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外新聞 / 國外新聞 / 對抗貧困 美法3學者獲諾貝爾經濟學獎

對抗貧困 美法3學者獲諾貝爾經濟學獎

編按:以往諾貝爾經濟學獎常被詬病過於強調理論模型,經濟學家未能預見金融危機、以及長期忽視日益加劇的不平等。然而,今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突破框柩,得獎的學者致力研究貧困根源和減輕貧困措施,將有助於扭轉外界對於經濟學家脫離現實的印象。同時,也讓各界更加關注貧窮與分配不均等現實問題。

貧窮問題日益嚴重,「聯合國發展署」 (The 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 UNDP)及「牛津貧困與人類發展倡議」(Oxford Poverty & Human Development Initiative)共同發展出全球多面向貧窮指數,2018年統計顯示,全球74億人口中,仍有13億3千4百萬極度貧窮者,約18%的人在健康、教育、生活水準上極度匱乏。

據瑞典皇家科學院(Kungliga Vetenskapsakademien)網站於108年10月14日公布的新聞稿指出,全球仍有逾7億人仰賴極低薪資過活。每年有500萬名5歲以下貧困兒童病死,他們的病往往不需要高昂花費就能治癒或預防。全球也有半數以上兒童輟學,無法學習基本識字或實用知識。

今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由麻省理工學院教授巴納吉(Abhijit Vinayak Banerjee)與杜芙若(Esther Duflo),以及美國哈佛大學教授克雷默(Michael Kremer)三位學者共獲殊榮,以表彰他們提出減緩全球貧窮的實驗性方法。

據經濟日報108年10月15日報導,瑞典皇家科學院表示:「今年桂冠得主執行的研究,大幅改善我們對抗全球貧窮的能力。在短短20年內,他們新的實驗性質方法已重塑發展經濟學,如今是個蓬勃發展的研究領域。」這三位學者透過田野調查發展出能辨別導致貧窮的原因,並且分析以政策干預所需的成本與益處,這對全世界對抗貧窮的政策有顯著影響。

46歲的法裔美籍學者杜芙若成為諾貝爾經濟學獎頒發50年來第二位獲獎的女性,也是最年輕得主。她與58歲的巴納吉共同著有《窮人的經濟學:如何終結貧窮?》一書,曾獲微軟共同創辦人蓋茲列入年度建議書單,也獲選為2011年金融時報商業類年度好書。

瑞典皇家科學院表示,三位經濟學家展現出如何靠著將貧窮問題拆解成教育、醫療等範圍更小且更精確的問題,讓貧窮問題更容易解決。舉例來說,他們研究「學習危機」,發現若無配合因材施教,提供教科書本身無助於學生在學校提升學習,這項研究結果促成「逾500萬名印度兒童受惠於有效的校內補救教學計畫」。

55歲的克雷默是哈佛大學經濟系開發中社會蓋茲講座教授,他在1990年代中期率領團隊在肯亞西部進行一系列田野實驗,研究免費教科書,為學童驅蟲、學校餐點與金錢獎勵等獎勵做法協助提高教育水準的可行性。克雷默也協助發展「疫苗先進市場承諾計畫」,刺激私人投資於疫苗研究和開發中世界疫苗的分發。

巴納吉與杜芙若後來接下克雷默在肯亞的工作,證實僅強迫兒童花更多時間在學校實際上無法協助打擊貧窮。巴納吉也在2003年成立Abdul Latif Jameel貧窮行動實驗室。

據日經中文網108年10月15日報導,包括麥克·克雷默在內,3人倡導通過實驗確定效果的具體的貧困解決手段。他們關注的是學校教育和兒童公共衛生的改善。1990年代中期在肯亞西部多次實施旨在實際改善兒童成績的實驗等,瑞典皇家科學院評價稱「致力於解決小而具有實踐性的問題」。

對發展中國家的支援財源有限,因此3人通過實驗尋找更為有效的方法。針對為貧困學生提供「教科書」和「免費校餐」、哪一種更能提高學習效果,羅列各種條件進行了比較。實驗結果顯示,有針對性地幫助弱勢學生才能顯著改善教育成果。

日本一橋大學的黑崎卓教授表示,「在發展中國家的一線實施社會實驗,構建了引進消除貧困的最佳政策的基礎。將類似於醫學中嘗試藥物效果的嚴密實驗方法引入貧困問題,貢獻巨大」。

研究成果已被應用於現實的貧困問題。瑞典皇家科學院表示,在印度,500多萬名學生享受了獲獎者們構建的教育計劃的成果。

據英國《金融時報》108年10月15日報導,研究貧困根源和減輕貧困措施的三名經濟學家被授予諾貝爾經濟學獎,將有助於扭轉外界對於經濟學家脫離實際的印象。

據聯合報108年10月15日報導,林明仁表示,對抗貧窮的政策比起其他領域的公共政策來說,更需要跨領域的討論、審慎的評估與精確的測量,此緩解全球貧困問題的實驗性方法,將所有制度細節、理論、資料、計量方法、以及面訪所得的結果,加以消化並整合出一個體系,讓外界對貧窮的瞭解,從理論層次進步到有可以與理論對話的實證基礎。

台大經濟系教授李顯峰則表示,台灣經濟學界近期比較重視金融數量、計量方法,或採用傳統的官方統計數據來分析,做為政策制定依據。三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則是採用新的方法去研究全球貧窮問題,走出發展經濟學的道路。

不過,此種實驗性的貧窮研究也有批評,二○一五年以「對於消費、貧窮與福利的分析」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英國經濟學家迪頓(Angus Deaton)就認為,此種研究方式似乎把問題愈做愈小。

 

資料來源:「聯合國發展署」、「牛津貧困與人類發展倡議」、瑞典皇家科學院、經濟日報、日經中文網、聯合報、金融時報

引用來源:多元
國內新聞直播-TVBS

NHK NEWS LIVE

ABC NEWS LIVE

Bloomberg Global Financial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