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APEC後接連東亞峰會 東亞區域經濟重新整合
東亞峰會(EAS)中,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提出構建東亞經濟共同體,並提出6點具體建議。
根據中國時報報導,李克強會中表示,希望透過本次會議進一步凝聚共識,支持區域一體化,並推動建設東亞經濟共同體。他指出,東亞經濟體要秉持「一個宗旨」,即促進地區經濟一體化,實現融合發展和共同發展;堅持「兩個原則」,即堅持東協的中心地位,堅持協商一致、開放包容、照顧各方舒適度的「東協方式」。
李克強說,還要推進「三個層面合作」,即10+3合作為主管道,以東協與中、日、韓三組10+1合作為基礎,以中日韓、瀾滄江-湄公河、東協東部增長區等次區域合作為有益補充,使東亞經濟共同體建設走在健康、穩定、可持續的道路上。
李克強並對建設東亞經濟共同體提出6點建議。首先,各方應進一步擴大市場開放,以提高服務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的水準,逐步向單一市場邁進。他表示,應加快推進中日韓自貿區、RCEP談判,還要建立東亞大通關合作機制,為跨境電子商務發展營造良好環境。
第二,擴大產能和投資合作。在輕工、紡織、家電、建材、冶金等傳統產業投資合作的同時,加快推進數位經濟、智慧經濟、綠色經濟、共享經濟等新興產業合作,並共建「10+3中小企業服務聯盟」。
第三,加強基礎設施合作。中國願在「一帶一路」倡議與東協互聯互通總體規劃的基礎上,共同探討制定「東亞互聯互通總體規劃」,推動陸上、海上、天上、網上四位一體的聯通。
第四,深化金融合作,共同推動構建地區金融合作體系。第五,加強可持續發展合作,打造均衡包容普惠的地區發展格局。最後,要擴大人文交流合作,凝聚共同體意識。
東亞峰會上,東亞各國領袖紛紛對東亞區域和平與經貿提出期望。
根據中國時報報導,在東亞峰會上,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強調,南海起波瀾對誰都不利,中國比任何國家都希望南海和平穩定和航行自由,將堅定維護南海航行與飛越自由。李克強13日宣布與東協國家啟動「南海行為準則」下一步案文磋商。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耿爽14日對此表示,明年將就此開展密集磋商。
東協-中日韓(10+3)首腦會議早上先登場,誓言將反對經貿保護主義,繼續推動全球化進程。李克強在會上強調,構建「東亞經濟共同體」是10+3合作的戰略目標之一,在「逆全球化」和保護主義傾向抬頭背景下,應推進本地區成為世界經濟復甦的重要引擎。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則表示,希望中日韓首腦會議盡快舉行,並促請各國以科學根據為基礎,撤銷因福島核災而對日本食品的限制。日本外相河野太郎在13日的BS電視台節目中,就日本擔任主席國的中日韓三國領導人會談表示,「如果可以,願在今年12月至2018年1月期間舉行」。
南韓總統文在寅也呼籲各方攜手應對北韓核威脅。他另表示,若北韓重返對話,將考慮所有方案投入磋商,包括為促使北韓棄核,分階段提供補償措施。下午東亞峰會的主席聲明中,對北韓發展核武器等大規模毀滅性武器予以譴責,要求其停止核試及試射彈道導彈等一系列挑釁行為。
東協成員國14日也在峰會上發表共同聲明,呼籲已開發國家(暗指美國)遵守對抗氣候變遷的承諾,包括每年為此挹注1000億美元。東協成員國並同意簽署文件,加強保護本地區外勞權益。
明年將擔任東協輪值主席的新加坡總理李顯龍也表示之後將繼續推動RCEP的協商。
根據聯合報報導,新加坡總理李顯龍14日在馬尼拉表示,明年擔任東協輪值主席國時將全力推動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的簽訂。李顯龍對其餘15國的領袖作此宣示。2012年11月第21屆東協峰會發表《啟動RCEP談判聯合聲明》(Joint Declaration on the Launch of Negotiations for the 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宣布自2013年展開諮商,預計於2015年底前完簽。RECP除了東協10國,另邀請中國大陸、日本、南韓、紐西蘭、澳洲及印度等六個對話夥伴國共同參與。
今年是RCEP談判進入第五年,也將是第三度展延。RCEP峰會開幕前,菲律賓總統杜特蒂表示,RCEP代表全球近半數人口以及超過三分之一的GDP,「絕非另一個自貿協定,而是擁有足以釋放新的成長潛力、重寫國際貿易規則的自貿協定。」
面對全球與區域經濟的整合,台灣也面臨必須思索戰略的壓力。
根據聯合報社論指出,面對主要大國的不同策略,其他國家則紛紛往大型FTA靠攏,其中以由原先TPP十一國所形成的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展協定(CPTPP)為主軸。CPTPP與其說是TPP的延命符,不如說是紓解美國優先影響的緩衝器。
各國參與區域整合動機不同,但可歸納為利用開放增進貿易利益以避免被邊緣化,持續為國內制度改革提供外部壓力,並確保在全球自由化居於領導及規則制訂者地位。
雖然各國均強調自由貿易,反對保護主義。但卻在各有所求下催化出彼此牽制的經濟區塊。形成美國優先對抗一帶一路,歐盟重整制衡美國製造,CPTPP以擺脫對美國依賴等錯綜複雜的情形。再加上為了落實內部分工,強化供應鏈連結,各FTA普遍制定非常嚴格的原產地規定,各自形成供應鏈,對區域外國家的排擠效果更為明顯。
面對全球區域整合的變化,台灣除了表達參與區域經濟整合立場之外,應有更積極的作為。除了必須克服兩岸關係陷入僵局,對於台灣參與區域整合所形成的障礙外;也應建構整體藍圖,並針對每一個地區的整合特性,制定具體策略,才有機會突破瓶頸。
參考來源:聯合報、工商時報、中國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