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外新聞 / 國外新聞 / 這場大流行病帶來的道德挑戰

這場大流行病帶來的道德挑戰

編按:一場大流行病蔓延,總會讓我們停下腳步,反思人類的發展進程,當我們試圖阻止病毒的傳染。人類會所做出選擇。將成為這場大流行病歷史,但它結束的方式將決定之後世界的面貌,如果我們沒有管理好,這將是由盛轉衰的轉折點。

英國經濟評論家馬丁.沃爾夫指出,如今面臨的這場流行病,遠不如那些曾反覆摧殘我們祖輩的瘟疫那麼糟糕。但是,我們仍應該明智地應對。

我們需要理解各種選項及其道德影響,做出正確的決定。我們現在面臨兩套基本選擇:本國內部的選擇和跨國界的選擇。

在高收入國家,最大的選擇是採取何種程度的措施,來阻止病毒傳播。但我們也需要決定這個選擇的成本由誰來承擔,以及如何承擔。

一些人仍然主張,不能為了抑制病毒傳播讓經濟陷入蕭條。他們認為,這將導致不必要的混亂。相反,如果讓病毒相對自由地傳播,我們可以實現「群體免疫」,維持經濟運行,並仍然把資源集中用在弱勢群體身上。

然而,尚不清楚在這種相對自由放任的「延緩」政策下,經濟是否會比在堅決的「抑制」政策下表現得更好。早在政府實施封鎖之前,許多人就停止了旅行或去餐館、電影院或商店。採取果斷行動抑制病毒,並對新感染者進行檢測和追蹤,很可能會比不這樣做更快地結束不可避免的經濟衰退。

看起來很確定的是,採取抑制政策,全球衛生系統的情況會比採取延緩政策時好得多。帝國理工學院(Imperial College)的Covid-19應對小組(Covid-19 Response Team)認為,採取後一種政策,英國和美國的衛生系統將被壓垮:以老年人為主的大量人口將會在沒有得到任何治療的情況下死去。大概是為了防止這種情況在中國各地發生,中國政府才在湖北採取了如此猛烈的抑制病毒措施。在中國不可接受的健康災難在英國或美國能被接受嗎?

然而,批評者也是對的,不可能長期關閉大部分經濟。如果要嘗試抑制,就必須迅速成功,而且必須阻斷病毒的再次出現。與此同時,各地央行和政府必須儘可能保持經濟運行,儘可能保持產能完好,並以適合一國實際情況的任何方式確保民眾(尤其是高風險人群)得到足夠的保護。

一國內部要團結,各國之間也要保持同樣的團結。已經出現的金融不穩定和即將出現的衰退(可能是蕭條),將對新興和發展中國家造成巨大傷害。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表示,投資者已經從新興經濟體撤資830億美元。許多新興和發展中國家所依賴的大宗商品價格也大幅下跌。

這些國家還必須努力應對國內病毒傳播和國內需求的減弱。他們管理這些內部和外部壓力的能力有限。結果可能是巨大的經濟和社會災難。IMF本身已經面臨80項快速財政支持的請求。新興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總體外部融資缺口可能遠遠超出IMF的放款能力。

如果高收入國家成功抑制了新冠疫情並拯救了它們的經濟,這些脆弱的國家將會受益。但這在短期內實現不了。新興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將需要大量援助。這也將有助於每個國家的經濟復甦。病毒是一個共同的挑戰。即將到來的全球衰退也是如此。從務實和需要團結的角度來看,都應該慷慨相助。

歐元區內部也是如此。貨幣聯盟的決定性特徵是,單個成員放棄了財政自主權和主權貨幣,轉而支持集體機制。在全球金融危機期間,集體機制辜負了許多成員國。儘管如此,似乎可以從道德角度斷言,那一次在很大程度上是那些國家自己的錯。這場大流行病不是任何人的錯。如果歐元區在這樣的危機中不能表現出團結,它的失敗既不會被遺忘,也不會被原諒。傷口會很深,還可能致命。在這場沒有人可責備的危機中,如果沒有表現出團結,歐洲一體化項目在道德上(也許在實踐上)將會死亡。

此外,任何跨境援助都不能完全是資金援助。還需要醫療幫助。一個至關重要的步驟將是解除擾亂醫療供應鏈的大量出口管制措施。

幸運的是,我們現在面臨的疾病遠不如那些曾反覆摧毀我們祖先生活的瘟疫那麼糟糕。然而,這仍然是幾乎所有人有生之年沒有經歷過的事情。這是一個實際的挑戰,必須以明智的決定來應對。但這也是一個道德挑戰。我們必須做出的決定所包含的兩個方面我們都應該認識到。

領導者有沒有以冷靜的姿態理性應對?我們在戰勝疾病的同時是不是盡量地減小了經濟損失?我們是不是確保了最弱的人和國家受到保護?我們是不是選擇了團結而不是敵意,選擇對全球負起責任而不是關起門來搞民族主義?我們是不是尋求在這場大流行後留下一個更好的世界,而不是一個更糟糕的世界?與病毒不同,人類有選擇。好好選擇吧。

引用來源:FT
國內新聞直播-TVBS

NHK NEWS LIVE

ABC NEWS LIVE

Bloomberg Global Financial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