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外新聞 / 國外新聞 / 經濟》中美貿易戰 美逆差擴大 全球製造業擴張趨緩

經濟》中美貿易戰 美逆差擴大 全球製造業擴張趨緩

編按:中美貿易戰開打,原是川普想要減少每對中國大陸的逆差,但沒想到美國商務部公布, 美國8月商品貿易逆差初值, 由七月的720億美元, 擴大至758億元, 亦多過市場預期的706億美元,創下半年新高紀錄。亞洲、歐元區與美國的工廠活動9月同步轉弱,歐洲製造業成長步調放緩至兩年低點。輿論指出,美國國力在近期收縮,世界將迎新秩序。

中美貿易戰開打,原是川普想要減少每對中國大陸的逆差,但沒想到美國商務部公布, 美國8月商品貿易逆差初值, 由七月的720億美元, 擴大至758億元, 亦多過市場預期的706億美元,創下半年新高紀錄。美國第2季GDP終值修訂為4.2%,與之前公布一致。

根據中國時報報導,美國8月商品貿易逆差創6個月來最高水平。出口環比下降1.6%,進口增長0.7%,這是因為進口主要受到汽車進口增加3.2%的推動,出口主要受食品、飲料和工業用品外銷大幅下降影響,起因相信與關稅有關。美國8月對華食品、飼料和飲品出口大跌9.5%。但出口則惡化,原因在於中國突然拒購美國黃豆。8月食品,飼料與飲料出口大幅下降 9.5%。

由於美國經濟快速成長,進口強勁。但白宮對中國商品提高關稅,同時並課徵鋼鋁關稅,使得貿易成本因而上升。

亞洲、歐元區與美國的工廠活動9月同步轉弱,歐洲製造業成長步調放緩至兩年低點,亞洲多國與美國的製造業也面臨類似狀況,反映貿易戰開始損害需求。

根據經濟日報報導,美國9月ISM製造業指數從8月的61.3下滑至59.8,也不如市場預期的60;歐元區9月IHS Markit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終值下滑至53.2,低於8月的54.6,主因是出口需求疲弱。企業表示,貿易保護主義疑慮是他們喪失信心的關鍵因素。

這些數據顯示美國與其他國家的貿易摩擦開始影響經濟,再加上英國脫歐的不確定性,令市場擔憂歐元區成長可能大幅降溫。IHS Markit首席經濟學家威廉森表示:「展望調查指標顯示最糟情勢尚未來臨。」

亞洲地區製造業者還面臨原物料成本上揚擠壓利潤空間問題,恐導致對未來投資卻步,加深全球經濟成長正在轉弱的疑慮。

日本與南韓製造業景氣持穩,然而兩國的出口訂單都陷入萎縮。日本9月製造業PMI經季節調整後為52.5,與前月持平,但未來產出預期卻下滑至22個月低點;南韓製造業PMI回升至51.3,景氣七個月來首見擴張,主要拜國內需求帶動新訂單增加所賜。

另外,IHS Markit台灣製造業PMI自53降至50.8,為兩年來首見下滑,原因是海外新訂單以2016年2月以來最快速度減少。

而媒體也有社論指出,美國國力在近期收縮,世界將迎新秩序。

根據中國時報社論指出,川普總統上任後背棄了戰後70年世界秩序的理由,因為美國國力再也負荷不起這個角色。二戰後歐美共同建立的自由經貿體系遭到美國的攻擊,世界第一與第二大經濟體爆發貿易戰爭,進而升高為戰略利益衝突,全球自由貿易運作正處於前所未有的崩解危機。

以市場經濟、自由貿易、降低壁壘為導向的自由貿易模式,70年來一直是國際主流思維,而美國是最主要的運作支柱。但川普對自由貿易揮出了兩記重拳,一拳是否定了自由貿易的價值,撕毀自貿協定,退出TPP(跨太平洋夥伴協定),動搖了全球對西方自貿體制的信念;另一拳是以報復性關稅逼迫他國讓利,尤其對中國全面宣戰,中國也強硬回擊,發表白皮書反駁川普政府的諸多指控。川普這兩拳,前者崩壞了世界經貿的中心思維,後者衝擊無數業者與消費者,有如海嘯奔騰而來。

同樣受到川普海嘯衝擊的歐盟,艱難時刻選擇堅持信念的立場,積極承擔起維護自由貿易的角色,力抗反全球化、反自貿浪潮。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7月訪中,就雙方進一步的經貿開放與世貿未來的挑戰等議題交換意見;接著赴日與首相安倍晉三簽訂日歐自貿協議;再到華府遊說川普,承諾將增加對美國農產品及液態瓦斯的採購,尋求深化雙方經貿合作。雖然川普仍未更改對歐盟汽車課25%關稅及鋼、鋁課稅的政策,但歐盟仍努力化解雙方歧見,希望讓川普理解全球貿易相互依賴的深度與廣度,以及自由貿易體制對國際經濟的意義。

川普不但反全球化、反「不公平」的自由貿易,對世貿組織也多有批評,近來甚至杯葛世貿上訴法庭的法官提名,但歐盟堅定支持世貿組織及其彰顯的理念,並全力爭取美國的認同,包括推動世貿組織法規的改革。9月歐盟貿易專員馬姆斯壯提出世貿改革方案,對過去世貿規範無法處理強制技轉、提報政策等疏漏進行補強,並加強未來的監視功能。歐盟與美日貿易代表日前在紐約舉行三邊會談,發布聯合聲明,關切「第三國」非市場導向的經濟政策與作為,及強制技術轉移等問題。這一方面是針對中國的貿易運作,另一方面也是希望取得美國對世貿平台的信任與支持,讓世貿能提供一個化解美中貿易糾紛的機會。

就中國大陸而言,美中對撞,全球遭殃,批評川普的聲浪固然強大,但為中國聲援者卻很少,因為在國企、貼補、關稅壁壘、強制技術轉移、智財保護及市場進入設限等方面,都和外界對自由貿易的定義有所差距。在面對中國貿易障礙時,其他國家(包括歐盟)和美國的利益是一致的,現在川普像火車頭一樣對著中國衝,其他國家雖然擔心自家產業遭到波及,但私下也樂見美國為大家掃除中國的諸多障礙,中國必須了解這背後有長期以來各國對中國貿易型態及市場運作的不滿,以及對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獲取利潤的貪婪。

川普暴衝式的攻擊,以及高昂的開價,讓中國當政者妥協空間變小。現在雙方姿態都擺得太硬,恐怕騎虎難下,相對來說,態度比較溫和的歐盟或可發揮斡旋角色。歐盟雖然也對中國的貿易運作及市場保護有所批評,但從不像川普那樣主張非理性的關稅報復,更不作情緒化謾罵指控。川普不相信自由貿易,只求美國優先,歐盟卻堅信自由貿易與共享共榮的價值,並願意為維護國際自貿體系而努力,這應該和中國有更多共通處。

歐盟和中國的矛盾並沒那麼深,尤其德國梅克爾總理和中國領導人已建立情感基礎,中歐之間更能理性地討論問題,或可和中國協商出一個更符合自貿開放概念的運作模式,也可以藉世貿平台深度討論彼此歧異,讓美國也能找到利益交集點,化解貿易戰火。

歐盟為維護全球自由貿易運作所作出的努力,應該可以提醒美中兩國,自貿體系對全球經濟民生的彌足珍貴,以及重要大國對世界經濟共榮的責任。中國可以自力更生,不怕打貿易戰,但21世紀的美國國力逐漸收縮,中國將離不開世界,世界更離不開中國,歐盟及世貿的管道是建立世界新秩序的契機。

美中貿易戰升級,陸委會諮詢委員指出,美中之間已從貿易衝突演變為戰略、科技及安全層面的對抗與衝突,預期未來美中關係矛盾是衝突大於合作。

根據經濟日報報導,陸委會日前舉行諮詢委員會議,此次會議主題為「美中貿易戰爭與台灣新南向政策下大陸台商的挑戰與機會」。

與會學者引言報告指出,美中貿易戰本質為既有霸權與崛起中霸權衝突,各方預期美中貿易戰無法於短期結束,且近幾年中國大陸內部經營環境極大改變情形下,政府應視美中貿易戰的長期發展趨勢,協助廠商規劃和推動相應轉移生產和全球營運布局,持續積極推動台商回台投資,或搭配新南向政策協助廠商轉移至東南亞地區。

有委員指出,美國持續以美國優先、公平與雙邊貿易作為政策主軸,而中國大陸則不斷強調多邊貿易、全球一體化及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大陸目前應對美中貿易戰,除持續在國際場合上強調多邊貿易的重要性,也積極拓展與各國雙邊經貿合作,如中歐自由貿易協定及投資保障協定談判進展,均為大陸分散風險的顯例,或將影響及加速台商全球布局的腳步,未來相關國際投資保護的議題,對在陸台商更形重要。

部分委員提及,部分東協國家最缺乏的並非基礎建設,而是產業技術、人才短缺問題,政府可思考加強包括在台產業人才、外籍移工及新住民的職業教育訓練以符合當地產業所需,也降低台商轉移生產基地時所需負擔成本。

另有部分委員建議,韓國目前也積極布局東南亞的「新南方政策」,而日本更是長期在東南亞有深厚的經營基礎,與我推動新南向政策的目標與戰略高度相似,我方或可從合作的角度尋求與日韓共同於東南亞合作的可能機會。

參考來源:中國時報、工商時報、經濟日報、綜合外電

引用來源:多元
國內新聞直播-TVBS

NHK NEWS LIVE

ABC NEWS LIVE

Bloomberg Global Financial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