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外新聞 / 國外新聞 / 華為5G:掙扎在美中博弈間的困境與選擇

華為5G:掙扎在美中博弈間的困境與選擇

編按:日前《金融時報》華盛頓報導,美國司法部表示對中國華為提起新的訴訟,罕見地動用了主要用來對付有組織犯罪的《RICO法案》來整體起訴華為以及華為的美國子公司,給國際社會投下一個震撼彈。

中國目前面臨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在安內的同時,也在攘外,川普為了自己在今年11月的美國總統大選勝利,頻頻出招,年初第一階段的中美貿易協議才剛簽定,另一手以政治力與司法工具打向WTO與中國華為,再再都是為了美國在全球話語權的地位。

對華為的起訴似乎是法律問題,但是,已經有多方分析指出,華為已成為美中貿易戰,甚至是美中全球博弈的一個重要籌碼。不難看出,這些新起訴對華為在美國市場的前景乃致其全球的業務都會非常不利。

華為是全球最大的通訊設備製造商,以其目前的體量,不管是將華為逐出國際科技發展領域,還是將之納入國際科技創新公司行列,其可能對世界的影響都會是顯著的。

華為成為美中博弈的籌碼

表面看來,對華為的起訴涉及的是法律問題,但是,很多分析人士已經指出,華為實際上已成為美中貿易戰,甚至是美中全球博弈的一個重要籌碼。

放眼望去,華為是中國高科技領域的領頭羊,動見觀瞻,很難在兩個大國的較量中獨善其身。美國目前的策略似乎是想將代表中國利益的華為,驅逐出全球科技領先公司之列,從去年年初的起訴,到年中將華為列入實體清單加以限制,到上周升級為全面起訴華為,每一步都在圍堵限制和打擊華為。確實,華為在其早期發展中「切身不明」,與政府和軍方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甚至有重大嫌疑參與或至少是配合政府使用高科技侵犯人權,甚至至今還與政府的關係「剪不斷、理還亂」,世界各國對之擔憂和防堵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對美國和西方國家而言,將華為逐出國際科技發展領域,還是將之納入國際科技創新公司行列、造福全世界一直是個兩難的抉擇。驅逐華為的結果一定是將華為推向中國政府,使之研發和運用完全圍繞著政府的需要進行,以華為目前的科技能力和體量,其有可能對世界造成的危害不容小覷。反之,將華為納入國際正常商業軌道,並以國際法律及商業標凖對之嚴加規範,促其做到徹底公開透明,成為一個投資多元、國際化運營的跨國公司,則可能使其為全球科技創新做出重要貢獻。

未來華為可能的選擇

當然,在美中博弈中,華為的自身選擇是十分重要的。最近,華為在英國和有些歐盟國家沒有將之完全排除在5G生產商的名單之外的問題上可能竊喜,甚至會有人認為這是美國圍堵華為策略的失敗。可是,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是:歐美政治法律制度高度近似,華為繼續對歐洲各國供應通訊設備實際上也是給自己套上了一個法律的枷鎖。在未來的商業運營中,將可能繼續面臨各種法律挑戰,可以想見的是,一旦有證據表明華為有違反歐盟和英國法律時就會訴訟纏身,甚至不排除有些基於侵犯人權(包括使用高科技設備幫助政府迫害人權)的法律訴訟,這在西方法律體制下是司空見慣的。

有觀察人士指出,要華為脫出目前的困境還有一些不同的選擇。以前,就有美國法律界人士主張華為可以徹底放下身段,面對自己在美國和其他西方國家的法律問題,與美國司法部進行和解,也包括對已經犯下的錯誤認罪認罰,與檢察官進行辯訴交易,在此基礎上實現華麗轉身。

同時,華為也可以選擇在美國或者歐洲證券交易所上市,實現財務、資金、商業運營透明化。華為還應當僱傭有國際聲譽的職業經理人擔任公司的一級主管,全球招聘各級管理人才,使其成為真正的高科技商業公司。為此,有專業人士甚至建議華為可以把公司總部設立在中國之外,或者實行雙總部體制,接受國際監督。唯有如此,才能解決其「身份疑雲」問題,也才能從美中博弈中解脫出來。

華為能否自主決定其命運本身也是驗證著外界疑惑其身份的一個重要標尺。從美國和西方法制文化的角度看,如果華為能走出「暗箱作業」,對公司本身、中國和美國,乃至世界科技界都可能成為一件相關各方全贏的最佳選擇。

 

補充:美國對付華為的《RICO法案》是什麼?

所謂《RICO法案》,全稱為《反敲詐勒索及腐敗組織法案》(Racketeer Influence And Corrupt Organizations Act,簡稱《RICO法案》)。1970年美國國會通過的該法律目的在於打擊犯罪組織的機構框架,特別是從經濟來源上對之進行懲罰,冀以瓦解犯罪組織。過去五十年,該法曾被用來指控過一些公司,尤其是大型藥業公司和黑幫化的勞工組織,特別引入注目的是:司法部於2015年對嚴重腐敗的國際足球聯合會(FIFA)的領導人和涉及腐敗的體育公司進行的起訴,引起國際社會的極大反響,為清除國際足聯的腐敗做出了重大貢獻。但是,該法幾乎從未針對過華為這樣的高科技公司,這一起訴似有瓦解華為公司整體結構之意,令專家們大跌眼鏡。

 

來源:BBC

引用來源:BBC
國內新聞直播-TVBS

NHK NEWS LIVE

ABC NEWS LIVE

Bloomberg Global Financial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