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外新聞 / 國外新聞 / 中美貿易戰升溫 美對中提高加徵關稅稅率

中美貿易戰升溫 美對中提高加徵關稅稅率

中美貿易戰升溫,川普對中國的態度趨向強硬。美國於5月10日宣布針對中國出口至美國的2000億美元商品,加徵關稅由10%拉高至25%,更威脅剩餘的3250億美元貨品也有機會納入課徵關稅的範圍內。

截至五月十日止,中美貿易戰共進行十一次談判。前十輪談判歷經美國總統川普考慮對中國進口商品加徵關稅的期限再延長60天、川普邀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談以達成貿易協議、商討中國會如何擴大購買美國產品、是否批准外國企業進入中國雲端市場,以及兩國是否撤銷打擊對方出口的懲罰性關稅等。

中美貿易戰第十一輪談判於五月十日談判結束,雙方未達成協議。中國的產業補貼政策是談判幾乎陷入停頓的一個重要原因。美國對此提出明確反對,並希望中國將限制補貼寫入法律。但中方表示,不必他國教自己如何修法。於是,美國針對中國出口至美國的2000億美元商品,加徵關稅由10%拉高至25%,更威脅剩餘的3250億美元貨品也有機會納入課徵關稅的範圍內。

中、美領導人面臨壓力

根據《金融時報》報導,川普認為,他手上的牌比中國人多。美國第一季度經濟增長3.2%,股市繁榮(直到上周貿易戰引發的恐慌導致了拋售),這些都增強了川普的信心,即與中國相比,美國更能承受貿易戰的衝擊。此外,川普認為,他承受不起在明年總統大選前達成一項軟弱的協定。領先的民主黨大選角逐者在中國問題上跟川普一樣強硬。任何未能讓中國明確承諾停止網路盜竊、保護智慧財產權、放棄貨幣操縱的協定都會讓川普面臨他向中國屈服了的責難。

然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也必須努力應對國內日益強硬的民族主義心態。通過公開勸誘中國,川普讓習近平更難表現出所需的靈活性。大多數美國人可能看到的是一個貪婪的、執意竊取美國就業機會與技術的中國。中國看到的是一個試圖向其強加不平等條件的霸道超級大國。許多中國人稱西方列強讓中國人經歷了百年國恥,這種記憶始終未被深深埋藏。

美國商界轉而接受川普對中的強硬姿態

第十一次談判前,美國總統川普在推特發文,表現強硬態度,他決定進一步加徵關稅,原因有三。第一,美方認為,中國想收回此前在談判中做出的一些承諾。第二,川普的信心增加,認為如果需要與中國加大對抗,美國經濟和市場也能夠承受。第三,川普需要向華盛頓越來越多的對華鷹派人士證明,他不會勉強接受一項軟弱的協議。

根據《金融時報》報導,川普對中國的態度趨向強硬,美國商界菁英並未對川普發出實質性的批評,顯示他們悄然接受川普對中國的強硬態度。這種轉變源於他們對中國智慧財產權盜竊和科技競爭的憤怒。川普對中國加徵關稅後,華盛頓鷹派人士對美中談判的走向感到高興,僅管目前的僵局給全球經濟敲響了警鐘。

中國破壞協議令川普不滿

川普所指的中國破壞協議,係指中國修改150頁貿易協議草案的內容。根據《路透社》報導,中國近期試圖修改兩國貿易協議草案中幾乎所有範疇的內容,以致談判出現變數。報導引述美國政府及私人業界消息,指中方大量修改150頁貿易協議草案的內容,在協議的七個章節幾乎每一個都有修改或刪除,包括保障知識產權、商業機密,以及強制技術轉移等範圍,刪除修改法例的承諾,美方認為損害協議的核心。

中國之所以敢改變協議內容,根據《華爾街郵報》報導,可能原因起自於「北京當局對於川普態度的『錯估』」,中方原本以為川普對中的態度已經軟化;近期不斷施壓聯準會降息的姿態,也可能代表美國經濟的狀況「不如預期」。習近平政權以為「美國沒有繼續與中國消耗的國內條件」,因此才會提出臨時修改協商內的提案,以期待能「抓緊風向」討價還價到更有利的協商結果。

中國表示有三個核心問題要解決

在面對川普施壓的情況下,中美進行第十一輪談判,但雙方未達成協議。雙方已同意在北京繼續第12輪高層磋商,但具體時間目前不詳。根據工商時報報導,劉鶴表示,這次中美在很多方面達成重要共識,但對中國來說,有三個核心問題要得到解決。第一是關稅問題,目前關稅要不要取消尚在討論之中,但中國認為,關稅是貿易戰的起點,涉及的不僅是經濟問題,若要達成協議,那關稅就必須全部取消。

第二是採購問題。劉鶴指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美國總統川普2018年12月1日在阿根廷「習川會」達成共識,對採購數字有初步認同,但現在雙方卻對數字有不同看法,中國認為這是很嚴肅的事,不能輕易更改。

據此前媒體報導,中國在2018年「習川會」,提出六年採購逾1.2兆美元美國商品的承諾,涵蓋農產品、能源等,但川普於3月第8輪中美經貿磋商前夕,認為該規模不夠,希望提高二至三倍。

第三個問題是文本平衡性。路透報導,劉鶴表示,美國認為中國好像過去在文本承諾一些事,怎麼現在卻改變了。但中國認為,雙方沒有成交之前,任何變化都是合理的。中國沒有後退,只是在一些關鍵問題上,如何撰寫文本與美國發生分歧。

資料來源: 路透社、華爾街郵報、金融時報

引用來源:多元
國內新聞直播-TVBS

NHK NEWS LIVE

ABC NEWS LIVE

Bloomberg Global Financial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