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外新聞 / 國外新聞 / 經濟》劉遵義:貿易戰應該一兩個月內結束

經濟》劉遵義:貿易戰應該一兩個月內結束

編按:中美貿易戰未止息,對於貿易戰議題各方說法不一,銀行界中人預期今場仗要打到2020,而甫出版新書的劉遵義相較則基調樂觀許多——「貿易戰應該差不多可以一兩個月內結束」。

中美貿易戰未止息,對於貿易戰議題各方說法不一,銀行界中人預期今場仗要打到2020,剛出版新書的劉遵義相較則基調樂觀許多——「貿易戰應該差不多可以一兩個月內結束」。

根據明報對劉遵義的專訪,2017年8月18日,美國貿易代表處根據《1974年貿易法》第301條正式對中國啟動調查(301調查),以確定中國政府在技術轉讓、知識產權和創新等領域的作為、政策和做法是否不合理或具歧視性,對美國商業造成負擔或限制。至去年3月22日,特朗普簽署備忘錄,依據301調查,決定對600億美元中國進口商品徵收關稅,以懲罰中國偷竊美國智慧(知識)財產和商業秘密,隨即掀開貿易戰序幕。

劉遵義對特朗普宣之於口的開戰理由不以為然,「好多美國企業投訴被盜智慧財產,可能是真的,但問它們拿證據,中國偷竊了幾多?企業很少拿到出來。當然它們可能有很多自己的考慮 」;書中他寫「我相信由中國國家批准的商業網絡盜竊行為很少」,訪問時他補充,這並非說中國沒有國家間諜行為,只是不相信中國會利用盜竊手法偷取資訊用作商業目的。他認為自2014年中國多個城市設立知識產權法院後,中國對智慧財產權的監管程度有大幅度提高。而且,中國本土登記的專利已成為全球最多,單計2016年中國有30.2萬個專利,他相信中國人開始有創造性時,自然會設法保護知識產權。

楊宇霆對劉遵義的說法則有保留,他說:「我做了研究這麼多年,即使是奧巴馬時代,商務部幾乎每年都有發報告說中國保護知識產權方面有問題,有證有據,是眾所周知的。我現在身在上海,LEGO店旁邊正正有一間翻版的國產LEGO!我只能說中國的知識產權保護只是剛剛開始,但都見到中央是很有決心的。」

劉遵義推測,特朗普開戰的真正原因有二,短期是為2020年總統大選鋪路,長期是兩國在經濟和科技領導地位上的潛在競爭。書中提到:「特朗普的目的是要勝出2020年總統選舉,他在2016年的選舉中對支持者承諾會對中國態度強硬。他利用中國作為反派(villain),以打中國作為中期選舉的策略,因為是他們黨派的熱門議題。」

訪問時他打開10隻手指,「美國打伊拉克,拖了10年,回過頭來,突然發現中國行得咁快。『我現在再不令你慢下來(slow down),恐怕以後無乜機會』。但事實是美國現在做不到什麼能夠影響中國經濟,因為中國已成了氣候,中國經濟增長不再靠出口,可以完全靠內需推動,美國可以用的工具不多。」

中國對出口的依賴在過去10年大減,中國出口產品和服務佔GDP比例,由2006年35.3%高峰減至2017年19.8%,現在的經濟增長動力乃是本土需求。「2000年中國GDP只是美國的五分一,去年已達到美國的三分二,只是17年時間。因此美國有一個心結,做慣第一,要適應做第二是好難的,你想想清朝乾隆咁全盛,後尾搞到英法聯軍鴉片戰爭輸晒,都是好難調整心態,因此要有個過程,大家才能調整。」

他預計2031年中國實際GDP會追上美國,約29.4兆美元。他估算2018至2050年,中國GDP會再有幾年時間每年增長6至6.5%,之後逐步下調至5至6%。而美國經濟增長每年平均3%。不過中國人均GDP水平低,預計2050年中國實質人均GDP 5.3萬美元,是美國13.4萬美元的40%。

書中以30頁篇幅闡釋除高鐵和量子通訊外,中國的科研和技術發展仍比美國大幅落後。由於中國依賴美國製造的先進半導體芯片,以及其他高科技民用產品,因此令特朗普在貿易戰中佔上風。至今,美國已經對250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徵收10%至25%的關稅,包括鋼鐵、汽車、半導體部分產品,約佔中國入口美國商品的一半。中國方面亦報復式向1100億美元的美國商品徵收5%至25%關稅,包括大豆等農產品、汽車、煙酒等。

劉遵義認為中國應該要盡力開發國產半導體芯片,「做不出等於讓美國揸住你的命脈,所以最尾都要靠中國自己做的。因為國防有關的東西,如果和別人買,到時真要打起上來(戰爭)時,別人不賣零件給你,就會出現問題。」

去年12月1日,特朗普和習近平在20國首腦峰會(G20)見面,訂下90天貿易談判限期,兩國暫停新貿易措施。但是同日,華為首席財務官孟晚舟在加拿大轉機時被捕,令事件和貿易戰扯上關係。劉遵義相信拘捕孟晚舟未必直接和貿易戰有關,「華為在5G發展做得非常好,有很多專利權,有些地方甚至超越美國。我想美國擔心國安,萬一全世界5G都用晒中國製造的通訊設備,美國會好驚,擔心華為設備可能有後門。」

楊宇霆並不認同劉遵義的看法,他指出孟晚舟被捕是因為華為觸及了不能碰的伊朗,「教授不是做銀行,他不知道現在所有銀行都不可以和6個國家交易,包括伊朗和北韓。因此孟晚舟事件的確是和中美貿易戰無關,而是觸犯了美國對伊朗的貿易制裁。華為5G強不強我無法證實,會不會是美國私下的動機,我亦無辦法評論,但我可以說出能夠肯定的事實。」

至於說蘋果銷量減少是受累於華為事件帶起的國貨潮,「中國一般社會大眾覺得在華為事件中美國做法非常不對,中國網民覺得好反感,華為如果真的有偷美國的東西,美國應該告企業,美國一向都是直接告中興、匯豐、渣打,與BNP等,不會捉個人。這個案,美國是有點夾硬嚟。」劉遵義說。

你或許不知,由於蘋果手機是在中國組裝(assemble),因此是屬於「中國製造」,即中國出口的貨物,不過事實上一部蘋果手機賣逾699美元,但中國組裝費用只佔售價不足5%,因此劉遵義認為中國做蘋果手機的增加值(Value-added)好低,根本不到20美元,即對中國本土GDP和就業的好處極微,「中國唔做(蘋果手機)咪算囉,不做大概會影響30萬人就業,但在中國這麼多人來說,不算大事,每年中國都要創造一千幾多萬的新就業機會,對全國來說不是大事。美國還未對中國製造手機(包括蘋果)實施關稅,但如果收蘋果手機25%入口關稅,最受益的是三星,因為韓國商品入口美國不會收關稅,因此最心急是蘋果。中國會覺得蘋果去哪裏組裝都可以。蘋果手機銷量下跌是意料中事,貿易戰與中美科技競爭不可能對蘋果有好處。」楊宇霆認同國民情緒影響銷情的說法,但更認為是因為蘋果沒有出新產品,令蘋果走進產品周期的下行通道,「你估蘋果出部好勁的手機,中國人買不買?」

貿易逆差(trade deficit)又稱貿易赤字,指一個國家在一年間進口總值大於出口總值。美國官方數字指2017年美中貿易逆差3752億美元,據中國數字則為順差2780億美元,相差三成多。原因是美國使用f.a.s basis,計算貨物送上貨輪前的產品價值;不過幾乎世上其他國家都使用f.o.b basis,即運上貨輪後,包括裝載費用,意味美國數字下的出口貨物價值會比較小,逆差亦較大。

劉遵義於書中就以IMF的數字,以f.o.b basis計算美國出口數字,得出美中貿易逆差2540億美元,稱得上是較持平的數字。另外,由於貿易數字只顯示貨物價錢,不能實際反映對當地GDP或就業的實際好處,劉認為計算貨物value added、即在當地增值了的價值,才能反映對當地人的實質影響。他發現,中國出口貨物到美國2015年增值率只有24.8%,美國出口到中國有50.8%。以這樣的方式計算下,美中貿易逆差(增值價值)收窄到只有1110億美元。即要收窄這1110億美元,只要中國買入1100 x 150.8%,約1500億美元價值的美國貨就可以了。

劉遵義多次強調今次沒有贏家。書中計算以現時美國對一半中國入口貨品實施關稅的規模推算,貿易戰對中國經濟增長率最多影響1.12%,以中央預期2018年中國GDP增長6.5%,受貿易戰影響下,仍會錄得5.38%增幅,仍比IMF預計全球增長3.7%快。因為,中國對出口的依賴在過去10年大減。楊宇霆亦認同美國只佔中國出口的20%,而出口又只佔GDP的20%,「就算整個美國出口被截斷,最多都只會輕微影響中國GDP」。

劉遵義相信貿易戰應該不會變成匯率戰,因為至今人民幣貶值相當小,只是對美金貶值大,對其他經濟體匯率只跌了很小。「問題是為何人民幣要跟美金呢?是沒什麼道理的,和美國的貿易只佔中國的20%左右,如果人民幣跟美金升值,等於對其他國家買中國商品的人都加價。所以人民幣跟返一籃子貨幣是比較合理,這是中國對應的最好辦法。 」

至於貿易戰對美國的影響則比中國小,由於2017年美國出口貨品佔GDP僅8%,如果中國向美國入口貨品實施關稅,只會影響GDP僅0.34%。而且他預計中國不會向美國的所有入口貨品實施關稅,例如電腦芯片繼續大量入口。不過,他發現入口中國貨可以令美國通脹率維持低位,對中國入口實施關稅,將導致美國核心通脹率上升。

對香港的直接影響,他相信更是微不足道,透過香港轉口(re-export)到美國的貨物由1973年1.1%升至2000年23.3%高峰,不過在2017年跌至12.3%。2017年進出口貿易佔香港GDP 17.5%,而58%的轉口貨物原產地為內地。不過書中亦提到一些非間接的經濟影響。「香港股市已被負面影響,尤其是平均股價水平,而IPO的數量亦下跌,每日成交量等。因為香港直接投資的內地公司會受到美國關稅的負面影響。而從中國來的旅客亦會受到影響,因為中國的經濟增長放緩。美國來的旅客亦有可能受到影響,因為中美關係緊張。」

有評論云,台灣、韓國等地區將會受惠於美國入口多了當地貨物,而且中國經濟受打擊,將吸引更多廠家從中國撤廠,回流當地開廠房,不過劉遵義反駁其實台灣亦會受到貿易戰影響,因為台灣很多廠商是中國做生產基地,要想辦法轉移,搬回台灣未必有好處,因為人工又貴地又貴、可能搬去越南更好。台灣未必一定贏,但三星應該有得益。

據美國官方數字,2017年美中貿易逆差3752億美元,特朗普希望將逆差收窄至1000億美元。劉遵義認為最有效消除逆差方法是中國入口美國額外1500億美元總價值產品,但要在近乎100%美國本土增值的貨物,例如能源(石油、頁岩氣等)、農產品(肉與穀物)和服務。不過這種貿易要是長期的,並以預定的價格模式及防止交易中斷,以達到中美相互經濟依賴。

但他強調最可能出現的結果,是美國以其他第三世界國家的入口取代中國入口貨物,美國對中國的貿易逆差會下降,但美國對其他國家的貿易逆差會上升,美國對全球的貿易逆差不會出現明顯改變。書中提到:「除非美國本土的投資下跌或增加存款,否則美國對全球的貿易逆差會維持一樣。因為中國開放經濟前,美國與日本、香港、台灣和南韓存在着極大的貿易逆差。」

結論是,其實特朗普發起貿易戰並不會真正解決到美國對全球的貿易逆差問題,因為中國會對美國入口的貨物報復,而且美國人需要用更貴的價格買入其他第三世界國家的貨物,造成通脹。只有中美兩大經濟體合作,中國買入更多美國產品,令中國人享有更高的生活質素,同時美國亦可造福經濟,這樣才能將國際貿易中產生的益處重新分配給輸家,讓自由經濟運行不悖。

引用來源:明報
國內新聞直播-TVBS

NHK NEWS LIVE

ABC NEWS LIVE

Bloomberg Global Financial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