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慕尼黑安全會議
2020年慕尼黑安全會議(MSC)邀請了眾多高級國際決策者,其中包括30多位政府首腦和國家元首,以及近100位內閣部長。與會者包括法國總統伊曼紐爾·馬克龍(Emmanuel Macron),德國國防部長安格列特·克拉姆普·卡倫鮑爾(Annegret Kramp-Karrenbauer),美國國務卿邁克·蓬佩奧,俄羅斯外交大臣謝爾蓋·拉夫羅夫,中國外交大臣王毅,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董事總經理克里斯塔琳娜·喬治亞·高歐盟外交事務代表約瑟夫·博雷爾(JosepBorrell),《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執行秘書帕特里夏·埃斯皮諾薩·坎特萊諾(Patricia Espinosa Cantellano)和Facebook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
在今年會議的核心是西方國家對「西方缺失」(Westlessness又譯西方失勢)的廣泛理解。該術語由2020年慕尼黑安全報告(Munich Security Report 2020)創造,指的是在某些程度上越來越自由的西方走向分裂,似乎正在從全球舞台上撤退。儘管這個術語在慕尼黑盛行辯論,但分歧很快出現:最重要的是,大西洋兩岸對西方國家及其危機程度的評估有些不同。儘管美國國務卿邁克·龐培(Mike Pompeo)宣稱西方自由主義價值觀正在「獲勝」,並以戰略處理跨大西洋的分歧,使得歐洲似乎更加擔憂。他們對西方統一的狀態感到不安,像法國總統伊曼紐爾·馬克龍(Emmanuel Macron)一樣,證明了西方越來越無法按照其價值觀來塑造國際秩序。相比之下,美國代表認為中國對西方世界的威脅規模要比歐洲更為明顯。
許多參與者還表示希望將西方定義為不屬於地理實體,而是作為價值觀的規範性項目。他們認為,西方思想在行動者致力於個人自由,民主和法治的時間和地點都存在。用這些術語可以理解,西方遠遠超出了北美和歐洲。而且,傳統西方以外的國家也成為「西方」思想的重要守護者。大韓民國和印度的外交部長姜京華和SubrahmanyamJaishankar也強調了這一點。由於生活在非西方國家的人數多於西方民主國家,因此歐洲和美國需要大力投資於傳統西方以外的聯盟。
慕尼黑的辯論,充滿了對世界許多地方民族主義力量不斷上升的強烈關注。許多發言者認為,日益加劇的民族主義是國際社會無法應對且最緊迫的國際威脅核心。MSC主席沃爾夫岡·伊辛格(Wolfgang Ischinger)大使在歡迎詞中指出,可怕的後果是「全球不安全狀況令人無法接受」。諸如跨國有組織犯罪之類的挑戰或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之類的全球流行病只能通過合作來解決,因此退縮到狹義的國家利益,會使我們所有的未來處於危險之中。在這種背景下,慕尼黑的辯論中看到了荷蘭首相馬克·魯特(Mark Rutte)等全球領導人,督促其同僚加強捍衛國際秩序,
加強歐洲在世界上的作用被視為所有這些努力的核心。在主要舞台上,法國總統伊曼紐爾·馬克龍(Emmanuel Macron)和德國聯邦總統弗蘭克-瓦爾特·斯坦因邁爾(Frank-Walter Steinmeier)有力地為歐洲項目辯護。在大廳,歐洲成員國和歐盟的代表生動地討論了「歐洲如何才能更有效地保護本國的公民和價值觀,以及如何在國外更好地實現項目穩定和自由民主原則」。在這方面,柏林的作用至關重要。在國防部公開承諾德國對國際安全承擔更多責任後的六年,德國國防部長安格雷特·克拉姆普·卡倫鮑爾強調,有義務將“慕尼黑語言共識”轉變為“慕尼黑行動共識”。
氣候變化是會議上的另一個關鍵主題。加拿大總理賈斯汀·特魯多(Justin Trudeau)稱之為「我們時代的定義性問題」,幾乎在所有討論中都浮出水面。隨著世界各地越來越明顯地看到有害影響,有關氣候變化的討論為共識議題。威脅的感知也反映在參與者的語言中,最明顯的體現是綠色和平國際組織主任詹妮弗·摩根(Jennifer Morgan)的話,他將化石燃料稱為「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然而,對許多參與者而言,應對氣候變化的努力仍然是多邊主義的典範,這種多邊主義沒有實現人們要求的那種變化。
除了更傳統的模式外,MSC 2020還採用了新模式,例如以晚餐形式與親朋好友進行的對話。繼續成功地進行了一系列的Townhall互動式討論,討論的主題從婦女在和平與安全中的作用到巴勒斯坦和新型冠狀病毒的最新動態。此外,在主要的辯論中還伴隨著無數次會外活動,並就有關MSC幾項秘密圓桌會議所提出的話題進行重點的專題討論,包括網絡安全,健康安全和跨國威脅。
即使在多邊合作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會議也提供了令人鼓舞的成功外交和對話的例子。為了彌補分歧,亞美尼亞總理尼古拉·帕欣延(NikolPashinyan)和阿塞拜疆總統阿里耶夫(IlhamAliyev)共同上台,公開討論了兩國之間的敵意。此外,在聯合國成立75週年之際,慕尼黑安全會議向聯合國授予了埃瓦爾德·馮·克萊斯特獎,該獎項每年表彰對國際和平與衝突管理做出的傑出貢獻。通過這樣做,承認聯合國的工作及清楚證明多邊行動的重要性。
2021年慕尼黑安全會議將於2021年2月19日至21日舉行。
第56屆慕尼黑安全會議(慕安會)於14日至16日在德國南部城市慕尼黑舉行。今年的會議主題頗為特別,主辦方使用了一個新創造的詞匯「西方缺失」(Westlessness),意在探討西方影響力的衰退以及由此帶來的後果。
按照主辦方的説法,「西方缺失」是指一種被廣泛感受到的不安,這種不安源於「西方」持久目標的不確定性和「西方」共同立場的缺失。
慕安會前身為德國人馮克萊斯特於上世紀60年代創辦的以跨大西洋夥伴關係為重點議題的國際防務大會。1963年,首屆國際防務大會在慕尼黑舉行。
國際防務大會成立初期,與會者僅數十人,會議主要作為聯邦德國與美國及其他北約成員國對話的非官方平臺,常被稱作「跨大西洋的家庭聚會」。
隨著冷戰結束,國際防務大會更名為慕尼黑安全政策會議,與會者數量逐步增加,並向非北約成員國擴展。同時,會議關注重點不再局限於跨大西洋夥伴關係,而是更多關注全球安全問題,包括打擊恐怖主義、防止核擴散、維護地區穩定等。
1995年,慕尼黑安全政策會議首次邀請俄羅斯代表與會,並首次提出北約東擴原則。20世紀90年代末以來,這項活動的開放程度越來越高。1999年,會議首次向中東歐國家和商界代表開放,中國也首次派代表參會,亞太地區的發展與和平成為重要議題之一。
2009年,慕尼黑安全政策會議更名為慕尼黑安全會議。
慕安會如今已發展成為國際戰略和安全領域的重要年度論壇之一,是各國高級防務問題官員及專家就國際重大安全問題闡述立場、交換意見的重要平臺,有「防務領域達沃斯」之稱。由於明確的「純論壇」定位,慕安會沒有決議,沒有宣言,與會者要做的就是發表觀點、暢所欲言,不同主張和觀點在這裏激烈交鋒。
今年慕安會吸引了來自政界、商界和學術界等領域的超過500名「高級國際決策者」參會,包括數十名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其中,法國總統馬克龍和加拿大總理特魯多將首次參會,奧地利總理庫爾茨、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伊朗外長扎裏夫以及一些國際組織的領導人也將參會。
中國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今年將作為中方代表應邀出席會議。
除探討西方影響力之外,今年慕安會還將關注德美關於「北溪-2」輸氣管道的爭端、中東局勢、全球經貿摩擦、氣候安全、太空安全、右翼極端主義和技術與創新帶來的安全挑戰等。同時,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之際,全球衛生安全也成為會議的關注點之一。
來源:慕尼黑安全會議官方網站、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