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外新聞 / 國外新聞 / 經濟》中美貿易戰 誰將取得好處?

經濟》中美貿易戰 誰將取得好處?

編按:在美中貿易戰如火如荼之際,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表示中國「絕不會走人民幣貶值去刺激出口的路。」;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20日也表示將穩健金融體系。世界兩大經濟體正揭開「新經濟冷戰」的序幕,但「著陸點不明」。中美間的這場較量可能會讓歐洲、北美和日本的企業搶佔先機,因為中美企業在彼此國家做生意將面臨更大阻礙。

在美中貿易戰如火如荼之際,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19日指出,中國堅定維護多邊主義和自由貿易的基本規則,「我們相信,任何單邊主義行動都無法最終解決問題」;他指出,現有問題必須透過協商解決,中國「絕不會走人民幣貶值去刺激出口的路。」

根據世界日報報導,李克強在天津舉行的夏季達沃斯論壇開幕致詞中指出,當今世界正處在一個「十字路口」,推進全球化和逆全球化的聲音同時存在,前者聲音代表更廣泛的民意。儘管在全球化進程中存在不完善之處,但趨勢不可阻擋。

李克強並宣示:中國開放步伐將進一步加快。李克強批評「單邊主義」,意有所指;川普總統前天宣布對2000億美元的中國進口商品加徵10%關稅,中國當晚也宣布對自美國進口的600億美元商品課徵5%或10%的關稅,並向世界貿易組織(WTO)追加起訴最新美國對中國2000億美元商品加徵關稅的措施。 中美貿易戰加劇。

針對貿易戰,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耿爽19日在例行記者會中表示,美方一面高喊對話接觸,一面揮舞制裁大棒;一面發出磋商邀請,一面進行極限施壓。這種花樣似乎已成為美方的一種套路。

「對美方的套路,中方「洞若觀火、泰然處之。」耿爽說,美方的威脅、恫嚇、訛詐,對中方不起作用,中國將繼續按照自己的時間表和路線圖堅定不移推進改革開放,同時繼續堅定維護自身的正當合法權益;其次,中美經貿合作的本質是互利共贏;在平等、誠信和相互尊重的基礎上對話磋商,是解決中美經貿問題的唯一正確途徑,「希望美方體現善意和誠意。」

李克強在論壇致詞中也提到,人民幣匯率單向貶值對中國弊多利少,絕不會走人民幣貶值去刺激出口的路,將堅持市場化匯率改革方向,在外匯存底充裕的情況下,人民幣完全有能力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穩定。

他表示,國際經貿有明顯變化,中國不可避免受到影響,經濟平穩運行難度擴大,但中國有保持經濟穩中向好的決心及信心。中國將以更大力度擴大開放,這是中國作出的自主選擇:既可以促進國內產業轉型升級,也可給消費者更多選擇機會,也用實際行動,維護經濟全球化和貿易自由化的規則。

中美貿易戰升溫,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20日召開中共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表示將穩健金融體系。

根據經濟日報報導,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20日召開中共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表示,大陸將完善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監管,引導大型金融機構穩健經營。未來要明確政策導向,對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的識別、監管、處置,作出制度性安排,加強監管的統一、協調,維護金融體系穩健運行。

新華社報導,會議指出,大陸官方支持自由貿易試驗區深化改革創新。未來要圍繞自貿區發展需要,在營造優良投資環境、提升貿易便利化、推動金融創新服務實體經濟、推進人力資源領域先行、先試方面,加大改革授權,加大開放力度,給予政策扶持,體現特色定位,推動自貿區更好發揮示範引領作用。但也會注意防控安全風險,堅決守好底線。

會議強調,推動高品質發展是當前和今後大陸一個時期發展思路,將對此制定經濟政策、實施宏觀調控,加快創建和完善制度環境,建立高品質發展的指標、政策、標準、統計、績效評價和政績考核辦法。要盡快研究制定製造業、公共服務等重點領域高品質發展政策,帶動引領整體高品質發展。

中國人民銀行前行長周小川19日接受路透訪問表示,中美貿易戰對中國經濟的直接影響似乎有限,雖然這會讓中國出口商從美國市場加速轉移。

根據路透社報導,周小川擔任中國央行行長15年後,於2018年3月卸任。他預計,今年中國經濟成長率大概跟去年6.5%差不多,他認為中國經濟需改變超越城鎮化的模式。

雖然貿易戰造成中國企業退出美國市場很可惜,但周小川說:「我認為這會迫使中國看向更多其他的市場,所以這對美國未必是件好事。」他認為,貿易戰可相對提升(出口)地區多元化速度。

周小川估計,貿易戰會使中國國內生產毛額(GDP)減少0.2-0.8個百分點,不過他認為,貿易衝突對企業信心有更深遠的影響。

從3月爆發貿易戰至今,人民幣兌美元已貶超過8%。中國改變經濟策略,需要可取代都市化趨勢的新經濟動力。他說:「無論經濟成長邁向高峰、過了高峰或正在下滑,我們必須找到新經濟發展驅動力。所以中國政府強調…供給面改革,鼓勵新技術和其他領域發展。」

他也說,中國人口結構的變化顯示儲蓄和投資會下降。

人民幣國際化速度向來設定為慢慢來,但其速度主要取決於其他貨幣面臨的狀況。周小川說:「如果其他貨幣出現一些問題,全球市場便可能決定使用更多人民幣。」

世界兩大經濟體正揭開「新經濟冷戰」的序幕

根據紐約時報報導,中國億萬富翁、電子商務巨擘「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Jack Ma)18日在杭州舉行的阿里巴巴全球投資人大會上說:「這件事(貿易戰的影響)會持續很久,如果你想要短期解決方案,目前沒有辦法。」

川普本周再次加劇貿易戰強度,對2000億元中國商品加徵10%關稅,並揚言中國若敢報復將對更多產品加徵關稅。

川普的立場困惑、受挫且挑釁北京當局,北京也不甘示弱祭出報復措施。

中美外交僵局讓許多企業及政策人士思忖,美國可能退居保護主義及經濟受創的貿易戰多年,而美國究竟會獲得什麼?

熟悉中國的澳洲前總理、現為「亞洲協會政策研究所」(ASPI)主席的陸克文(Kevin Rudd)受訪時說:「今年象徵不同型態戰爭的開始,即21世紀兩大強權之間的貿易戰、投資戰和科技戰,且著陸點不明。」

貿易戰的附帶結果已經顯而易見,馬雲坦言去年許下在美國增加100萬個就業機會的承諾無法實現,指當初立下承諾的中美貿易友好基礎已不復存在,且「貿易並非武器」。

紐時指出,這是中美貿易僵局針鋒相對的最新情勢,中國經濟雖然受川普的諸多貿易措施影響而疲軟,但仍試圖保持強壯。

中國今年的投資成長、工廠產量及顧客消費趨緩,經濟成長走下坡;在美國關稅措施持續施壓的情況下,中國的經濟情況可能會更糟。

美國最近雖然表示願意在度與中國斡旋貿易協議,但專家及部分官員懷疑,中國官員可能會等到美國11月期中選舉結束,以及美中領袖11月會晤之後,再進行交涉;川普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11月預定於布宜諾斯艾利斯舉行的經濟峰會場邊會談中會晤。

中美間的這場較量可能會讓歐洲、北美和日本的企業搶佔先機,因為中美企業在彼此國家做生意將面臨更大阻礙。

根據金融時報報導,隨著中美貿易戰不斷升級,其他地區一些國家已經看到了“烏雲的銀邊”。中美之間的這場較量可能會讓歐洲、北美和日本的企業搶佔先機,因為與它們競爭的中美兩國企業在彼此國家做生意將面臨更大阻礙。

但對早已深刻融入中國供應鏈的東南亞新興經濟體而言,這可能是一個嚴峻得多的挑戰。
歐盟(EU)貿易專員塞西莉亞•馬爾姆斯特倫(Cecilia Malmstrom)在回應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Trump)最新關稅措施時表示:“貿易戰不好,也不容易打贏。”但這並未讓經濟學家和投資者停止尋找贏家。
美中兩國本週彼此加徵了創紀錄關稅,德意志銀行(Deutsche Bank)的研究顯示,中國企業在美國市場越來越難做生意,可能會讓墨西哥以及(在較小程度上)加拿大和歐元區獲益。

隨著中美貿易戰不斷升級,其他地區一些國家已經看到了“烏雲的銀邊”。中美之間的這場較量可能會讓歐洲、北美和日本的企業搶佔先機,因為與它們競爭的中美兩國企業在彼此國家做生意將面臨更大阻礙。但對早已深刻融入中國供應鏈的東南亞新興經濟體而言,這可能是一個嚴峻得多的挑戰。歐盟(EU)貿易專員塞西莉亞•馬爾姆斯特倫(Cecilia Malmstrom)在回應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Trump)最新關稅措施時表示:“貿易戰不好,也不容易打贏。”但這並未讓經濟學家和投資者停止尋找贏家。美中兩國本週彼此加徵了創紀錄關稅,德意志銀行(Deutsche Bank)的研究顯示,中國企業在美國市場越來越難做生意,可能會讓墨西哥以及(在較小程度上)加拿大和歐元區獲益。

德銀寫道:“美國單方面對中國加征關稅,對世界其他地區而言相當於一次有利的貿易突發事件。對美國消費者來說,來自中國以外地區的進口商品突然變得(相對)便宜了。”

當關稅提高中國輸美商品的成本時,其他國家勢必獲益。例如,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USITC)的數據顯示,去年中國對美出口了1470億美元的機電產品。機電產品是一個寬泛的類別,其中包括受到特朗普最新關稅舉措影響的產品。

 

但墨西哥——在與其北方鄰國的商品貿易中已然擁有地理優勢——對美貿易順差已達不可小覷的620億美元,而且完全有優勢繼續擴大。然後還有如何進入規模達12萬億美元的中國經濟的問題,這對美國企業來說勢必越來越困難。

慕尼黑智庫伊佛國際經濟中心(Ifo Center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負責人加布里爾•費爾貝邁爾(Gabriel Felbermayr)堅持認為,歐洲可能成為中美貿易戰的大贏家。

他認為,尤其是德國(歐盟出口強國)中小型製造商可能從中受益——如果它們在美中兩國都沒有設立業務、因而可以避開關稅直接衝擊的話。

施羅德(Schroders)首席經濟學家基思•韋德(Keith Wade)補充稱,歐洲和日本企業在爭奪中國市場份額方面獲得了優勢,它們將取代美國的汽車、飛機和化學品供應商。

在華美國企業面臨的阻礙——以及其他地區競爭對手獲得的相對優勢——也可能遠遠超出關稅範疇。

總部位於布魯塞爾的智庫布魯蓋爾研究所(Bruegel)負責人貢特拉姆•沃爾夫(Guntram Wolff)表示,中國政府可能會限制美國企業進入中國,並阻止美國企業進行併購,因為中方對更多美國商品加征關稅的空間已快要耗盡。中國從美國進口商品的金額,要低於中國向美國出口商品的金額。

沃爾夫表示:“屆時可能會出現一些空間和機會,尤其是如果中方向歐洲企業開放市場的意願加大的話。”他同時承認,關稅的淨效果是負面的,因為關稅對全球供應鏈造成了衝擊。

但歐洲之外的企業可能更容易受到此類干擾的影響。施羅德的韋德表示,由於中國輸美商品的附加值有45%是在中國之外的地方創造的,因此“對其他經濟體造成損害的空間很大”。他補充稱,台灣、馬來西亞、韓國、新加坡等東亞和東南亞出口經濟體將最易受到衝擊。

美國加征關稅的長期影響仍遠未塵埃落定。諮詢公司TS Lombard的經濟學家喬恩•哈里森(Jon Harrison)指出,歐盟和美國2012年對中國輸美太陽能電池板加征懲罰性關稅時,中國企業迅速將生產轉移到了馬來西亞、菲律賓和越南。此次如果出現類似的遷移,可能會讓東南亞經濟體受益。

這場貿易戰對全球經濟的衝擊可能也是有限的,至少目前看如此。雖然中美之間這場以牙還牙的鬥爭可能會抑制全球增長,但目前宣佈的措施隻影響到2.5%的全球貿易。

諮詢機構牛津經濟研究院(Oxford Economics)的加布里埃爾•斯特恩(Gabriel Sterne)表示,即使美國兌現迄今發出的所有威脅,這一數字也只會升至5.2%。

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克里斯蒂娜•拉加德(Christine Lagarde)上週接受英國《金融時報》採訪時警告稱,新興市場可能在其他方面受損。貿易緊張已開始加劇資金流入美元避險,加大了那些本已難於抑制本幣貶值的國家的壓力。

如果這場貿易衝突由中美雙方對陣擴大為多方參與,造成的經濟衝擊將更加巨大——從特朗普的關稅戰中找到贏家也將更加困難。

參考來源:經濟日報、金融時報、綜合外電

 

引用來源:多元
國內新聞直播-TVBS

NHK NEWS LIVE

ABC NEWS LIVE

Bloomberg Global Financial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