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外新聞 / 國外新聞 / 金融》中國大陸定向降準 緩解中小企業錢荒

金融》中國大陸定向降準 緩解中小企業錢荒

編按:大陸央行、中國人民銀行24日宣布調降存款準備率,對大陸銀行要求的存款準備金比率將調降50個基點,自7月5日起生效,合計可釋出約人民幣7000億元(約新台幣3兆2600億元)資金。這將給四大市帶來影響。媒體認為此舉將緩解微小融資困境。

大陸央行、中國人民銀行24日宣布調降存款準備率,對大陸銀行要求的存款準備金比率將調降50個基點,自7月5日起生效,合計可釋出約人民幣7000億元(約新台幣3兆2600億元)資金。

根據旺報報導,中國人行在官方網站發布聲明表示,下調工行、農行、中行、建行、交行5家國有大型商業銀行,和中信銀行、光大銀行等12家股份制商業銀行,以及郵政儲蓄銀行、城市商業銀行、非縣域農村商業銀行和外資銀行人民幣存款等的存款準備率。

人行目前對國內大型銀行要求的存準率是16%,中小型銀行則是14%。

中國人行再度宣佈定向降準,顯示中國官方在國內經濟趨緩與中美貿易戰山雨欲來之際,正想盡辦法拉抬經濟成長。市場認為,當前貨幣政策邊際趨向放鬆,未來最多還有 3 次降準機會。

根據聚亨網綜合報導,經濟學家表示,中國官方這麼做,代表希望支撐經濟成長、穩定金融市場,並減輕中美貿易爭端對中國經濟的衝擊。本次降準後,預料還會有更多寬鬆措施出爐,包括增加銀行放貸配額、放寬部分城市房屋抵押貸款限制、放寬地方政府的借貸限制等。摩根資產管理駐上海全球市場策略師朱超平認為,中國貨幣政策正在趨向寬鬆。

近期中國從固定資產投資到家庭消費等成長皆減緩,加上企業債務違約上升,更重要的是,儘管中美貿易衝突目前仍處於口頭交鋒,但若美國真的從七月初開始對中國價值 340 億美元的商品開始徵稅,勢必再拖累中國經濟成長率。而中國政府若際出反制措施,影響層面將更為擴大。正因為有這麼多的因素不利經濟成長,中國政府勢必得放鬆對信貸的嚴格控制。

《北京商報》報導,浙商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殷劍峰分析,隨著金融去杠杆進程的加快,金融市場流動性緊張正在迅速傳導變成實體經濟的資金短缺和資金成本迅速上升。強調持續降準不僅是必然趨勢,也是防止信用風險轉化成流動性危機的必然。

首創證券研發部總經理王劍輝認為,本次降準主要是為了替代 MLF(中期借貸便利) 和以後替代 PSL(抵押補充貸款),未來估計還有下調存準 3 次,也就是還有 150 個基點下調空間。華泰證券研究所首席宏觀研究員李超認為,人行貨幣政策轉向較為清晰,下半年仍會有 1-2 次降準。

李超表示,關於下階段的定向降準,強調不能僅透過 MLF 的到期量來推算降準的幅度,降準幅度的考量主要依據宏觀形勢。他指出,人行需要通過定向降準的方式釋放長期資金,降低無風險收益率,預計下半年 10 年期國債收益率的頂部在 3.8%,中樞 3.6%,底部在 3.4%。

《21 世紀經濟報導》國泰君安宏觀經濟研究員華長春分析,當前貨幣政策邊際略有放鬆,對沖宏觀審慎收緊;財政政策則是「堵後門、開前門」,規範地方政府融資管道,但總體仍是積極的財政政策。

人行降準也對四大市帶來相關影響。

根據鉅亨網綜合報導,對股市的影響上,據《中國基金報》指出,這回人行定向降準,按照先前四次經驗,從降準後 A 股隔日表現來看,當中有三次出現上漲。最近一次人行公告定向降準發生在去年中國國慶前夕,去年 9 月 30 日人行公告後,國慶日後的第一個交易日(10 月 9 日),上證指數上漲 0.76%。今日 A 股低開後小幅走高,至截稿為止,上證指數報 2901.75 點,漲 0.42%。道誼投資董事長盧柏良表示,降準對市場悲觀情緒帶來緩衝,尤其近來 A 股受到中美貿易戰和股權質押風險影響,出現多殺多,降準有助緩解市場對股權質押風險的擔憂。

對債市的影響:海通證券首席宏觀債券分析師薑超認為,近期長端利率因避險情緒、基本面回落等因素走低,但短端利率因半年末因素略有上揚,期限利差持續縮窄制約長端下行。姜超認為,本次降準有利於帶動短端利率向下,進而打開長端下行空間。在貨幣寬鬆、基本面下行和違約風險上升的背景下,認為債市的分化仍是未來的主旋律,看好利率債和高等級信用債為配置首選,對低等級信用債保持謹慎。

對匯市的影響:《澎湃新聞》報導,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徐奇淵指出,這次定向降准主要是出自國內結構性問題的考慮,一來想緩解流動性過緊產生的不良反應,也希望避免進一步加杠杆和積累風險。

不過,從國際大環境來看,美國 6 月才升息,預料 9 月還可能再升息一次。過去七個交易日來,人民幣美元一路從 6.40 附近貶值到接近 6.50 的水準,貶值幅度近 1.4%。徐奇淵認為,這次降準時機表明:中國官方確實有意坐視人民幣美元貶值,甚至有心推動。另一方面也顯示,政策層對於當前人民幣匯率的貶值空間,心中比較有數,比較有信心使得貶值範圍處於可控區間。
根據經濟日報報導,美元走強,終於也讓人民幣受累,人民幣今年對美元走勢,今天由升轉貶。據萬德信息報價,美元兌人民幣今天升值0.4%至人民幣6.5221元,去年年底報6.5120,也就是說,人民幣今年以來對美元轉而貶值0.2%。

大部分貨幣這兩個月來對美元都走貶,反映的是美國以外經濟表現相形遜色,再加上新興市場波動不止,導致資金回流美國市場。

中國經濟呈現走緩,人行可能進一步寬鬆貨幣政策,都不利人民幣走勢。人行昨天降低存款準備金率,向市場釋出1,000億美元資金。

華爾街日報指出,美元走強對北京形成一個另一個問題:即人民幣若貶值過速,可能引發資金外流,對人民幣形成進一步走貶壓力。人行2015年調降人民幣,即發生這個狀況。

人行對此也感棘手,人行每天會公布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讓人民幣在此參考匯率的區間波動,雖連續四天調降,但強於市場預測均值,可見人行有意減緩人民幣下跌之勢 。

比起其他貨幣,人民幣對美元跌幅不算大。歐元兌美元今年以來跌2.9%,英鎊跌1.8%,韓元跌4%,新台幣趺1.9%。

對房市的影響:這回人行降準目標明確,就是為了確保小微企業流動性,並非向股市、房市注資,但難以避免房市將有所獲益。觀察先前降準週期後,房地產市場均出現了一波成交轉暖跡象。克爾瑞研究中心分析,降準後釋放出的增量資金很大一部分還是會流向房地產市場。
媒體認為中國大陸降準將緩解小微融資困境。
根據工商時報報導,6月20日召開的大陸國務院常務會議,再度聚焦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推動實體經濟降成本。其具體舉措包括增加再貸款和再貼現額度、提高貸款利息免徵增值稅上限、減少融資附加費用、運用定向降準等貨幣政策工具,以及將小微貸款納入中期借貸便利(MLF)抵押品範圍等。

這是繼2014年4月16日、2014年5月30日、2017年9月27日之後,國務院常務會議再次做出定向降準的安排。其背景大致類似:一是經濟面臨的下滑壓力使政策有邊際寬鬆的必要。資料顯示,5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顯著回落至8.5%,投資當月增速大降至3.9%。

雖然出口和房地產投資表現尚好,但隨著中美貿易摩擦升級和房地產調控繼續,經濟下滑壓力將會加劇,政策需要在邊際上做出調整;二是小微企業面臨更大的融資困境。今年以來,隨著去槓桿從金融體系進入實體經濟,融資管道明顯收窄。尤其民營企業和小微企業面臨的融資難融資貴狀況明顯加劇。

需要強調的是,小微企業所面臨的融資困境,並非由於廣義流動性不足,主要是因為金融機構的風險偏好下降。目前國債收益率反映的無風險利率仍在走低,銀行間市場的流動性仍然充裕,但信用債市場卻接連曝出違約事件,不少企業出現流動性危機。相對於企業的經營困難,流動性危機往往更為隱蔽,事先識別難度更大,投資者和金融機構只好以降低整體風險偏好作為應對,進而導致一些相對弱勢的民營企業、小微企業融資條件陡然收緊。

放鬆貨幣政策對於提升風險偏好效果不大,反而可能會給房地產市場火上澆油,並進一步增加人民幣貶值壓力,因此,國務院常務會議強調「要堅持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和金融穩定運行」。這意味著貨幣政策的基調沒有變,但出於穩增長和防風險考慮,針對性地對小微企業採取了定向寬鬆措施。

這些舉措主要著眼於兩個方面:一是提升金融機構對小微信貸的供給能力。包括了定向降準、增加再貸款和再貼現額度、將小微貸款納入MLF等舉措,都將使小微企業的信貸供給明顯改善。二是提升金融機構對小微信貸的供給意願。對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貸款利息收入免徵增值稅,以及國家融資擔保基金支援小微企業融資的擔保金額占比不低於80%等舉措,有助於增強金融機構對小微信貸的風險偏好。

6月24日,人行宣布自7月5日起下調國有銀行和股份制銀行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用於支持市場化「債轉股」專案。同時下調郵政儲蓄銀行、城市商業銀行、非縣域農村商業銀行、外資銀行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主要用於支援小微企業。此舉釋放資金約7,000億元人民幣,再加上人行近期新增的中期借貸便利(MLF)淨投放和抵押品擴容,貨幣政策工具的靈活性將大為提高,有助於緩解跨季資金緊張局面,緩解非標和影子銀行收縮帶來的衝擊,並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小微企業的融資成本。

當然,如果要實現4月25日大陸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的「力爭到第3季末小微企業融資成本有較明顯降低等要求,還需要更多的政策支援,比如將更多的中小金融機構納入MLF交易對手範圍、加快信用體系建設步伐、發展供應鏈金融等,預計後續會有更多的配套政策陸續公布。

工商時報社論也指出,大陸人民銀行正在進行一場史無前例,將成為金融教科書專章討論的貨幣政策創新,6月20日上海與深圳股市出現千股跌停的閃崩壓力後,人民銀行宣布自7月5日起,進行資金流向明確的定向調降存款準備率,釋放強力貨幣人民幣7,000億元。

人民銀行的降準,不是傳統的寬鬆貨幣政策,而是必須貫徹大陸中央政策,在堅持防範重大金融風險、去槓桿、調結構的前提之下,針對國內資金進行政策引導,同時必須維持充分的市場資金流動,保障內外均衡,對金融產業進行去蕪存菁的一次創新手術。時點選在半年財務結算的6月底之前宣布、之後釋放資金,這種「寬鬆銀根」與「去槓桿」同時並行的貨幣政策,不論規模、力度、或者執行政策的複雜度,都是令人歎為觀止的貨幣政策創新。

國家主席習近平軍令如山,對金融市場嚴防重大金融風險,去槓桿、擠泡沫的政策貫徹到底,在金融市場之外,黨中央明定「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污染防治」為三大攻堅戰一線,近日,內蒙古、河北、成都、太原、西安等十二個省市的負責官員,因為執行三大攻堅戰政策不力,遭到免職或約談,重大政策「打硬仗」,絕對不可遇到障礙就退縮,政策力度絕不打折。

在強力執行去槓桿政策下,今年不論在國內外債市,都出現體質不良的企業發債無法持續,進而違約的事件,相較於整體企業債券市場,違約企業家數與金額雖然比例極低,但是過往仰賴寬鬆銀根苟且度日的殭屍企業,紛紛露出原形,今年上半年,廣義貨幣供給額M2的年增率雖然還在8%上下,但是以社會融資總括的非傳統金融借貸,已出現罕見的衰退。

6月20日上海與深圳股市同步重挫,一度出現千股跌停的恐慌性殺盤,就是部分經營績效不良,公司財務槓桿過高,存在所謂場外配資(類似早期台灣丙種)、或是大股東高度質押的上市公司,都因為民間資金緊俏而大跌。而許多正常營運的民營企業,面臨6月底貸款到期,繳息或與融資續約的關口,也因為股市資金緊俏,銀行在「去槓桿」的明確指標下,優先滿足國企的需求,民營企業即使是上市公司,同樣遭遇融資困難的壓力。

陸股在6月面臨資金壓力,還有一些具體的現象,上證指數跌回2,859點,是2014年以來的新低,深滬兩市總市值從人民幣57兆元降至50兆元,,而作為市場流動性指標的成交量,也從每日5,000億元的水準降至3,000億元附近,加上民間融資頻抽大股東銀根,股市流動性下降的資金緊俏壓力,可以想見。

資金緊俏主要就是去槓桿政策,對於表外金融的影子銀行進行整治所致,今年4月主管機關發出的資管新規,要求銀行「理財產品不能保本收益」,必須轉為淨值型的產品,因此銀行的理財產品規模都在逐漸萎縮,還有,人民銀行公布的社會融資餘額持續下降,到了5月份剩下人民幣22兆元,這些非標準型的信託產品,預計下半年會有3兆多元到期,也會對資金運用者造成強大的緊縮壓力。

總而言之,大陸資金現在是不患寡、而患不均,防範金融風險的去槓桿,雖然成功擠掉了影子銀行的泡沫,卻也波及無辜,傷到正常營運的企業。因此人民銀行這次的降準,就出現明確的「資金運用政策」,例如對工、農、中、建、交五大國有銀行與中信銀行等十二家股份制商業銀行降準,釋放人民幣5,000億元資金是「用以支持市場化、法制化的債轉股項目」;而對郵政儲蓄銀行、城市商業銀行、非縣域農村商業銀行、外資銀行降準,釋出2000億元強力貨幣,則要求「緩解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

除了內在政策的壓力之外,還有一個警訊必須注意,大陸央行外匯管理局公布今年第一季度的國際收支平衡表,經常帳出現了282億美元的逆差,這是大陸加入 WTO之後,首度出現的逆差現象,重要的導火線有兩條,一是內部經濟成長進入高原期,貿易順差縮減,二是外部,美元匯率與利率雙升,導致巨額套利資金流出,資本與金融帳轉為淨流出。

如果未來經常帳赤字成為常態,那麼匯率繼續走軟的壓力將難以避免,而央行為了維持幣值穩定必須進行干預,又會進一步提升國內資金緊俏的情勢。人民銀行進行了非典型的定向降準,雖然符合金融去槓桿的政策指導,最終還是必須面對股匯雙跌的傳統貨幣政策兩難,人民銀行如何完成這種「寬鬆銀根」與「去槓桿」同時並行的貨幣政策,並且維持股市與匯率的安定,的確是極高難度的政策挑戰。

參考來源:聚亨網、經濟日報、旺報、工商時報、綜合外電

引用來源:多元
國內新聞直播-TVBS

NHK NEWS LIVE

ABC NEWS LIVE

Bloomberg Global Financial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