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外新聞 / 國外新聞 / 經濟》全球能源市場十年變化:亞洲角色增強 美國供應領先

經濟》全球能源市場十年變化:亞洲角色增強 美國供應領先

編按:美國智庫日前發表文章認為中國大陸將徹底改變全球清潔能源產業。反觀全球能源市場,這十年之內也產生變化,金融時報評論便指出其主要因素並非來自於氣候變遷,而是來自於地理供需影響。

《環球時報》引述美國智庫布魯金斯學會網站28日發表題為〈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將改變清潔能源產業〉報導,並認為中國大陸將徹底改變全球清潔能源產業。

根據中國時報報導,作為史上最大規模的基礎設施項目,「一帶一路」倡議有望橫跨四大洲,覆蓋全球1/3的GDP、全世界1/4的貿易商品和60%以上人口。在這一具有戰略意義的貿易網路中,清潔能源產業將受益頗豐。

作者丹尼爾.阿拉亞指出,盡管仍然需要大量煤炭和石油,但大陸將在未來20年內向低碳發電領域和其他清潔能源技術投入6兆多美元。

據報導,美國能源部統計,大陸已對占主導地位的太陽能板生產領域投資470億美元;此外,已設立世界上最大的碳(交易)市場、核電站建設引領世界、正在銷售超過世界上其他國家銷量總和的電動汽車。鑒於全世界約50%的能源將來自太陽能和風能,大陸有望成為全球第一個清潔能源超級大國。到2050年,大陸80%能源將來自可再生資源。

文章指出,大陸開展大型基礎設施項目獨一無二的能力,意味著「一帶一路」倡議將對全球能源消費轉向非化石燃料發揮關鍵性作用。在此方面,大陸已為基礎設施投資發行近250億美元的綠色債券,相關投資涵蓋清潔能源、清潔交通、汙染防控、節能技術等眾多領域。

國際能源總署資料顯示,如今大陸占全世界風力發電的1/3,擁有世界十大風力渦輪機製造商中的4個、全球十大太陽能板製造商中的6個,及世界太陽能發電產能的1/4。

作為全世界最主要的可再生能源市場,大陸希望在開發綠色「一帶一路」過程中為亞洲43億消費者提供「綠色、低碳和循環發展」。北京的地緣政治雄心將重塑全球能源的構成。據麥肯錫預測,2050年,電力將占全世界能源總需求的1/4(如今僅為18%),71%的新發電產能將來自大陸和印度。

阿拉亞提醒,顯而易見,清潔能源是大陸很有可能占有主導地位的21世紀產業。就在川普政府認為可再生能源正威脅美國就業機會之際,大陸正將清潔能源應用於其長期戰略宏圖之中。美國和其他國家的長期規畫機構最好注意到這一點。在大陸引領下,可再生能源有望在2050年占到全世界發電總量的一半。大陸通過「一帶一路」倡議開展的清潔能源投資將徹底改變全球清潔能源產業。

反觀全球能源市場,這十年之內也產生變化,其主要因素並非來自於氣候變遷,而是來自於地理供需影響。英國金融時報能源評論員尼克‧巴特勒對能源市場作出如此剖析。

根據金融時報的評論指出,推動全球能源市場發生變化的主要因素不是氣候變化,不是影響中東和其他地區石油生產商的政治動亂,也不是可再生能源成本下滑。當然,所有這些都很重要,但與供需方面的地理變化相比,它們的影響就顯得微乎其微了,後者極大地改變了過去10年的市場,並將繼續發揮重要作用。

這是國際能源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近日發布的年度報告《世界能源展望》(World Energy Outlook)透露出的最有意思的一點。

要了解這些年來發生了什麼,把最新報告與10年前的報告進行對比是有幫助的。在2008年,碳氫化合物(石油、天然氣和煤炭)佔全球能源總供應的81%。現在這個比例仍是81%,根據2018年的《展望》報告,未來20年,這個比例僅會略微下滑,到2040年將達到74%。

2008年,以風能和太陽能為主的可再生能源(包括現代生物能源但不包括水電)僅佔到全球能源需求的1%。最新的《展望》估計目前這個比例為7%——有了很大增長,但仍不足以改變全球市場格局或對排放產生重大影響。可再生能源並沒有在取代碳氫化合物,而是在取代核能、水電和糧食類生物燃料。

與能源相關的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仍在增加,比2000年高出40%以上。儘管不同國家採取了各種政策措施,而且有關氣候變化影響的證據越來越多,但預計未來20年此類排放量將繼續增加,不過速度較為緩慢。

然而,有兩點發生了變化。一個在意料之中,另一個則完全出乎意料。

首先是在全球能源消費方面,亞洲的角色日益增強。亞洲佔全球能源總需求的比例從1980年的18%升至現在的41%,預計到2040年將佔到近一半。到2040年,能源消費全部增幅的三分之二將來自亞洲。

中國一馬當先,長期的經濟增長讓數億人脫離了生存貧困,並讓他們有能力購買商業供應的能源,滿足供暖、照明和出行等方面的需求。10年前,全球頂尖能源供應商以歐洲企業為主,如今在前10強中,有6家是中國企業。

貿易模式也發生了變化。中國現在每天進口石油900萬桶,中東和委內瑞拉政治不穩定,對中國的威脅是最大的;能源安全現在成了中國的一個問題。

隨著印度也開始快速增長,碳排放的地理格局正在發生變化。未來幾十年,氣候前景的最重要決定者將是亞洲國家:中國、印度和印尼,這些國家都繼續依賴煤炭作為大部分電力供應的來源。

第二個變化是美國再次成為全球領先的能源供應國之一,不僅滿足本國需求,還開始出口石油和天然氣。頁岩革命完全出乎人們的意料。2008年的《展望》都沒有提到它。如今,短短10年後,美國主要頁岩油產區的日產量可達到760萬桶左右,未來產量可能會更高。

這些變化不僅影響了貿易的地理格局,還影響了價格。2008年,布倫特(Brent)原油價格平均為每桶97美元,國際能源署當時預計,從那時起到2015年,平均價格為100美元(以2007年的匯率計算),到2030年將上漲一倍。如今,在今年早些時候出現短暫飆升後,布倫特原油價格已跌破每桶70美元。

由於國際能源署成立於1973年石油供應危機之時,因此該機構一直擔心供應安全。由於沙特阿拉伯、伊朗和委內瑞拉等主要出口國政治局勢不穩,不安全因素仍然存在。但即便亞洲能源需求增長,我們仍生活在一個供應充足的世界。油價可能不穩定,但正處於結構性下行趨勢。美國的例子表明,有限資源必然始終導致價格上漲的假設不再正確。

這兩種趨勢似乎將繼續下去。頁岩開發仍處在初期,資源的大規模開發還沒有擴大到美國以外。同樣的,亞洲的能源需求仍然可能有巨大增長。

尚未解決的一個問題是所有這些變化對環境的影響。2008年《展望》的頭一句話是「目前的全球能源供應和消費趨勢不可持續」。現在我們完全可以發表同樣的言論。全球能源市場的地理變化是深遠的,但兩個趨勢都有利於增強碳氫化合物的地位。亞洲的增長繼續由煤炭推動。美國頁岩革命增加了油氣供應。

全球能源市場發生了很多變化,但向低碳經濟的轉變幾乎還沒有開始。

參考來源:中國時報、英國金融時報

引用來源:多元
國內新聞直播-TVBS

NHK NEWS LIVE

ABC NEWS LIVE

Bloomberg Global Financial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