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外新聞 / 國外新聞 / 經濟》美中貿易戰升溫 衝擊我產業

經濟》美中貿易戰升溫 衝擊我產業

編按:繼美國對中國商品課徵25%關稅後,美國再發布將額外對中國商品徵收10%關稅,掀起新一波貿易戰。媒體指出美中貿易戰將使世界經濟面臨明顯的下行風險。我學者也認為美中貿易戰將影響台灣產業,但也可能是轉機。經濟部盤點四大產業將受到貿易戰衝擊。

繼美國對中國商品課徵25%關稅後,美國再發布將額外對中國商品徵收10%關稅,掀起新一波貿易戰

根據醒報報導,美國總統川普18日宣布,將另外對中國價值約2000億美元的商品徵收關稅,對此,中國商貿部再度回擊,將採取更強力的反制措施。外界推測,中國的反制措施除了將徵收比美國更高的關稅外,還將延宕美國製造業包括福特、蘋果等的投資案。

美對中貿易專家斯科斯研究員警告,川普不惜將貿易戰升溫以縮小赤字,才能在期中選舉交出成績單,但如此作為恐怕會傷及全球貿易,甚至引發物價飆漲的問題。

根據《CNN》報導,白宮18日表示,如果中國對美國關稅進行報復,美國將另外對中國價值約2000億美元的商品徵收10%關稅。川普在聲明中說,「美國必須採取進一步行動,改變中國不公平的貿易行為,以向美國開放市場,讓中美貿易關係更平衡。」

川普早前表示將對中國500億美元的產品徵收25%的關稅,但中國批評,美國此舉無疑為發動貿易戰,並計劃也要對美國的商品課關稅。全球兩大經濟體近期貿易戰升級,不但震驚了國際市場,更使美股道瓊盤前下跌200點、陸股上證指數更跌了128點,創下近 21 個月新低紀錄。

美國的關稅主要是針對中國剽竊知識產權的商品,施以2階段的課徵懲罰性關稅,第一次將針對中國800多個價值約340億美元的出口產品在7月6日徵收關稅,第二次則將對280個出口產品進行知識產權審查,以決定是否課徵關稅。中國商務部發表聲明表示,如果美國對中國進一步課徵關稅,中國將採取更強力的反制措施以反擊美國的關稅政策。

《金融時報》分析指出,中國去年從美國進口1300億美元的商品,若中國採取反制措施,除了徵收高於美國的關稅外,美國在中國最大市場的公司包括福特、通用汽車、蘋果等,未來在中國發展將更加艱難,中國政府可能會延遲美商新投資案的批准期程,並對其產品進行安全檢驗。

北京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授龔炯坦言,在中國的美國企業宛如在待宰的砧板上,中國可以鼓勵消費者抵制美國的商品,美國不應低估中國民族主義的作為,中國未來恐將對付好萊塢電影、金融服務業等,以阻止美國公司在中國發展。

美國企業研究所的對中貿易專家斯科斯則認為,若中美再繼續談判仍有可能緩和貿易戰的局勢,但美國即將在11月面對期中選舉,川普必須要採取行動以縮小貿易赤字,才能交出成績單,但未來美國的關稅恐怕會衝擊消費品,引發惡性通膨的問題。

美中貿易戰將使世界經濟面臨明顯的下行風險。

根據經濟日報報導,川普決定自7月啟動對中國的懲罰性關稅,北京16日宣布對農產品等以同等規模徵收高關稅做為報復。加上歐、加、印也計劃近期啟動對美國產品的報復性關稅,目前全球已站在邁向高關稅的貿易戰爭關鍵點。

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預測,如果美、歐、中關稅提高導致貿易成本提高一成,全球國內生產毛額(GDP)將減少1.4%。據美國商會的內部資料,美國在美、歐、中的貿易戰爭中,將減少逾60萬個就業。

華府表示,「如果中國採取報復措施,將進一步啟動追加關稅」。但牛津經濟學公司指出,如果兩國的制裁規模達到1,500億美元,「中美的GDP都將萎縮0.3%至0.4%」。

雪上加霜的是,貿易對立並非局限於中美之間。歐盟和加拿大反對美國的鋼鐵和鋁追加關稅,將自7月起對大型摩托車等美國產品開徵報復性關稅。

川普政府日前也以安全保障為由,啟動了對汽車開徵追加關稅的討論。政府內部有人認為,「將在11月中期選舉之前決定啟動」。

美國汽車進口額約3,600億美元(包括零部件),占整體進口的15%,遠非鋼鐵(佔進口的逾1%)可比。有民間機構估算,如果日本車的價格提高兩成,對美出口將減少一半,日本GDP將被拉低0.6%。另有分析指出,美國由於汽車價格的上升,GDP也將被拉低0.5%,汽車關稅對美國內外的經濟影響巨大。

台灣產業與中國大陸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但中美開打貿易戰,要給對方的進口商品加徵25%關稅,學者認為台灣將遭受雙重打擊。

根據世界日報報導,美國《富比世》雙周刊報導指出,中美作為全球最大的兩個經濟體開打貿易戰,馬來西亞、台灣、南韓和巴西將受最大影響。就台灣來說,製造商將科技硬體零組件,運往大陸組裝或組裝後轉出口,包括郭台銘的富士康及其他科技業生產商的基地均在中國。據悉,這些產品已列入加徵關稅名單中,從中國組裝後運到美國的成本恐都將會增加。

前台灣東吳大學政治系教授蔣洪寬表示,中國大陸是台灣最大的市場,很多貨物都是從台灣運到中國大陸,在中國加工之後再運到美國,而美國宣布對中國進口商品加徵25%關稅,必定影響從台灣出口到大陸的商品。他說,美國不單只是對中國大陸加徵關稅,對法國、英國等歐盟國家、加拿大以及其他盟友都存在關稅問題,「美國可以說是對上全世界,這對美國未來不是好事」。

不過蔣洪寬認為,美國的東北亞戰略才是大問題。川金會日前在新加坡舉行,川普認為與南韓的聯合軍演費用太昂貴,因此放出消息凍結長年和南韓「具挑釁」的軍事演習。蔣洪寬說,這將會影響南韓、日本、台灣的防衛。他認為,美國防衛東北亞的軍心將動搖,川普為守護「美國第一」原則,為金錢利益,不肯為東北亞國家付出代價,也不顧盟友安全,對台灣來說衝擊很大。

對美中貿易戰,台經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孫明德表示,美國很可能會「拿錘子敲自己手指頭」,台灣出口也很可能受到衝擊,但若進一步反向思考,或許是受益的轉機。

根據蘋果日報報導,孫明德指出,美國最有可能追加關稅的兩大方向,第一是民生消費品,其次是資通訊產品。若對在中國製造,或由中國出口到美的民生消費品追加關稅,恐將帶動物價上漲,而美國現在CPI已達2.5%左右的水準,恐導致美國加速升息,不得不舉債因應。

其次是資通訊產品,孫明德以半導體為例,美方在半導體供應鏈居上游,下游的封測則多在中國,因此很難拿捏如何不打到美國自身,而若接下來美方選擇對資通訊產品寄出關稅制裁,因兩岸在電子產業鏈上合作緊密,也會打到台灣。

不過孫明德也認為無須太悲觀,他分析,兩岸在電子供應鏈上高度競爭,也一直擔心紅色供應鏈崛起衝擊台廠,現在若美國將採購對象轉向其他地區,也有可能轉單到台灣來,孫明德說,台廠利用台灣作為生產的備援基地,可帶動國內就業等,未必是壞事。

孫明德指出,台廠若要在對岸以外的地區新開產能,短期內不可能跑到東南亞,因東南亞的條件還不夠,一定是先利用台灣的產能,不過還是要注意川普一日數變的個性,對後續是否會產生變化。

對於美中貿易戰升溫,我經濟部盤點四大產業受影響。

根據經濟日報報導,經濟部長沈榮津19日聽取美中貿易大戰報告,據經濟部盤點,美國自大陸進口的四項主力產品,包括機械、電機設備、汽車零件、光學儀器等,因金額較大,若有台商在陸設廠生產後輸美,或自台灣進口零組件加工後再輸美者,受衝擊會較大。

不過官員也強調,相關貨品,若有台商在大陸設廠的,或是台灣半成品銷陸再加工為成品的 ,主要是供給大陸內需市場,故而影響有限。

經濟部甚至評估,鷸蚌相爭下,台灣部份石化產品,以及標準型的工具機還可能獲得短期的轉單效應。經濟部次長龔明鑫預計今天進一步對外說明美中貿易磨擦對台灣的影響。

官員說,由於台灣石化大廠已赴美國設廠,若因美中貿易磨擦而有短期轉單效應,不排除直接由美國當地供應,實際獲利可能要評估。

工具機方面,針對技術層次不高的標準型產品,若因美國對大陸加課25%的關稅,大陸價格競爭力削弱後,台灣有機會獲得短期的轉單效應。但官員強調,美中貿易戰是瞬息萬變,若有轉單效應也只有「短期」,「長期」不易評估。

知情官員表示,美中貿易磨擦的課稅清單共有兩份,清單一是從4月3日公布的1,333項產品中,經過公聽會後移除515項後,剩下的818項;這將從7月6日起被課徵25%的關稅。

由於之前經濟部對清單一的評估是「影響不大」,如今又刪去了五百多項產品,因此研判影響更小。

在清單二方面,此為美國針對「中國智造2025」計畫中,挑出的航太、ICT、機器人、工業機械、新材料、汽車等項目,相當於160億美元的貿易額。官員表示,由於該部份還要進行公聽會,大約要等到7月上旬才會公布課稅清單,目前還難評估。

但官員以清單二裡的建材鋼構產品為例,量體皆龐大,銷美國會直接由台灣出口,出口大陸,也是供大陸內需使用,估計清單二對台灣的影響也不會太大。

此外,台灣對陸出口是零組件,在大陸做成終端產品後才會出口美國。但兩份清單中,幾乎都沒有消費性電子產品,所以對台商基本不會有太大影響。

參考來源:經濟日報、醒報、蘋果日報、綜合外電

引用來源:多元
國內新聞直播-TVBS

NHK NEWS LIVE

ABC NEWS LIVE

Bloomberg Global Financial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