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爾夫談布雷頓森林會議75周年 全球合作面臨威脅
1944年7月,44個國家的代表在美國新罕布希爾州「布雷頓森林公園」召開聯合國和盟國貨幣金融會議,其會議稱為「布雷頓森林會議」。「布雷頓森林體系」建立了兩大國際金融機構,分別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並且,實施「固定匯率」使美元與黃金掛鉤,使成員國貨幣和美元掛鉤。
據搜狐網108年7月17日報導,在75年前布雷頓森林體系建立之後,確立了美元在世界經濟秩序中的主導地位,有專家認為,隨著時代的發展,美元更多地被用作推行外交霸權的工具,從而損害了公平公正的國際秩序。
英國《金融時報》首席經濟評論員馬丁·沃爾夫表示,在金融體系中美元的地位,給美國一個很好的工具。如果某些國家做的事情不合意,美國可以隨意威脅,例如對伊朗的制裁,當美國退出伊核協議,它也強迫其他國家退出,因為美國市場及美元的重要性,其他西方國家必須同意,這是讓人非常不舒服的,我想其他歐洲國家應該離美元遠一點。
據《金融時報》108年7月22日報導,馬丁·沃爾夫撰文指出,如今世界發生巨變,賦予布雷頓森林會議的精神遭到美國背棄,對全球經濟來講維持合作仍是重中之重,國家之間也亟須合作。
美聯儲(Federal Reserve)前主席保羅•沃爾克(Paul Volcker)概括了布雷頓森林會議精神:「對國際合作中的共同利益、對匯率方面的良好行為確立某些基本規則的重要性、以及對眾多‘新興’國家的發展需要的信念。」
在經濟政策方面,布雷頓森林精神意味著各國承諾合作、國與國之間的契約義務,以及有效的國際機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世界銀行集團(World Bank Group)和世界貿易組織(WTO)。
據新浪網報導,西太平洋銀行前首席執行官蓋爾·凱利表示:「2019年是布雷頓森林會議第75周年……有許多值得慶祝的事情。但不斷壯大和強硬的民族主義,加上激烈的貿易保護主義,使得挑戰更艱巨。」
總體上,布雷頓森林會議關於機構性合作的理念非常有效。但新挑戰出現了。川普提出的「美國優先」及其對貿易保護主義的狂熱信念,從根本上拒絕重振布雷頓森林會議精神,並拋棄了美國在二戰後創建的全球秩序的制度結構。
反過來,這一大相徑庭的精神的出現是經濟變化的結果。經濟變化破壞了人們對開放的世界經濟的信任,也破壞了對管理世界經濟事務的人和機構的信任。在高收入國家中,導致這一結果的重要因素是去工業化、不平等狀況日益加劇、生產力增長放緩以及意料之外的金融危機帶來的衝擊。如今是高收入國家的公民對全球經濟一體化最持懷疑態度,而非新興世界的公民。
一個傳統的問題是,在全球貨幣體系中對美元的依賴。這在布雷頓森林會議上未得到解決。當時,梅納德·凱恩斯提出使用世界貨幣。歐洲中央銀行前行長讓-克洛德·特里謝認為,超國家貨幣仍不可能實現。但讓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特別提款權發揮更大作用,這並非不可能。管理全球貨幣體系將是一項更大挑戰。
另一個眾所周知的問題是金融穩定性。關於這個問題,英格蘭銀行行長、金融穩定委員會前主席馬克·卡尼大胆地表示樂觀:「二十國集團的重大改革計劃讓全球金融體系變得更安全、更簡單、更公平。」但是否能讓全球金融體系變得足夠安全,這隻能拭目以待。
沃爾夫認為,一個人們熟悉的、令人沮喪的問題是貿易體系的未來。美國不僅向貿易保護主義方向堅決邁進,還違反了世界貿易組織的章程和精神。
氣候變化使這些問題雪上加霜。然而,自私的高收入國家,顯然決定對這一挑戰置之不理。
沃爾夫表示,在某種程度上,這些問題是關於如何改革機構、如何應對新挑戰等,包括在機構治理中反映全球勢力變化的必要性。它們完全正確,但還是次要的。更重要的問題是,是否維持必要程度的合作。
沃爾夫認為,現今的經濟挑戰遭遇復興的民族主義。然而,國家並非孤島。如果有任何不同的話,那麼如今全球合作比75年前更重要,但也變得更困難。
布雷頓森林會議塑造了二戰後時期,並非因為達成的具體協議,而是因為其具體象徵的對制度化合作的承諾。經歷了隨後75年的迂迴曲折,這一承諾仍很重要,而且仍與以前一樣重要。如果世界無法維持並發展對合作的潛在承諾,那麼無法維持全球進步,也許也無法應對人們所面臨的挑戰。
資料來源:金融時報、搜狐網、新浪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