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外新聞 / 國外新聞 / 高齡》日本2040年戶長超過75歲的家庭達1/4 考驗社會安全網

高齡》日本2040年戶長超過75歲的家庭達1/4 考驗社會安全網

根據日本政府最新預測報告,2040年的日本家庭將有近四分之一是由75歲以上老人擔任戶長,且這些人大多數是獨居老人,反映出日本不只人口老化的趨勢未變,同時加上孤獨化,將對日本的社會安全網造成更大壓力。

根據《日經中文網》報導,日本國立社會保障與人口問題研究所近日發佈了截至2040年的家庭數量的未來推算。結果顯示,到2040年,戶主在75歲以上的家庭為1217萬,佔到整體的1/4。獨自生活者整體上為1994萬人,佔到全部家庭的約4成,75歲以上的獨自生活者也超過500萬人。由於高齡的「單身貴族」存在感提高,社會保障和生活基礎設施將面臨巨大變化。

獨居老人數目多 須加強社福

到了75歲以上,需要護理的人將增加。根據護理保險制度獲得需要護理(需要援助)認定的人近9成在75歲以上。僅憑家人來護理是很困難的,特別養護老人院和上門護理的需求將較目前進一步提高。

據日本政府的推算,2040年度社會保障給付費達到190萬億日元,比2018年度增加近6成。醫療和福祉領域需要的人員預計為1060萬人左右,接近就業者整體的2成,有可能難以確保支持人員。

著眼於「人生100年時代」的工作方式和社會保障制度的調整成為當務之急。日本需要推進養老金制度等改革,以便老年人只要身體健康就能工作更長時間,在75歲以後也能確保足夠的生活資金。

在獨自生活的情況下,電力、煤氣和給排水等與多名家庭成員使用相比將變得更貴。如果家庭數量減少,基礎設施維持所需的成本也將成為負擔。此外,還存其他風險,包括生活垃圾的回收作業效率下降、獨自生活用公寓的供給變得不穩定等。

根據《世界日報》報導,人口變化也將使政府必須重新修訂彙整數據和規畫政策的模型。三或四人的親子同住家庭長期被視為日本社會的標準家庭,但這種家庭的比率已從1980年代的逾40%下滑至2000年的31.9%,2040年更預料將僅剩23.3%,屆時日本每戶家庭平均人數預計將只有2.08人,比2015年的2.33人下滑。

高齡、少子爆缺工 多政策下無緩色

根據《上報》報導,日本統計數據顯示,未來50年日本的勞動年齡人口將以每年下跌1.1%衰退,此將對經濟帶來極大負擔。安倍政府6年間以減稅、獎勵制度、鼓勵女性及高齡者就業的方式,勞動力短缺問題卻依舊難以緩解。

日本2019年2月失業率僅為2.3%,幾乎是1990年以來的低谷,從便利商店到東京奧運建設帶來大量就業需求,日本社會都感受到勞動力供不應求的處境。由於人口迅速高齡化導致勞動力短缺,日本政府近年向低技術外國工人敞開大門,以填補勞動力不足。

老化是臺灣未來40年最重要的政治、社會與經濟變遷因素

中山大學社會系蔡宏政教授指出,老化雖是所有社會的普遍現象,但臺灣的特點是「老化速度特別快」。臺灣目前的扶養比處於歷史低點(34%~36%),遠低於日本(64%左右)。但到了2060年,卻將迎頭趕上,與日本老化情況一模一樣。因此,日本的景況不但是臺灣未來重要的參考依據,而且臺灣能應變的時間是更為短促的。

過去臺灣忽視老化的衝擊(呼口號、發津貼的政策不算),主要是許多重要因素造成。首先,1960年代開始的家庭計畫,使得「優生」的價值深入人心。其次,2000年之後的選舉政治讓政治社會欠缺長遠規畫的意願與能力;直到今天,民進黨黨綱第4款第6條仍然是「減低生育率」,直接繼承國民黨威權時代的「優生」家庭計畫觀念。最後則是臺灣公民社會欠缺「孩子是公共財」的概念。孩子是自己的,也就是說,別人家的孩子就不願花錢照顧,結果是支撐老化社會的年輕世代集體萎縮。

老化是臺灣未來40年最重要的政治、社會與經濟變遷因素。以目前臺灣政府治理失能的程度,可預見的是與老化相關的服務,將通過商品化的市場服務與民眾的自力救濟來提供,這將進一步導致福利供給的「社會階層化」。現在30歲以下的年輕人終生將籠罩在老化的幽靈之下,這一困境也將成為臺灣未來40年的政治、社會與經濟的衝突來源。

資料來源:日經中文網、世界日報、上報

引用來源:日經中文網、世界日報、上報
國內新聞直播-TVBS

NHK NEWS LIVE

ABC NEWS LIVE

Bloomberg Global Financial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