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外新聞 / 國外新聞 / 魯比尼:三大負面供給衝擊 全球經濟恐入衰退期

魯比尼:三大負面供給衝擊 全球經濟恐入衰退期

編按:有「新末日博士」稱號的紐約大學經濟學教授魯比尼(Nouriel Roubini)警告,當前的三大負面供給衝擊,可能會在2020年引發一場全球性的衰退,而所有這些衝擊都反映了國際政經動盪不安。這些負面供給衝擊恐導致永久的停滯性通膨,無法透過貨幣或財政決策扭轉。就中期而言,最佳因應措施不是順應這些負面的供給衝擊,而是在不放寬貨幣政策下適應它們。

據經濟日報108年9月3日報導,紐約大學史登商學院經濟學教授、Project Syndicate專欄作家羅比尼撰文指出,當前的三大負面供給衝擊,可能會在2020年引發一場全球性的衰退,而所有這些衝擊都反映了若干影響國際關係的政治因素,其中兩項涉及中國大陸,而美國則處於每個衝擊的中心,所有傳統的抗景氣循環總經政策工具,也都不適用於這些衝擊。

第一個潛在衝擊源於美中之間的貿易和匯率戰。隨著川普政府8月正式將中國大陸列為匯率操縱國,以及9月1日起對大陸約1,100億美元輸美產品加徵15%關稅,這場鬥爭正在逐漸升溫。

第二個潛在衝擊,是美中兩國在科技方面緩慢醞釀的冷戰。在這場具備所有「修昔底德陷阱」特徵的對峙中,兩國正在爭奪幾項產業未來的主導地位,包括人工智慧(AI)、機器人及第五代無線通訊技術(5G)等。

第三大風險涉及石油供應。儘管最近幾周國際油價下跌,以及貿易、匯率和科技戰爭引發的經濟衰退,將抑制能源需求並帶動油價走低,但美國與伊朗的對抗可能會產生反效果。若這場衝突升級為軍事衝突,全球油價可能會飆升並引發經濟衰退,正如1973、1979和1990年的前幾場中東衝突爆發時的情景。

所有這三種潛在的衝擊都會產生停滯性通膨(stagflationary)效應,使進口消費品、中間投入、科技零件和能源的價格上漲,並擾亂全球供應鏈導致產量下滑。

更糟的是,中美衝突已經助長了一場更廣泛的去全球化進程,因為各國和企業再也無法仰賴這些整合價值鏈的長期穩定。隨著商品、服務、資本、勞動力、資訊,資料和科技等方面的貿易日益巴爾幹化(破碎與分散化),所有產業的全球生產成本都將跟著上漲。

5G的軍備競賽

貿易與匯率戰以及科技競爭還會相互激化。以當前5G設備的全球龍頭華為公司為例,5G這項技術將很快成為多數重要民、軍用基礎設施的標準連線形式,遑論是透過新興物聯網來連結的基本消費品。

在遭遇1970年代的停滯性通膨衝擊之後,貨幣決策者以緊縮貨幣政策因應。然而,由於通膨和通膨預期仍然低迷,如今美國聯準會(Fed)等主要央行都在追求寬鬆貨幣政策。央行認為,任何來自石油衝擊的通膨壓力,都只是價格層面的影響,而非通膨持續上升。

當消費者驅動不了經濟

隨著美國、歐洲,中國和亞洲其他地區的企業開始控制資本支出,全球科技、製造業和工業部門已陷入衰退。民間消費依然強勁,是這種情況尚未轉化為全球經濟衰退的唯一原因。

若是這些負面供應衝擊造成進口商品的價格進一步上漲,實質(經通膨調整後)可支配家庭所得成長與消費者信心都將受創,可能將全球經濟拖入衰退。有鑑於短期內可能出現負面總體需求衝擊,各國央行放寬政策利率是正確之舉,但財政政策制定者也應準備類似的短期因應措施。成長和總體需求的急劇下降,需要對抗景氣循環的財政寬鬆政策,以防經濟衰退太嚴重 。

這類衝擊無法透過貨幣或財政決策加以扭轉,儘管可在短期內管理,但試圖永久順應這些衝擊,最終將導致通膨和通膨預期遠高於央行目標。然而,就中期而言,最佳因應措施不是順應這些負面的供給衝擊,而是在不進一步寬鬆的情況下適應它們。畢竟,貿易和科技戰所帶來的負面供給衝擊或多或少是永久性的,潛在成長的減弱也是如此。同樣的原理也適用於英國脫歐:歐盟將會讓英國擔起永久的負面供給衝擊,因而永久降低其潛在成長。

 

資料來源:經濟日報

引用來源:經濟日報
國內新聞直播-TVBS

NHK NEWS LIVE

ABC NEWS LIVE

Bloomberg Global Financial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