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習會將於29日登場 各界矚目
據聯合報108年6月28日報導,美國總統川普與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敲定明天(廿九日)舉行峰會。彭博社與香港「南華早報」相繼報導,美方同意延後加徵關稅,雙方貿易戰休兵以便重啟協商,習近平才肯與川普會談。
不過,暫緩加徵關稅只是川習會的前提。華爾街日報報導,習近平計畫當面向川普提出重啟貿易談判的先決條件,包括取消華為購買美國科技產品的禁令、取消對所有中國產品加徵的懲罰性關稅,以及美國要求中國增加採購美國產品的金額不應超過去年十二月川習會同意的規模。
倘若報導屬實,川習即使會面,雙方是否同意重啟談判,仍是問題。
彭博社報導,美國貿易代表賴海哲廿四日與中國副總理劉鶴通電話時,曾討論如何各自向本國人民解釋,雙方恢復談判就算是勝利。
大多數專家認為,由於準備時間不夠,美中不可能在川習會達成正式協議,暫時休兵和繼續談判是最有可能的結果。
習川會朝正向發展
據工商時報108年6月28日報導,華爾街日報引述白宮人士說法稱,習川會預計進行90分鐘,對此次會面不必有太樂觀的期待。另外,有大陸官員透露,中國大陸將對美國提出一系列條件,包括解除懲罰性關稅、解除華為禁令,且大幅採購美國商品的規模也不會比去年12月所承諾的更多。
該名大陸官員表示,儘管中國大陸在此次談判有設定條件與底線,但習近平不會用強硬對抗的態度與川普對話,而是會釋出願意協助美國解決北韓、伊朗等安全問題,來換取中美恢復良好雙邊關係。
中國商務部發言人高峰昨日亦強調,近日在美國舉辦的對中國約3千億美元商品加徵關稅聽證會上,在314名代表發言裡有303名代表持反對意見,比例高達96%,反映出美國業界對關稅戰損害經濟的心聲。
高峰表示,許多行業協會與業者認為,中國完善的供應鏈優勢短期內無法替代,許多美企和中企已有長期緊密合作,要轉移出中國並不可行,也潛藏產品品質等多項風險。
至於美國企業高度關注的「不可靠實體清單」,高峰表示,近期就會推出該措施細節,會綜合是否對中企斷供、有歧視性措施、對中國產業與國安是否構成威脅、是否基於非商業模式違背市場規則和契約等因素去實施此清單。
首要議題是如何讓中美關係重回正軌
據金融時報108年6月28日報導,瞭解北京方面對大阪會議籌備情況的一名人士透露,習近平議程上的首要議題是,過去一年半以來,世界兩大經濟體之間的關係出現了整體上(而非僅限於貿易爭端本身)的螺旋式下降,這次討論的主題是如何讓中美關係重回正軌。
但是,曾經是美國貿易談判代表、如今任職于美國亞洲協會(Asia Society)的溫蒂•卡特勒(Wendy Cutler)表示,如果不能在貿易爭端上取得進展,那只會損害整體關係。卡特勒表示,在我們的關係中,在涉及技術、安全和意識形態等問題的一份長長的爆發點清單上,貿易問題是最容易解決的,如果在貿易上沒有進展,很難看出其他事項會有得到處理的機會。
美中談判若破局 川普還備妥「B計畫」
據聯合報108年6月28日報導,川普廿六日表示,儘管他認為美中可能達成貿易協定,但也提出一旦未達成貿易協定的「B計畫」,也就是美國準備好對其餘中國大陸輸美商品加徵關稅。
川普在白宮受訪,被問及是否可能與中方達貿易協議,川普說,有可能,他將與俄羅斯、中國大陸等許多國家領袖會面,要談很多事情;美國多年來被所有國家剝削,他們將不能再這麼做。
川普廿六日接受福斯商業頻道專訪時指出,如果美中不達成協定,他將會實施額外的關稅。川普說,美中可能達成協定,但他也滿意美國現在狀態,因為美國增加大筆進帳,這對中國大陸來說不是件好事,但對美國是好事。他說,中方比美國更希望達成協定,而美國必須得到一個很好的協定才行。
川普表示,「我對中國的B計畫是每個月對中國產品加徵數十億美元關稅,且與中國的生意往來將愈來愈少」。
他說,如果擴大懲罰性關稅課徵範圍,稅率可能是百分之十,而非百分之廿五。他表示,「我的B計畫有可能成為A計畫;B計畫是如果我們談不攏,就加徵關稅,稅率可能是百分之廿五,但也可能是百分之十」。
彭博資訊報導,另一種可能選項是美中恢復談判,並暫緩對另外三千億美元大陸產品加徵關稅。
對於川普的加稅威脅,據人民日報108年6月28日報導指出,美國加徵關稅無用,中國有能力奉陪到底。
專家學者對川習會成果持謹慎態度
據BBC中文網108年6月25日報導,芝加哥大學政治學教授楊大利表示,川習會最佳可能結果是美方不升級貿易戰,延緩對3000億中國商品加徵關稅。氣氛不可能一下子回到原本那樣,但起碼雙方可以回到談判桌上。
楊大利表示,中方希望貿易戰期間加徵的關稅都能移除,但在目前的情況下,幾無可能。美方會將部分關稅握在手中作為下一步談判的籌碼。
美國史汀生中心中國項目主任孫韻說:「有會面,不代表他們會有共識;有原則上的共識,也不代表在貿易問題上,能達成細節性的共識」
孫韻認為,美中貿易談判陷於膠著,雙方都很難讓步,對大阪川習會為結束貿易戰取得進展的期望較低。
孫韻和楊大利都認為,兩國目前都處在極不舒適的位置,各有優劣勢。楊大利說:「雙方壓力都不小。其中有政治承受能力,也有經濟實際損失」
美國從中國的進口商品數量更大,關稅的殺傷力更強。但美國經濟的上升期已持續多時,恐將到衰退期的憂慮聲浪此起彼伏。而中國政府的政策不受選舉影響,輿論更容易操控。
更關鍵的問題是,貿易問題只是中美大國競爭關係的一部分。即使達成貿易協議,中美之間的干戈恐怕不會立即平息,科技戰、金融戰呼之欲出。
孫韻表示,雙方都要考慮,在貿易問題上作出讓步,對大國競爭的主旋律有利抑或無利。「從中國的角度要衡量,付出代價達成一個貿易協議,但最終並不能夠挽救中美關係,這樣是不是得不償失?」她認為,對比布宜諾斯艾利斯的會晤與即將舉行的大阪川習會,中方或許更清晰的戰略認知:中美大國競爭的基調,不會因為貿易協定而改變。
資料來源:聯合報、彭博社、南華早報、工商時報、金融時報、BBC中文網、人民日報、華爾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