與中聯辦關係密切。立法會選舉翌日,《明報》記者拍攝到葉劉淑儀座駕駛入西環中聯辦,但她卻否認她當時身在車上。期後,她向記者道歉,承認當日到訪中聯辦。

葉劉淑儀希望當特首,算是人所共知。四年前,葉劉淑儀已宣佈參選,但因未能取得足夠提名而棄選。2014年接受《紐約時報》訪問時,她亦指可能會於2017年競逐特首,取代不受歡迎的梁振英。香港傳媒報道,葉劉淑儀將會在12月中正式宣佈參選特首。

退休法官胡國興

胡國興是前高等法院上訴法庭副庭長,是首名宣佈角逐特首的候選人

70歲的胡國興曾擔任多項公職,包括選舉管理委員會主席等,不過他從未有行政經驗。

在宣佈參選的新聞會上,胡國興說:"我認為梁振英先生不能照顧香港的整體利益,消除香港人的怨憤與社會分化。我不屬於任何黨派,完全沒有政治包袱,我認為我有能力舒緩各政黨、各團體的矛盾,為香港帶來一個新的健康的局面。"

梁振英周五宣佈不再競選,胡國興承認感覺開心,並且"覺得香港整個氣氛變得輕鬆"。

不過,香港坊間認為胡國興沒有得到中央的祝福,勝算不大。泛民陣營亦暫未表態支持胡國興。

-------------------

而目前選情成了號稱"民間派"曾俊華與"中央派"林鄭月娥兩造的角力,根據端傳媒報導兩大陣營的支持者背景寫道:

林鄭選委支持度遠勝曾俊華?學者:這是假象(摘)

端傳媒記者 鄧子盈 實習記者 陳綺雯 發自香港

來源:端傳媒(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170206-hongkong-campaignoffice/)

"林鄭月娥加入政府超過37年,參選前官至政務司司長。她在造勢大會上,公布50人選舉團隊名單,其中34人是選委,橫跨14個界別,動員能力不容忽視。

近日一直有傳言指,中聯辦為林鄭月娥「催票」,甚至逐一致電選委,要求他們支持林鄭月娥,她真的是中央屬意人選嗎?

整個競選班底之中,有10名全國政協委員、6名全國人大代表,包括范徐麗泰和譚惠珠等,其中陳智思出任競選辦公室主任、陳振彬和陳勇則出任競選辦公室副主任,成為競選辦核心成員。

另外,團隊50名成員中,18人與智庫「團結香港基金會」有關,分別擔任顧問、理事、會員和參事。這個基金會由全國政協副主席、前特首董建華牽頭成立。在林鄭月娥的造勢大會上,基金會總幹事鄭李錦芬、顧問管浩鳴、董建華胞弟董建成都有到場。

林鄭月娥參選,甚至令近五年一直內訌的建制派,難得一見地團結起來。

上屆特首選舉中,參選人梁振英和唐英年惡鬥,建制派分裂至今。被視為「梁振英2.0」的林鄭月娥,卻成功吸走唐英年的支持者。上屆提名唐英年的全國政協常委胡定旭、陳永棋,以及過往不時公開批評梁振英的前立法會議員林大輝,都成了林鄭月娥的主席團成員或資深顧問。

除了「唐營」,林鄭月娥更成功「挖角」。原盛傳會為曾俊華助選的前金融管理局總裁任志剛、智庫「三十會」成員李律仁,均過檔支持。

就連以往狠批林鄭月娥是「福利主義者」的商界,待名單公布後,不滿謠言也似乎一掃而空。 四大地產商之一的恒基地產創辦人李兆基、會德豐副主席梁志堅,以及信和置業主席黃志祥,均出現在競選團隊資深顧問的名單上,3人為地產及建造界別選委。名單內,商界選委也有5個。"

"相比起林鄭月娥星光熠熠的團隊,一直被指曾被中央「亮紅燈」的前財政司司長曾俊華,似乎缺乏選委公開撐腰,至今還未公布完整的競選班底。

已知的競選辦名單中,8人均非選委。他們大部分都是曾經跟他共事的前公務員,包括公務員事務局前常任秘書長黎高穎怡、食物及衛生局前常任秘書長李淑儀、出身傳媒界的曾俊華前政治助理羅永聰等。

事實上,公開為曾俊華站台的都相對「平民化」。除了前公務員外,其他都是母校喇沙書院的師兄弟,包括民建聯創辦人之一方和,為曾俊華出任法律顧問;香港醫療專業人士協會創會主席江明熙,現身曾俊華參選記者會支持。

本身是林鄭月娥「愛將」的發展局前局長麥齊光,也拍片支持曾俊華。他在片段中公開答謝曾俊華,指自己年前捲入租津醜聞時,曾俊華主動致電關懷,更加是唯一一名願意為自己撰寫求情信的在職官員。

據悉,曾俊華一旦成功「入閘」,會公布更多競選團隊成員,但未知當中是否會有選委。"

-------------------------------

除了支持者背景的分明,在近期香港故宮的爭議也對特首選戰產生了影響,讓親中派與民意派越發壁壘分明:

「中央路線」對壘「民間路線」,誰能在特首選戰走到最後?

端傳媒記者 鄧子盈 實習記者 陳綺雯 發自香港

來源:端傳媒(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170116-hongkong-ce-election/)

"當了37年公務員,林鄭月娥一向形象硬朗,在社會爭議上毫不退讓,「好打得」的形象曾經令她民意高企。不過,她強悍的處事手法近年多次被批評,林鄭月娥則多番強調,自己做事以香港利益為先,為官「喜歡採取主動」,從政「比較有為」。

曾俊華加入政府35年,最鮮明的形象卻是「守財奴」,意指他出任財政司司長九年多,不願大刀闊斧增加政府經常性開支。然而自2015年,曾俊華開設了Facebook帳戶後,多番支持本地體育、認同本土,形象大幅改善。他的「民間路線」漸見蹤影。"

"當曾俊華在深水埗大賣本土溫情時,潛在對手林鄭月娥於同日現身北京。

12月23日,她正以西九文化區管理局主席身份,與北京故宮博物院簽署合作備忘錄,在西九興建故宮文化博物館。簽署儀式上,站在林鄭月娥身後的,有國家文化部部長雒樹剛、港澳辦副主任周波,還有特首梁振英。

北京送給香港這份回歸20週年「厚禮」,因特區政府事前沒有諮詢公眾,頓成政治爭議。面對香港社會種種質疑,林鄭月娥多次站在北京角度解釋。她在12月26日說,項目是「大好事」,但由於涉及國家文化部、中央有關部委等持分者,需要保密;況且諮詢時,萬一有人不同意,「將會產生非常尷尬的局面」。

她與內地的互動不止於此。2017年1月3日,林鄭月娥與深圳市副市長艾學峰簽署合作備忘錄,落實在落馬洲河套地區發展「港深創新及科技園」。又一次,梁振英只能站在林鄭月娥身旁。

憑着走「中央路線」,外界普遍認為林鄭月娥已獲得中央「祝福」、勝券在握,只視乎能否高票當選,避免重蹈上屆梁振英689票低票勝出的覆轍。"

引用來源:多元
國內新聞直播-TVBS

NHK NEWS LIVE

ABC NEWS LIVE

Bloomberg Global Financial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