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2017年兩會召開(二)
11學者解讀政府工作報告:2017擼起袖子怎麼幹?
採訪:蘇堤、吳亞坤、王一鳴、馬密坤
來源:觀察者網(http://www.guancha.cn/YaoYang/2017_03_06_397299.shtml)
報告:回顧過去一年,走過的路很不尋常。我們面對的是世界經濟和貿易增速7年來最低、國際金融市場波動加劇、地區和全球性挑戰突發多發的外部環境,面對的是國內結構性問題突出、風險隱患顯現、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多重困難,面對的是改革進入攻堅期、利益關係深刻調整、影響社會穩定因素增多的複雜局面。在這種情況下,經濟能夠穩住很不容易,出現諸多向好變化更為難得。
解讀:有一個強烈的感受,中國有一種歐洲沒有的自信和昂揚向上的精氣神!中國確實已經是十足的大國外交。2017年在歐美民粹主義的襯托下,則有可能變成超級大國外交。2017外交看點是這種新地位給中國發展和自身利益帶來的積極作用,特別是兩岸統一。
2017經濟增長目標下調至6.5%左右 為何?
報告:今年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國內生產總值增長6.5%左右,在實際工作中爭取更好的結果;居民消費價格漲幅3%左右;城鎮新增就業1100萬人以上,城鎮登記失業率4.5%以內。
解讀:GDP增長目標,從去年的6.5%-7%,下調到今年的6.5%左右。其實這樣會比較有彈性一點。既然已經定了這個目標,就不需要特別快地加碼財政投資,留下時間去做那些預防房地產風險、降低貨幣供應量化解債務,以及消除泡沫、夯實經濟發展基礎的事情。
有人可能擔心,目標定得低,會不會將來2020年翻兩番的目標完不成?其實6.5%左右就問題不大了,因為翻兩番,四捨五入,每年6.3%-6.5%都可以。因為我覺得接下來可能有一個三年的小繁榮,如果今年十九大能夠解決執行不力和懶政怠政的問題,未來幾年的增長可能會比6.5%更高一點,我覺得這個並不用擔心。
另外,因為人口紅利的消散,所以就業的壓力並不像以前那麼大。報告中提到今年就業目標新增1100萬以上。因為服務業在快速增長,服務業吸收就業的能力,在同樣的產值情況下比製造業大很多。所以就業的問題,現在看起來並不是那麼急迫,而且應該是能夠完成既定目標的。
今年經濟增長目標定為6.5%,表明中央對國際形勢不樂觀。的確如此,特朗普繼續退出全球化,英國繼續脫歐,歐洲本土繼續分裂。法國政局現在也簡直是亂花漸欲迷人眼。
我認為,6.5%的增長目標應該是下限了,但是這次提出是2017年GDP增長6.5%左右,等於是還可以容忍低於6.5%。去年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之後,經濟學家曾經爭論過到底要不要保6.5%這個底線,我相信很多人認為應該有個6.5%下限。但是最終確定了6.5%左右的目標,可見政府對今年經濟形勢的判斷還是偏謹慎的。
為什麼如此謹慎?可能出於幾種原因:國際上環境不確定性加大,我們要做最壞的打算;國內來看,房地產投資在十九大之前可能不會像去年那樣火爆,要維持去年6.7%的增長,可能比較難。
報告的基調基本上反映了中央工作會議的精神。在降成本方面力度也比較大,在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方面也有一些具體的措施,這些都是積極正面的信號。
因為從去年四季度開始,所有的經濟指標都在向好的方向發展,我估計今年的增長速度應該會高於去年。但是總理報告確定了6.5%左右的增長目標,我覺得6.5%偏保守了,這可能會給市場傳遞一個比較消極的信號,造成市場上的一些信號的混亂。這一點我們值得注意。
我覺得這不是保守。考慮到當下的形勢,包括政治環境的因素,全球經濟目前的狀況,以及今年即將召開十九大,我認為選擇這樣的平穩目標是合理的。
赤字率可以再大點
報告: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有效。今年赤字率擬按3%安排,財政赤字2.38萬億元,比去年增加2000億元。其中,中央財政赤字1.55萬億元,地方財政赤字8300億元。安排地方專項債券8000億元,繼續發行地方政府置換債券。今年赤字率保持不變,主要是為了進一步減稅降費,全年再減少企業稅負3500億元左右、涉企收費約2000億元,一定要讓市場主體有切身感受。
赤字可以再大點兒。從去年四季度以來,幾乎所有的指標都向好的方向發展,沒必要這麼謹慎。
報告裡說去年是十三五第一年,開局良好,但是今年的目標反而收縮了一些。總體來說比較平淡,甚至謹慎有餘,財政政策也不夠積極。
報告也基本迴避了對今年固定資產投資項目安排和規模的說明。基礎設施的投資盤子也沒有明確,房地產肯定不會再放鬆,所以很難預判總的投資規模,以及今年完成目標的難度有多大。
其他方面,此次政府工作報告中,貿易、人民幣匯率等熱點問題,都是簡單籠統一帶而過的。是因為今年國內外不確定性加大,所以儘量迴避了具體的描述?
要做的惠民政策其實還有很多
報告:我們一定要讓企業和群眾更多感受到“放管服”改革成效,著力打通“最後一公里”,堅決除煩苛之弊、施公平之策、開便利之門。
解讀:報告再次重申,政府一切工作都是為了人民。脫貧要讓群眾認可,政務改革要讓群眾感受到“放管服”,整頓市場要讓“群眾花錢消費少煩心、多舒心”,說實話這些標準都不低。如果對照特朗普“為美國人民服務”的承諾,中美兩國相當於在這個方向上也展開了一個無形的競爭。結果如何,4年後再看。
而且,現在解讀政府工作報告,還要從中國的政治經濟學角度來看,因為沒有完全脫離政治的中國經濟。所以,像“爬坡過坎”、“走好新的長征路”、“擼起袖子加油干”等,也都是中國經濟的專業術語。
報告:在互聯網時代,各領域發展都需要速度更快、成本更低的信息網絡。今年網絡提速降費要邁出更大步伐,年內全部取消手機國內長途和漫遊費,大幅降低中小企業互聯網專線接入資費,降低國際長途電話費。
解讀:這一條政策很好,老百姓立馬能感受到福利。其實,政府應該思考還有多少類似於電話費、漫遊這樣的惠民政府可以實施。那些原本早就可以出台的政策又該怎麼做。
比如說新生兒上戶口這件事,首先要在醫院拿到新生兒出生證明,再親自交到派出所,工作人員當著你的面錄入信息,試問這些數據為什麼不能共享?
我去年剛有了寶寶,為了給小孩打印一張出生證明,我在醫院排了三個小時的隊,因為機器是單機系統,醫生要把信息一項項確認之後才能打印,而且一旦出現錯字還不能改。
為什麼不能搞客戶端讓用戶自己填報?信息有誤為什麼沒有數據糾正機制?為什麼醫院的數據和公安的數據在入口不能打通?因為數據之間不流通,中間有人工干預環節,所以很多人可以造假身份證、假出生證。
對網約車的管理也是一樣,怎麼管理的問題都是可以討論的。
同樣道理,落實工作報告,就是要打通一個一個類似的環節,而這些都是跟民眾生活息息相關的,而不是從政府的視角出發。現在大方向已經出來了,落實這些政策,將大方向和民眾的生活關聯起來的關鍵還是在於政府以及對政府的監督,我們的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在這方面還應該下更多的功夫。
貿易戰會打起來嗎?
報告:促進外貿繼續回穩向好。落實和完善進出口政策,推動優進優出。推進國際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經濟全球化符合世界各國的根本利益。
綜合分析國內外形勢,我們要做好應對更加複雜嚴峻局面的充分準備。世界經濟增長低迷態勢仍在延續,“逆全球化”思潮和保護主義傾向抬頭,主要經濟體政策走向及外溢效應變數較大,不穩定不確定因素明顯增加。
解讀:我認為報告中沒有過多地提到外貿的目標是有原因的。因為從2016年全年看下來,外貿數據是有很大波動的,從開年的很低,到後面反彈,然後又有一個下降,到年底又有所回升,所以不是太好評價。
從展望來講,外貿又是與外需密切相關的,從外需的角度來講,也有很多影響因素。有關外貿的外部影響因素,包括特朗普所說的懲罰性關稅究竟什麼時候落地,歐洲目前的局勢與問題等,這些因素的變化都可能會使得我國外貿呈現波動的特徵。考慮到這些,外貿也不是很好講,所以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沒有提到,也時非常能理解的。
以前我們的經濟追求貿易額數量,並且追求經常項目順差(出口大於進口)。現在情況不同了,大國裡面只有中國和德國是貿易順差國。這已經不應該是我們的追求了。我們要提倡自由貿易,出口多了或者出口少了,保持大致國際收支平衡即可。
我們的貿易占GDP的比重已經相當高了,不應該再去追求將貿易占GDP的比重,再去追求經常項目順差占GDP的比重。我們從事貿易,是為了參與國際分工,利用比較優勢,改善資源配置。
現在要做的是,就是推進自由貿易,推動全球化,參與國際分工,加強各個產業的競爭力,吸收世界先進技術。尤其是美國現在搞保護保護主義,我們要堅決反對貿易保護主義。所以說兩會報告不再提外貿的目標是對的。
這樣來看,我們要減少政府的干預,比如以往長期促進出口政策,就要改變了。
中國的進出口貿易2015年最差,負增長,2016年在反彈。但全球的貿易實際上最近這幾年都很差。2017年,對中國的外貿不要太樂觀,因為外需薄弱、貿易摩擦加劇,人民幣匯率在高位。
中美貿易戰的全面爆發可能性不大,但是可能會有一些局部的衝突啊。所以我個人覺得保增長還是要主要靠內需發力。
人民幣匯率市場化不會倒退
報告:堅持匯率市場化改革方向,保持人民幣在全球貨幣體系中的穩定地位。 去年政府工作報告的原文表述是:繼續完善人民幣匯率市場化形成機制,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穩定。
解讀:這種提法說明,央行對目前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是大致滿意的,不會有大的變化。央行也想要要淡化人民幣匯率問題,希望人民幣匯率不要像去年一樣萬眾矚目。
2015年的811匯改,最重要的亮點是更市場化的定價,第二個重要改變是,人民幣參照的國際貨幣從以美元為主,變成參考一籃子貨幣。市場化定價是核心,可以說2015年下半年至今推出的政策都是在繼續完善。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的定調是,繼續保持匯率的市場化改革,什麼意思?就是說我們不會退回去。如果在市場化的機制下,人民幣對美元有貶值壓力或者進一步貶值,這是市場化的行為,不是所謂的政府干預,這個非常重要。
第二點,要保持人民幣在全球貨幣體系中的穩定地位。我們知道,現在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和步驟很穩定。作為結算貨幣,人民幣的使用規模越來越大;作為儲備貨幣,人民幣規模也在穩步提升。
這個大方向沒有變也不能變,2015年,人民幣被批准加入SDR,去年正式加入,但是我們加入SDR是有義務的,就像當年我們進入WTO一樣。人民幣要保證有市場定價的機制,人民幣的國際化的進程會往前走。
但是在特定的階段,尤其在國際風險比較大、不確定性也比較大的情況下,例如一些主要的國家尤其像是美國,在他們的一些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對其他國家的發展產生很強大的溢出效應時,我們國家有權利在不違反市場機制的情況下進行一些調控。
前半句,堅持市場化匯率改革方向,可以理解為,由外匯市場的供需來決定人民幣的匯率。基本上就是浮動匯率。儘可能讓人民幣匯率富有彈性,反應市場供求關係。
第二句,保持人民幣在全球貨幣體系中的穩定地位。我的理解是,人民幣全球貨幣體系的地位,集中體現在它是SDR籃子的一部分。成為SDR籃子有三個條件:貨幣發行國在全球貿易中佔有很重要的比重;籃子貨幣在結算中廣泛使用;籃子貨幣可自由使用。可自由使用不等同於資本項目可兌換,等同於貿易交易和金融交易中可以自由交換,但是是沿著可自由兌換方向去的。
要保持在全球貨幣體系的穩定地位,就是要讓人民幣在SDR中發揮更大的作用,就是要保持人民幣在國際上的地位,不能有明顯的倒退,得逐漸地往前走。
有一點值得強調的是,人民幣不能盯住美元,應該是對美元自由浮動的,否則會變成美元的一部分了。人民幣必須是對美元自由浮動的,不排斥一些場合下的干預;資本管制必須是逐漸開放的,不能倒退的。目前我們在過渡階段,對人民幣採取了一些管制措施,是能被容忍的,但是管制是有限度的。
所以要保持人民幣在SDR中的地位,首先要繼續堅持改革開放的方針,貿易勢頭要比較良好,一定要有大量貿易順差,貿易對經濟的貢獻要比較大;資本管制現在是可以容忍的,但是長期看應該是逐漸開放的。人民幣國際化還得要繼續推進,並堅持人民幣匯率市場化的方向,做到了這些,人民幣才可以在全球貨幣體系中保持穩定的地位。
互聯網+、創新的認識 回歸務實
報告:全面推行“雙隨機、一公開”,增強事中事後監管的有效性,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全面推行“雙隨機、一公開”,增強事中事後監管的有效性,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深入推進“互聯網+”行動和國家大數據戰略,全面實施《中國製造2025》,落實和完善“雙創”政策措施。
解讀:任何政策落實到百姓身上,都需要一個完整的實施步驟,而不是立刻見效的。實際上,“互聯網+”本身不能主動帶來經濟創新,而是要跟經濟創新合作,我們現在面臨的真正問題是原有的技術創新走到了瓶頸,這種技術創新期待的不僅僅是信息技術這一層面的革命,而應該像第一次、第二次產業革命那樣,在能源、核心材料等方面出現實質性突破,到目前為止這個突破還沒有出現。
如果說“互聯網+”帶來實質作用的話,“互聯網+政務”可以算一個。
報告:發展新動能不斷增強。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深入實施。科技領域取得一批國際領先的重大成果。新興產業蓬勃興起,傳統產業加快轉型升級。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廣泛開展……要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實體經濟優化結構,不斷提高質量、效益和競爭力。
解讀:“創新驅動”是對的,但是這並不是說讓民眾或大學生不上班,都去搞創業就是“創新”,而是要形成真正意義上的創新環境,而且政府在國家發展大方向、戰略佈局中應該為此保留位置。
好的創新一定是稀缺的,更何況我們現在正處於比較艱難的階段,這是由經濟的大週期和大環境決定的。現在真正能夠影響產業形態,能夠為經濟發展帶來驅動的創新,它的意義已經遠遠超出單個人做出小發明的那個階段了。你看美國矽谷現在小微企業的創新有哪個是脫穎而出的嗎?
目前從這份工作報告可以看出,政府對“互聯網+”和“創新”的看法正在回歸務實層面,我們需要有更加全面和清醒的認識。
報告:全面實施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加快新材料、人工智能、整合電路、生物製藥、第五代移動通信等技術研發和轉化,做大做強產業集群。
解讀:這些都是有用的,比如新材料、能源技術,新材料有所突破後產品也會有所不同。
至於說人工智能,它只是輔助性的東西,而且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相結合還有很多微妙的問題沒有解決:假如用人工智能部署所有的生產線,那產業工人的就業怎麼解決?誰來生產這些人工智能設備?現有的工人怎麼向生產人工智能設備轉型的工人轉型?
人工智能的創新更像是一個科研,是從實驗室走出來的創新,它是一個技術創新,但最終形成的經濟活動卻是政治和社會活動,這兩者是不同的,不能混為一談。所以,更不能簡單地採用工科思維,認為在實驗室做出來就一定是好的。
第一步做出創新成果,第二步還應該考慮其市場價值,第三步還要考慮推動其發展的產業政策和社會後果是什麼。對於這些職責,政府自然當仁不讓,作為戰略規劃者,應該考慮均衡發展,平衡市場力量,一方面要鼓勵創新,另一方面又不能只要所謂的理想性創新——建設性的破壞,因為創新是有代價的,政府需要通盤考慮這麼做的代價。
“擼起袖子加油干”要幹什麼是很清楚了,接下來就是怎麼幹的問題了,前進的大方向也有了,具體怎麼做需要靜下心來一件一件完成。
港獨是沒有出路的
報告:我們要繼續全面準確貫徹“一國兩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針……確保“一國兩制”在香港、澳門實踐不動搖、不走樣、不變形……“港獨”是沒有出路的。
解讀:看來港獨已成一股無法再忽視的思潮。中央此時提出,有對本月特首選舉施加影響的用意。長期看,則是要遏制它的發展勢頭。
不過,我對此一點都不擔心,地理位置與實力對比決定這是沒有懸念的對決。外方用意在於添亂和抹黑“一國兩制”,添亂和抹黑會很成功,但港獨絶無可能。我們需要香港的成功證明“一國兩制”的成功。
解讀:李克強在報告中明確指出“港獨是沒有出路的”,這在中國政府工作報告中是第一次,是對“港獨”的批評。這一句話至少透露出兩個基本信息。
第一,這顯示中央政府已將“港獨”定性為真實存在,是一個必須嚴肅對待的問題。自2014年香港反對派搞的“占中行動”失敗以來,一些個別人士公開以“港獨”的言行挑戰中央政府,挑戰中國的國家主權。顯然,這個現象引起了中央政府的高度重視。在今日之香港,“港獨”已經不是一個空穴來風的傳聞,而是一個客觀存在的事實。這一次的政府工作報告明確地界定了這個事實。
第二,這句話顯示出中央政府反對“港獨” 的決心。李克強總理的話表明,對於正在滋生的“港獨”現象,中國政府絶不會坐視不管而任其蔓延。熱衷“港獨” 的個別人不應有任何僥倖心理。
報告:要推動內地與港澳深化合作,研究制定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發展規劃,發揮港澳獨特優勢,提升在國家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中的地位與功能。我們對香港、澳門保持長期繁榮穩定始終充滿信心。
解讀:這是李克強總理首次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了“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的戰略規劃。“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是一個具有經濟政治雙重意義的戰略規劃,這個規劃反映了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幾年來粵港澳大灣地區經濟政治的重大變化。眾所周知,連接三地的港珠澳大橋今年將會通車,這是一個具有時代性的標誌。隨著經濟的發展,粵港澳的經濟日趨一體化,粵港澳大灣地區事實上已經形成了一個相互交融的城市群,一個新的經濟中心、金融中心正在形成。
在這個形成的新興城市群中,經濟的主導地位正在發生轉移。深圳經濟總量在2015年已經超過香港,而廣州經濟總量超過香港已是指日可待。以筆者個人所見,在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中,深圳將扮演一個至關重要的核心角色。面積只有深圳一半,人口大約是深圳的三分之二,經濟總量持續與深圳拉開距離的香港在未來發展的定位應當是粵港澳大灣區諸多城市群的一個點。香港如何在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的發展中獲得新的能量,搭上中華民族復興的高速列車,事關香港社會未來的繁榮與否。
報告:紮實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堅持共商共建共享,加快陸上經濟走廊和海上合作支點建設,構建沿線大通關合作機制。深化國際產能合作,帶動我國裝備、技術、標準、服務走出去,實現優勢互補。加強教育、文化、旅遊等領域交流合作。高質量辦好“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同奏合作共贏新樂章。
解讀:一帶一路在歐洲面臨的挑戰是極右派獲勝,“一帶一路”走向歐洲就困難增多。傳統政黨如能獲勝,會和中國聯手對抗反全球化,一帶一路成雙方合作抓手。
2017年哪些改革值得期待?
我最關注國有企業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和去槓桿問題,這兩個問題是結合在一起的。
我們國家這個工業企業負債率比較高,主要集中在兩個行業。一個是房地產一個是國有企業。房地產的負債率高是個表面現象,他們有很多土地,土地價格沒有按照市場價格來計算,所以他們負債顯得高一些。
我們的國有企業負債的確比較高,國務院也提出來可以用債轉股的形式,把債權變成股權,這個可以和國有企業的混改結合在一起。
積極穩妥去槓桿。我國非金融企業槓桿率較高,這與儲蓄率高、以信貸為主的融資結構有關。要在控制總槓桿率的前提下,把降低企業槓桿率作為重中之重。促進企業盤活存量資產,推進資產證券化,支持市場化法治化債轉股,加大股權融資力度,強化企業特別是國有企業財務槓桿約束,逐步將企業負債降到合理水平。
這次報告因為是一個年度報告,儘管談到了八大方面的改革,但相對而言,並沒有對改革的方向做出集中具體的闡述。
在我看來,接下來我可能會比較關注報告中提到的財稅體制改革,尤其是增值稅定檔的問題。目前,我國的增值稅稅率共分為四檔,有很多人認為這可能只是個過渡,接下來四檔可能會變成三檔或者兩檔。
至於如何變動,是直接“四取三”減去一檔,還是整個做重新調整,大家有不同看法。我認為比較可能的是重新調整。
目前,製造業的增值稅稅率為13%和17%兩檔,服務業的增值稅稅率為6%和11%兩檔。打個比方,比如調整成15%、10%、5%三檔,可能會更有利於減稅降負。
營改增這個事情不僅與社會經濟活動有關,也與政府的行政體制改革、政府職能的轉變有關,涉及到企業、民生等多個方面,所以會有很重要的影響,比較值得關注和期待。
引用網址: http://www.guancha.cn/YaoYang/2017_03_06_397299_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