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線擴大 中美尋求盟友支持
面對美中衝突,美國盟友何去何從?
據《金融時報》108年5月23日報導,首席經濟評論員馬丁•沃爾夫指出,中美貿易戰升溫,美國的傳統盟友不應支持美國阻撓中國崛起的意圖:阻撓中國是沒有道理的。它們應該表明,在貿易和技術的哪些方面贊同美國的目標,並在這些問題上保持共同立場,尤其是歐盟和日本之間。它們應該維護以世界貿易組織(WTO)為代表的多邊貿易體系的原則。如果美國成功地迫使WTO爭端解決機制無法達到法定人數,其他成員國可以商定遵循一種非正式機制。
最重要的是,維持自由貿易應該是可能的—以犧牲美國和中國利益為代價。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前第一副總裁安妮•克魯格(Anne Krueger)在一篇專欄中指出,退出《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使美國在向取代TPP的《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CPTPP) 成員國出口產品時會受到WTO的法律歧視。歐盟還與加拿大和日本都簽署了自貿協定。看到穩健貿易秩序好處的國家,應該將此類自貿協定轉化為一個「全球自願者FTA」(global FTA of the willing),任何願意接受相關義務的國家都可以加入。人們甚至可以設想這樣一種未來:這樣一個全球FTA的參與者將通過採取協同報復措施,保護成員國免受非成員國的非法貿易攻擊。
中美之間的敵意對全球和平與繁榮構成威脅。局外國家無法阻止這場衝突,但它們也並非無能為力。如果大國要置身於多邊貿易體系之外,其他國家可以出面採取行動。它們加起來就是重要角色,它們應該敢於這樣行動。
中美貿易戰線擴大 中美尋求盟友支持
根據中國時報108年5月23日報導,貿易戰擴大到國際層面,中美皆開始向外尋求奧援。美國總統川普1個月內將2度訪問日本,尋求與日聯手施壓大陸;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新長征」,被解讀為決心打持久戰以弱勝強。大陸人大委員長栗戰書訪奧地利,與奧國同聲反對貿易保護主義。美國貿易代表萊海澤赴歐盟要聯合歐盟和日本討論大陸國有企業補貼政策的因應措施。
戰勝各種風險 促擁關鍵技術
習近平在參訪紅軍長征出發紀念碑與紀念館時指出,「今天,在新長征路上,我們要戰勝來自國內外各種重大風險挑戰」。儘管未提及美國或貿易戰,但他的談話被明顯解讀為,大陸不會退縮的明確訊號。值得注意的是,習近平同時主持了「推動中部地區崛起」座談會。身為首席貿易戰談判代表的副總理劉鶴也陪同參訪。習表示,技術創新是企業核心,並勉勵企業掌握更多關鍵核心技術,搶占行業發展制高點。
密集到訪日本 美國總統罕見
美國總統川普則預定在25日到訪日本,與日相安倍晉三進行首腦會談。川普成為第一位在日本改年號「令和」後,到日本進行國是訪問的外國元首。他6月28日將再度赴日,前往大阪參加二十國集團(G20)峰會。兩次訪日間隔僅1個月,以美國總統而言非常罕見。
美國貿易代表 將會歐日官員
川普和安倍商討的重要議題除了從4月展開的美日貿易談判以外,也將再度確認戰略夥伴關係。美國對華為祭出的封殺令已經在日本發酵,大型電信商軟銀與KDDI宣布暫停銷售華為新智慧型手機P30 lite,NTT DoCoMo則正考慮停止接受華為手機的預約。一般認為,這是日本呼應美國對華為的圍剿措施。
除了川普親自訪問日本,美國貿易代表萊海澤將赴巴黎出席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會議,預定23日與歐盟及日本官員會面,商議合作應對「其他國家的非市場導向政策及措施」,料將聚焦討論大陸補貼政策問題。
崔天凱直指 北京大門依舊敞開
大陸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栗戰書日前應邀對奧地利進行正式友好訪問。栗戰書與奧國總統范德貝倫共同強調維護多邊主義和自由貿易,批評「單邊主義與貿易保護主義」不符合世界潮流。
大陸駐美大使崔天凱21日受訪直指,美國才是在貿易談判中經常改變立場的一方。但他也說,「北京大門依舊敞開,準備持續談判」。他替遭到封殺的華為抱不平,稱美方指控毫無根據。談到美中貿易逆差,崔天凱說陸方準備好解決貿易不平衡問題,購買更多美國商品與服務。
中國加重倚靠「一帶一路」
據BBC中文網108年 5月 11日,經濟學人智庫(EIU)中國經濟分析師王丹認為,中國在未來十年內「一定會成為世界最大的經濟體」,也會「不遺餘力地」爭取其他國家支持,例如東歐和西歐一些對中國友好的國家,也會同時推進「一帶一路」等計劃。
美中新冷戰,歐洲怎麼辦?
德國之聲中文網108年5月17日報導,歐洲將不可避免地被牽入到這場美中之間的新冷戰中。就像歐洲企業無法無視美國對伊朗的制裁一樣,美國在科技方面遏制中國,歐洲企業也無法獨善其身。法國總統馬克龍宣稱,不會向華盛頓的壓力屈服、不會徹底封殺華為。雖然如此,歐洲到底能否堅持?這根本就沒有定論。即便面對最緊密盟友英國,美國政府也威脅說,如果倫敦在5G網路建設中不理會美國針對華為的抵制,就要中斷美英安全合作。而且,特朗普還握有另一件對歐施壓利器:汽車進口關稅。
對於歐洲而言,在這場全球權力鬥爭中,不存在所謂的正確的一邊。對北京的不公正國際貿易行徑的批評是合理的,對中國高科技企業的懷疑也是合理的。畢竟,如果中國政府想要出於政治目的去利用它們,這些中國企業沒有法律途徑去回絕政府的要求。而另一方面,川普的攻擊,也讓這場冷戰有了轉變成熱戰的風險。哪怕歐洲能夠團結起來阻止產生這一局面,就已然是不小的成就。
歐洲正在審視
據中央社108年3月17日報導,法國世界報(LeMonde)社論表示,中國在經濟、政治的國際舞台上逐漸展露野心,為避免中國利用歐洲國家之間的分歧,歐盟面對中國,必須盡快訂出共同的立場及政策。歐洲既夾在美中衝突之間,又是中國野心的目標,中國對歐盟投資雖於2018年減少,但不是因為中國對歐洲的熱潮退去,而是因為北京想要阻止資金外流,以及歐盟意圖保護具戰略價值的產業,歐洲大國也總算意識到問題,並採取措施,尤其是德國。歐盟接下來必須針對中國訂出能顧及產業利益及安全的共同政策,在川普政府的單邊主義下,歐盟不一定會與美國一致對抗中國,歐盟各成員國在華為設備一事也各有各的意見,中國可以利用這些分裂不合爭取支持者。
美學者籲歐洲站在美國一邊
據法國國際廣播電台108年5月19日報導,美國政治風險諮詢機構「歐亞集團」主席布萊默16日撰寫評論,布萊默認為,歐盟各國政府應當捍衛歐洲價值觀,在面對中國式的威權數字化時,與美國攜手打造西方共同戰略。在北約、貿易、伊朗等問題上,德國或者歐洲盡可以駁斥川普的做法。但是這些分歧不應當妨礙歐美在科技領域展開緊密合作。對於個人自由、言論自由、民主價值觀而言,這至關重要。歐洲在這一合作關係中並非小夥伴,歐盟具備構建信息科技之未來的能力。美歐之間的合作,是抗衡利用數字化實現全面監控的威權國家的最有效方法。
俄國保持中立
據法國國際廣播電台108年5月15日報導,一直被中國官方媒體宣傳為「戰略夥伴」的俄羅斯對於美中之間的貿易爭端表現冷靜,沒有任何支援北京的行為和言論。據俄羅斯總統發言人佩斯科夫5月14日針對美中貿易戰發表了評論。他說:「華盛頓和北京展開了貿易戰爭,但這不是我們的戰爭。莫斯科希望繼續分別同華盛頓和北京建立友好的關係。」
澳大利亞想與中美都保持良好關係
紐約時報108年5月14日報導,澳大利亞本質上是一個設法在世界經濟中找到定位的中型國家,想與兩個超級大國都保持良好關係。澳大利亞在國家安全事務上相信美國是自己的盟友,但也知道自己經濟的現在和未來都與中國緊密相連。澳大利亞工商界或澳大利亞政府不必硬性地與中國或美國結盟,加入一方,排斥另一方。
資料來源:金融時報、中國時報、BBC中文網、德國之聲中文網、中央社、法國國際廣播電台、紐約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