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中國大陸定向降準 緩解中小企業錢荒
大陸央行、中國人民銀行24日宣布調降存款準備率,對大陸銀行要求的存款準備金比率將調降50個基點,自7月5日起生效,合計可釋出約人民幣7000億元(約新台幣3兆2600億元)資金。
根據旺報報導,中國人行在官方網站發布聲明表示,下調工行、農行、中行、建行、交行5家國有大型商業銀行,和中信銀行、光大銀行等12家股份制商業銀行,以及郵政儲蓄銀行、城市商業銀行、非縣域農村商業銀行和外資銀行人民幣存款等的存款準備率。
人行目前對國內大型銀行要求的存準率是16%,中小型銀行則是14%。
中國人行再度宣佈定向降準,顯示中國官方在國內經濟趨緩與中美貿易戰山雨欲來之際,正想盡辦法拉抬經濟成長。市場認為,當前貨幣政策邊際趨向放鬆,未來最多還有 3 次降準機會。
根據聚亨網綜合報導,經濟學家表示,中國官方這麼做,代表希望支撐經濟成長、穩定金融市場,並減輕中美貿易爭端對中國經濟的衝擊。本次降準後,預料還會有更多寬鬆措施出爐,包括增加銀行放貸配額、放寬部分城市房屋抵押貸款限制、放寬地方政府的借貸限制等。摩根資產管理駐上海全球市場策略師朱超平認為,中國貨幣政策正在趨向寬鬆。
近期中國從固定資產投資到家庭消費等成長皆減緩,加上企業債務違約上升,更重要的是,儘管中美貿易衝突目前仍處於口頭交鋒,但若美國真的從七月初開始對中國價值 340 億美元的商品開始徵稅,勢必再拖累中國經濟成長率。而中國政府若際出反制措施,影響層面將更為擴大。正因為有這麼多的因素不利經濟成長,中國政府勢必得放鬆對信貸的嚴格控制。
《北京商報》報導,浙商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殷劍峰分析,隨著金融去杠杆進程的加快,金融市場流動性緊張正在迅速傳導變成實體經濟的資金短缺和資金成本迅速上升。強調持續降準不僅是必然趨勢,也是防止信用風險轉化成流動性危機的必然。
首創證券研發部總經理王劍輝認為,本次降準主要是為了替代 MLF(中期借貸便利) 和以後替代 PSL(抵押補充貸款),未來估計還有下調存準 3 次,也就是還有 150 個基點下調空間。華泰證券研究所首席宏觀研究員李超認為,人行貨幣政策轉向較為清晰,下半年仍會有 1-2 次降準。
李超表示,關於下階段的定向降準,強調不能僅透過 MLF 的到期量來推算降準的幅度,降準幅度的考量主要依據宏觀形勢。他指出,人行需要通過定向降準的方式釋放長期資金,降低無風險收益率,預計下半年 10 年期國債收益率的頂部在 3.8%,中樞 3.6%,底部在 3.4%。
《21 世紀經濟報導》國泰君安宏觀經濟研究員華長春分析,當前貨幣政策邊際略有放鬆,對沖宏觀審慎收緊;財政政策則是「堵後門、開前門」,規範地方政府融資管道,但總體仍是積極的財政政策。
人行降準也對四大市帶來相關影響。
根據鉅亨網綜合報導,對股市的影響上,據《中國基金報》指出,這回人行定向降準,按照先前四次經驗,從降準後 A 股隔日表現來看,當中有三次出現上漲。最近一次人行公告定向降準發生在去年中國國慶前夕,去年 9 月 30 日人行公告後,國慶日後的第一個交易日(10 月 9 日),上證指數上漲 0.76%。今日 A 股低開後小幅走高,至截稿為止,上證指數報 2901.75 點,漲 0.42%。道誼投資董事長盧柏良表示,降準對市場悲觀情緒帶來緩衝,尤其近來 A 股受到中美貿易戰和股權質押風險影響,出現多殺多,降準有助緩解市場對股權質押風險的擔憂。
對債市的影響:海通證券首席宏觀債券分析師薑超認為,近期長端利率因避險情緒、基本面回落等因素走低,但短端利率因半年末因素略有上揚,期限利差持續縮窄制約長端下行。姜超認為,本次降準有利於帶動短端利率向下,進而打開長端下行空間。在貨幣寬鬆、基本面下行和違約風險上升的背景下,認為債市的分化仍是未來的主旋律,看好利率債和高等級信用債為配置首選,對低等級信用債保持謹慎。
對匯市的影響:據《澎湃新聞》報導,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徐奇淵指出,這次定向降准主要是出自國內結構性問題的考慮,一來想緩解流動性過緊產生的不良反應,也希望避免進一步加杠杆和積累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