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外新聞 / 國外新聞 / 國際》習川會 新時代中美關係尋找新定位

國際》習川會 新時代中美關係尋找新定位

編按:美國川普總統展開亞洲訪問之旅,8日抵達北京與中共中央書記習近平進行會面。這是川普上任後首度到訪中國大陸,也是19大後,新一屆領導人習近平首次接待外國元首,意義重大,川普這次訪問將拉開中美關係的新篇章。包括中美之間的貿易關係將會給國際局勢帶來何種變化?中美關係在習川會之後將如何重新定位?而在習川會之後,中美台之間的關係又會有何改變?以下收集相關報導持續追蹤。

美國總統川普開啟對北京的國是訪問,中共總書記習近平表示會中美中將簽署價值超過2500億元的商業合約。

根據中央社報導,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今天表示,美國總統川普訪問期間,中美簽署價值超過2500億美元的商業合約。法新社報導,合約從數十億美元的中國大豆進口,到開發、出口阿拉斯加州液化天然氣等重大計畫。習近平告訴企業領袖:「持續開放是我們長遠策略。我們不會縮小或關閉大門。我們大門將越開越大。」

另一方面,美國總統川普則是責難美對中的貿易逆差是「單面且不公平」的,但告訴習近平:「我不怪中國。」川普說:「畢竟,誰能怪一個國家為了自己人民而占另一國的便宜?」此外,川普也敦促習近平加緊努力、快速採取行動來協助解決北韓核危機,並警告「時間所剩無多」。

川普會見習近平後,在北京向企業領袖發表演說時說:「我在呼籲中國和你們偉大的主席,希望能在這件事上加緊努力。」

美中雙方企業昨天已經在人民大會堂簽定總值90億美元(約新台幣2734億元)的19項合約。觀禮的中國副總理汪洋表示這只是「暖身」,雙方將簽署包括天然氣和黃豆在內的更大手筆合約。

汪洋說,經濟協議是「整體雙邊關係的重頭戲」,相信這些合約有助於雙邊關係「穩定」。

對於中美關係,雙方皆認為合作才是唯一正確的選擇。

根據中央社報導,美國總統川普今天表示,過去幾屆政府容許美中貿易失控,美國須改變「太過落後」的貿易政策。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則說,中美合作是唯一正確選擇,「共贏才能通向更好的未來」。

川普與習近平上午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進行小範圍會談後,在東大廳進行大範圍會談。兩人在大範圍會談展開前致詞,分別作上述表示。

習近平說,中美關係正處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不僅事關兩國人民福祉,也關乎世界和平、繁榮、穩定。「對中美兩國來說,合作是唯一正確的選擇,共贏才能通向更好的未來。」他說,今年以來,中美關係取得「重要進展」,兩國加強高層及各級別交往,加強在朝鮮半島和阿富汗等重大國際和地區問題上的溝通協調。中方願與美方相互尊重、聚焦合作、管控分歧,為雙方乃至世界人民帶來更多「獲得感」。

川普致詞時提及8日下午與晚間和習近平夫婦在紫禁城相聚時光「非常棒」,晚宴超出預定的25分鐘,拉長到至少2小時,他「每一分鐘都很享受」。川普並以「很棒」形容稍早與習近平進行的小範圍會談,指雙方都認為北韓問題需要有解決辦法。至於美中貿易關係,川普說美國需要改變自身政策,因為美國對中國與其他國家從事貿易所需的政策「太過落後」。他說,美國過去幾屆政府造成美中貿易關係失控,「但我會解決好這個問題,使它變得公平,這對美中雙方都有極大好處。」川普說,期待美中雙方往後都能保持友誼,解決美中和世界各地的問題,包括非常危險、涉及安全的問題,「相信我們幾乎所有問題都可以解決」。

中美會提出加強經貿合作,中美關係可能會有新定位。

根據聯合報指出,作為一個非典型的政治人物,川普一直展現其務實的商人性格,與以往美國總統到訪北京不同,川普不談人權、不談西方民主價值、不談全球氣候變遷等議題,只談跟美國國家利益相關的安全和經貿,即北韓問題和中美貿易不平衡。然而,在這兩個議題上,川普都是「有求於」或「施壓於」北京。

從北韓議題來看,美方始終認為北京有責任,須利用自身影響力對北韓施壓,或推出對北韓更嚴厲或立竿見影的措施。然而,北京有自己主張,或許透過磋商討論,雙方能協商出一個解決北韓問題的基本路線或戰略框架。

在經貿議題部分,北京已有準備,也願意加強雙方經貿合作,減少川普對中美貿易不平衡的諸多微詞。

一直以來,美國對中國的政策擺盪在「接觸與遏制」之間,在川普訪問北京前夕,大陸媒體和學界智庫最關心的問題是,川普的亞太政策為何?他如何定位中美關係?川普上台以來,迄今未完整講述他的亞太戰略,他在日本提及印太自由開放地區的概念,目前看起來似乎仍不成熟,但已引起大陸智庫注意,並敏感地猜測川普的「印太戰略」,其根本邏輯是否仍是「制約中國」?然,川普的意圖目前仍模糊,需持續觀察。

北京一直認為,中美關係既有合作、也有競爭,因此提出相互尊重、互利互惠、聚焦合作、管控分歧,建立合作共贏的新型大國關係。能否讓堅持「美國優先」的川普,透過此次訪問,認識到中美合作的重要性,明確定位新時代中美關係,避免雙方戰略衝突,或許是北京最想要成果。

媒體指出習川會將塑造G2格局,並弱化日印台對美的影響力。

根據中國時報社論指出,從中美可望簽署一系列經貿文件,北京顯然打算以更多經貿利益,換取「中美新型大國關係」更上一層樓;既營造全球事務「G2說了算」態勢,更弱化日、印乃至台灣對美影響力。新時代中國外交不再為「周邊外交」左支右絀,將改打中美關係「一錘定音」的「大國外交」戰略。

大陸近年積極參與國際事務,國際影響力直追華盛頓之餘,也引發周邊地區日本、韓國、印度乃至台灣的疑慮,以至於遂行「大國外交」與安撫「周邊外交」的選項,成為北京的外交難題。中國外交要走出去,繞不開日、印等周邊國家,但與日本釣魚台主權衝突、韓國薩德部署風波、印度洞朗越界爭議,都讓北京意識到,與其周旋在周邊國家紛擾,不如直接從紛擾源頭─美國入手。此次「習川二會」則奠定習近平的「大國外交」戰略。

從美國駐陸大使布蘭斯塔德指出,中美將可望簽署一系列製造業、能源經貿文件,到昨日路透透露,北京將承諾購買更多美國大豆;北京顯然打算以更多經貿利益,來換取讓「中美新型大國關係」更上一層樓。

對北京而言,深化中美新型大國關係,既符合習近平十九大喊出「要讓中國外交走近世界舞台的方針」,更重要的是可在國際社會營造出「全球事務G2(中美)說了算」氛圍。

另一方面,「G2局勢」營造,將可有效消解美日同盟對北京壓力,減弱印度牽制中國態勢,繼而緩解美國所欲構築的「印太」包圍網效力,大大削弱日、印度乃至台灣對美國影響力。

而習川會後,中美將如何定位?學者紛紛對此提出看法。

根據中國時報報導,大陸北京師範大學國際關係研究所所長張勝軍表示,中美利益交匯點越來越多,但雙方之間的關係也日益複雜化。他認為雙方有競爭也有合作,大陸希望藉由川普到訪擴大中美利益交匯點,抑制消極面。大陸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阮宗澤則指出,大陸這次為川普安排了「超級國是訪問」,意在增加川普對中國歷史文化的了解。以小範圍,輕鬆愉快的環境增加雙方最高領導人的私誼,為中美關係進一步發展奠定更穩定的基礎。

而對於川普在日本首次公開提出的印太戰略。華府智庫卡內基和平基金會副會長包道格接受本報訪問時指出,習近平堅定自信,川普政府準備發展的「印度洋-太平洋地區」新戰略,缺乏資源和深入政策支持,戰略恐胎死腹中。包道格告訴本報記者,習近平能應付川普拋出的任何議題,無論貿易或安全,他相信川普對人權等敏感問題不會多加置喙。

包道格認為,川普人馬以擅長甜言蜜語後而翻臉自豪,估計美中貿易之後會變「酸」。他說,習川海湖莊園峰會後,美國通過國防授權法案、對台軍售、雙邊制裁,以及美艦駛入南海美濟礁挑戰中國在南海宣誓的主權,都是前車之鑑。

小布希政府的白宮亞太資深主任韋德寧表示,川普此行昭示他重設美國撤出此地區的概念,身為訪問東亞時間最長的總統之一,行程傳遞出美國承諾維持在太平洋勢力的訊息。韋德寧認為,川普印太戰略對區域盟友具重要意義,不是遏制中國,而是對中國在區域內願景的競爭戰略。

北京表明對北韓問題採新舉措,韋德寧認為習近平必須對遏制朝核做更多,否則恐導致中美關係惡化。對中美建立新型大國關係,他認為這將降低美在印太的重要性,他看不出川普會同意陸方「新型大國關係」的藍圖。

華府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亞洲資深顧問葛來儀同意,美中將簽署巨額商業交易,但中方不會為投資和貿易開放市場。葛來儀說,傳聞川普之後將對中開徵關稅,並採取其他貿易救濟措施,但她認為即使中美關係之後改善,也可能很短暫,「川普最終會對中方政策感到失望。」

針對台灣問題,有英國學者認為習近平將會促美重提一中。

根據中國時報報導,英國倫敦國王學院一名中國專家布朗接受香港《南華早報》訪問時表示,對中國來說,習近平將尋求川普再次重申美國遵循一中政策,就像今年4月在佛羅里達州海湖莊園舉行的首次「習川會」上,川普當時也那麼說。

此外,習近平可能也會重申中國對南海擁有主權,並且會建議美國,在南海有爭議的水道附近活動時,美軍艦艇應保持低調行動,而中國在南海當地已建立起數個人工島礁。

布朗表示,中國也會表達「太平洋同時容得下中美兩國」的觀點,中國並不是想叫美國退出此區域,而是想告訴美國,中美在這裡並沒有地位高下之分。

但也有專家認為,川普亞洲行的首要重點在於北韓問題,台灣議題反而是次要。

根據聯合報報導,程建人說,北韓議題不是一個訪問就能解決的,但這次的訪問有助於溝通,雙方在經貿上會有進展,可以看出兩人年初在海湖莊園會面後,維持滿好的個人交往跟關係,顯然雙方都希望中美關係能穩定和進一步推展。

至於台灣、南海及人權問題都是次要的,台灣問題按照陸方的習慣會提,美方也應該會照習慣照本宣科,陸方不提的話大家會做文章,質疑中國大陸態度改變。而南海議題現在是模糊狀態,大家各做各的,井水不犯河水。

習川會後,美中台關係又將如何變化?國內媒體與學者紛紛做出推測。

根據中國時報評論,美中台三邊關係其實是美中蘇大三角格局下的小三角,前者要服從於後者的戰略互動,美國曾經為了拉攏中國抗衡蘇聯並解決越戰問題,才有了1970年代中美關係改善的契機,相應的結果就是台美斷交。到柏林圍牆倒塌後的後冷戰時代,美國成為唯一強權,美中蘇大三角不復存在,中美關係由此變成獨立存在的雙邊關係,中美台小三角關係也跟著在摸索中不斷調整。

近年中美間的衝突與對抗雖然不斷上演,但合作也同樣伴隨。在矛盾局面下,美國內部對於應將中國大陸視為新挑戰者而予以防範和打壓,還是將其拉入既有國際框架並加以改造,始終辯論不休。

在經貿與中美關係政策層面,後者顯然占據上風,構成1990年代以來歷任政府的主流政策。而對前者,那種帶有深刻冷戰思維的政策思路,主要存在於兩岸問題上。

在此期間,中國大陸對中美關係的態度和策略逐步走向成熟,並將深刻影響未來中美台三邊關係的走向,而這恰恰也是台灣社會所長期忽視的關鍵變數。大陸在崛起過程中深刻意識到「修昔底德陷阱」的風險,極力避免自己的崛起引起美國的過敏回應。對此,大陸積極倡議建立新型大國關係,一方面展現融入既有國際秩序的誠意,另一方面則希望透過合作共贏來化解分歧,努力走入歷史規律。

經過近30年努力,中美關係已愈發成熟,且隨著雙方合作領域擴大,雙方爆發衝突的風險也在不斷下降,而且雙方都願意以積極的態度管控分歧,在這種情況下,過去基於冷戰思維的對抗模式,顯然不再適用於中美關係,由此,仍然保留冷戰遺緒的美中台三角關係也愈來愈不合時宜。美國內部屢次出現棄台論,台灣內部也經常擔心,美國會不會把台灣當成籌碼與中國交換利益,其背景也在於此。

對蔡政府來說,美中台關係既然已經發生深刻變化,就不能再用過去的思維指導未來的兩岸政策,那樣當然走不出兩岸互動新模式,蔡政府需要全盤翻新大陸政策。

根據曾復生於中國時報的評論也指出,中美兩國地緣戰略矛盾與日俱增,經貿、投資利益衝突相繼湧現。美國認為中國不願盡力協助處理北韓核武問題,也不樂見中國軍隊在東海、南海及印度洋擴張勢力,更要求中國改善對美巨額貿易順差;反之,中國也不接受美國在南韓部署薩德飛彈,並開始對美日聯手祭出的「印太戰略」保持戒心,同時希望美國解除對中國的高科技出口管制。

「習川會」雖然不能立刻解決這些問題,但雙方都有意願與需要共同討論重大議題,並溝通想法與可能做法,然後再由兩國相關部門官員持續對話,以利共同處理並解決問題。

在台灣問題方面,季辛吉曾經鼓勵川普積極推動美中簽署第4聯合公報,建立美中「共同進化」的競合關係新架構,並規畫在「習川會」時敲定,讓美國擺脫已漸成包袱的台灣,換取北京默許華府對北韓採取強勢行動,解除朝鮮半島核武威脅。

但是,習近平認為台灣問題與北韓核武威脅實屬一碼歸一碼,台灣問題事涉中國主權統一與領土完整,不能拿出來談判交易,而且習近平相信,處理台灣問題的優勢已經在大陸這邊,美國干預台灣問題的能量也已經大不如前,北京沒有必要拿台灣問題與華府交易。

至於北韓核武威脅,習近平認為美國有意阻止東北亞核武擴散,符合中國利益,但華府要求北京斷絕北韓關係,將造成朝鮮半島動盪,不利中國周邊和諧發展形勢,因此,習近平不同意「台灣換北韓」大交易。

中共十九大後,美中在亞太實力消長趨勢已漸明朗化,中美台競合關係將邁入新格局。多數亞太國家普遍看好習近平的強國戰略,但對於川普是否能夠振興美國經濟,維持國際安全能量與承諾,已經信心動搖,因此都在內部盤算何時要靠向中國,如何應對美國變局,或維持平衡策略。蔡總統則應以「和中友美」國安戰略主軸,厚植兩岸和解制度化基礎,維持台美建設性互惠關係,並頂住台獨要求改變現狀的壓力。

台海兩岸為防範美日聯手推出「印太戰略」,企圖打台灣牌挑釁兩岸關係。兩岸領導人都需要運用「圓融中道」智慧,營造「一個中國」新共識基礎,並建立默契互信對話平台,維持台海地區和平穩定,包括定期高層對話減少誤判與誤解、互相體諒彼此內部壓力與限制、溝通「預防戰爭」思維增進互信,以及強化經貿、文化與社會交流,讓川普與安倍把台灣當「馬前卒」的算計落空。

參考來源:中央社、聯合報、中國時報

引用來源:多元
國內新聞直播-TVBS

NHK NEWS LIVE

ABC NEWS LIVE

Bloomberg Global Financial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