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外新聞 / 國外新聞 / 經濟》諾貝爾獎經濟學得主塞勒 整合心理、社會與經濟行為

經濟》諾貝爾獎經濟學得主塞勒 整合心理、社會與經濟行為

編按:201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由具「行為經濟學之父」美譽的美國芝加哥大學教授理查‧塞勒(Richard H. Thaler)獲得,以表彰他在行為經濟學領域的貢獻。他的貢獻在於將人類心理層面的實際假設,融入經濟決策分析之中。其理論也多影響英美政策。以下收集相關報導作為觀察基礎。

201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由具「行為經濟學之父」美譽的美國芝加哥大學教授理查‧塞勒(Richard H. Thaler)獲得,以表彰他在行為經濟學領域的貢獻。

根據工商時報報導,塞勒在行為經濟學領域的研究,結合了經濟學與心理學,探討影響經濟和金融市場裏的個人或群體做決策的心理和社會因素。瑞典皇家科學院在頌辭中指出:「塞勒讓經濟學更有人性」,讚揚他是整合經濟學與心理學「先驅」。

瑞典皇家科學院表示:「藉由探究有限理性、社會喜好和缺乏自我控制,塞勒研究顯示這些人類特質有系統影響個人決策和市場。」

現任芝加哥大學教授的塞勒,在視訊會議向諾貝爾委員會表示,他很高興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殊榮。

塞勒曾經在2015年的電影《大賣空》(The Big Short)客串演出,該部電影描述信貸和房市泡沫最終引爆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

塞勒提出知名的「推力」(nudge)經濟學的概念,講述無需透過強制性手段,人類便能被巧妙的引導至有利的行為。塞勒為《推力》一書的作者之一。

塞勒授課研究亦以芝大布斯商學院為應用平台,目前台灣有兩位中研院士刁錦寰、蔡瑞胸都在同一個商學院任教。

塞勒向來指導MBA學生探討決策背後的行為因素。台灣有許多人到芝大進修MBA課程,在塞勒專書《推力》於2009年由時報出版發行時,芝加哥大學校友會就曾邀請他來台灣訪問。曾修過芝大商學院GSB學程、前財政部長劉憶如表示,包括塞勒在內,該院計有8位教授獲頒諾貝爾經濟學獎,多數是能應用到市場的經濟學理論。

台灣大學經濟系教授王道一的博士後指導教授Colin F. Camerer,是塞勒的學生,王道一和Camerer至今一直有合作發表論文,他在台大推動的實驗經濟學、神經經濟學已在台灣經濟學界作出口碑。

此外,世新大學財金系向來是國內財務行為學的研究大本營,該系副教授郭迺鋒表示,諾貝爾獎委員會已第三次選出行為經濟學研究學者,大有希望經濟學應回到本質,從人類行為觀察環境時事,幫助人們完成幸福、健康、財富。

賽勒的行為經濟學以心理帳戶與推一把最為人所悉。

根據經濟學人報導,塞勒那橫跨40年的職涯十分多產,研究主題亦相當多樣,觸及資產價格、個人存款、不動產犯罪等各種主題。

舉例而言,塞勒發展了心理帳戶理論,解釋人類如何在進行財務決策之時,只看個別決策的影響,而非其總體效應(事實上,他正是行為財務這門子學科的創造者之一)。

塞勒最知名之處,或許就是他是「推一把」(nudging)的先驅者──將行為學洞見作為公共政策工具。推一把並非新概念,企業也一直在利用行為科學形塑顧客的行為,但在過去,政府只會在少數情況下利用心理學。

塞勒和哈佛大學法律學者桑斯坦(Cass Sunstein)於2008年共同撰寫《推力》(Nudge,中文書名:推出你的影響力:每個人都可以影響別人、改善決策,做人生的選擇設計師)之後,情況即開始改變。這本書攻擊經濟模型的理性決策假設,並展現改變脈胳如何推人類一把、促使人類做出更好的決策。

賽勒經濟學強調心靈會計學會影響財務分配。

根據聯合報報導,今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塞勒專攻「行為經濟學」中的「行為金融」領域,他的學術貢獻在於「將人類心理層面的實際假設,融入經濟決策分析之中。他藉由探討人們有限度的理性、社會偏好及缺乏自我控制的所產生的後果,證明這些人類特徵如何系統性地影響個人決策,及造成的市場結果」。

塞勒的理論可以從以下三個層面來探討,首先是有限度的理性,也就是人類的理性有其限度,他發展出一套「心靈會計學(mental accounting)」,強調人們在心中設立了多個不同的帳戶,例如房貸、度假、退休等,來簡化財務決策;人們聚焦於如何縮小個別決策所可能產生的衝擊,而非著眼於整體影響。

塞勒也證明如何用「損失意識」,解釋人們為何在擁有某種東西時,會比他們在未擁有之前,更看重這件物品的價值,並稱此為「稟賦效應(endowment effect)」。

第二個層面是社會偏好。塞勒針對「公平」所提出的理論與實驗研究也深具影響,他證明消費者對「公平」的關切,可能會阻止廠商在需求旺季時提高售價,卻無法在成本上升時阻止廠商抬價。他也與同僚設計出一套「獨裁者賽局(dictator game)」實驗工具,用來衡量不同人群的「公平」態度。

第三則是缺乏自我控制。塞勒進一步證明人們通常無法實踐「新年計畫」,他運用一套「規畫者─執行者模型(planner-doer model)」,說明如何分析人類的自我控制問題;這套模型與當前心理學者及神經學者所用的架構類似,用來描述長期規畫與短期行為之間的內部矛盾。

塞勒認為,人們會屈從於短期的誘惑,正是使「儲蓄防老」計畫或選擇健康生活方式經常會失敗的重要原因。在實際應用方面,他也證明採取「助推(nudging)」措施,可能有助於增強人們在儲蓄退休年金及其他方面的自我控制能力。

賽勒的經濟理論也多影響英美政策。

根據經濟日報報導,台大經濟系教授林明仁表示,塞勒曾在2009年為其新書《推力》來台,且他的行為經濟理論對政府決策、政策設計有很大貢獻。

林明仁表示,《推力》這本書由塞勒及芝加哥大學法學院及政治學系教授凱斯.桑思坦(Cass R. Sunstein)合著,後者更出任歐巴馬政府的白宮資訊及管制事務辦公室主任,歐巴馬競選、施政,都運用了塞勒的理論,可說是歐巴馬總統的財經顧問,英國政府更運用行為經濟學理論去設計政策。塞勒的貢獻不只是在經濟學,更影響政策決策,因此塞勒得獎並不意外。

經濟學家楊家彥指出,塞勒認為人的心理是複雜的,行為也會受到社會道德與規範約束,他將心理學、社會學引進到經濟學模型,使經濟學研究更活潑。

參考來源:中國時報、經濟學人、經濟日報、聯合報

引用來源:多元
國內新聞直播-TVBS

NHK NEWS LIVE

ABC NEWS LIVE

Bloomberg Global Financial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