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外新聞 / 國外新聞 / 疫情讓美國對華鷹派看到了打擊中國的機會

疫情讓美國對華鷹派看到了打擊中國的機會

編按:《紐約時報》指出,去年2月,佛羅里達州共和黨參議員馬可•盧比奧(Marco Rubio)發布一份報告警告稱,美國可能會將其醫療供應鏈的重要組成部分拱手讓給中國,當時這個說法沒引起多少美國人的注意。盧比奧表示,現在這個時刻,以國家立場,必須要保留關鍵商品的生產能力,即便無法得到最具效率的結果。

一年多過去,隨著冠狀病毒在全球肆虐,美國官員和消費者與中國公司就口罩和檢測等救生用品討價還價時,抽象的威脅已經變成了刺眼的現實,有可能導致關乎生死的後果。身為佛羅里達州的保守派共和黨人,盧比奧提出了一項法案,旨在切斷中國對全球藥品供應鏈的控制,現在他的努力得到了兩黨的支持,包括麻薩諸塞州民主党參議員伊麗莎白·沃倫(Elizabeth Warren)等進步派。

在國會中,像盧比奧這樣的對華鷹派,長期以來一直敦促對北京採取更具對抗性的方式,現在他們正加緊制定更強硬的對華政策。他們認為冠狀病毒危機是一個關鍵機會,可以為他們爭取更廣泛的支持,以新的制裁、對國內製造業的授權和對美國出口的控制,對中國進行懲罰和挑戰。

目前還不清楚這些強硬措施,能否迅速在國會獲得通過。到目前為止,國會議員們的大部分時間都在忙於拼湊政府救助計劃,幫助家庭和企業應對大流行及其毀滅性的經濟影響。總體上重塑美中關係的努力,可能要等到危機消退之後。

但那些長期不滿於中國的人權侵犯,並對中國在全球供應鏈上的主導地位發出警告的人,正利用人們對中國政府處理病毒的方式感到憤怒的機會,提出現在是時候採取更有力的行動。

盧比奧指出,病毒只是曝露了長期存難的危機趨勢。」

自美國疫情暴發的幾週內,幾位立法者公布了旨在解除兩國經濟關係的立法,並將病毒的傳播歸咎於北京。

甚至在新冠疫情出現之前,華盛頓就已經在與北京的競爭中採取了一系列激進的舉動。但近幾週來,這種病毒的嚴重性迫使全世界的政府官員都在許多方面摸索與中國保持怎樣的關係

和立法者們一樣,一些川普政府官員利用危機來加大他們對鼓勵美國製造藥品的推動,並減少對中國的藥品和醫療產品的依賴,這些是國內醫療系統運轉所必需的。白宮貿易顧問、對華鷹派人士彼得·納瓦羅(Peter Navarro)已敦促收緊「購買美國產品法」,並終止允許政府從其他國家購買醫療產品的例外條款。

美國軍方官員上週呼籲國會批准增加撥款,以增強對華威懾力,這表明軍方許多人士預計兩國之間的緊張關係會加劇。在日本,官員已撥出專款用於幫助其製造商將生產從中國轉出,以抵消該病毒造成的破壞,並減少對中國的依賴。

密蘇里州共和黨參議員喬什·霍利(Josh Hawley)說明,如果我們不重視當前危機,並說出『現在是時候做點什麼了』,我們真的會錯失良機,坦白說,那將是領導層的失敗。

霍利上週發布了一份長達三頁的備忘錄,概述了他所說的應在下一個經濟刺激計劃中加入的一些政策,以鬆解中國在全球供應鏈上的控制權。他的建議將要求製造商開始使用更多來自國內供應商的材料,對美國製造的關鍵設備(如呼吸機)實施危機期間的出口管制,並向製造商提供投資補貼,以鼓勵他們將生產遷回美國。

霍利並表示,美國需要讓美國工人能藉著這個機會一舉崛起。

阿肯色州共和黨參議員湯姆·科頓(Tom Cotton)提到,中國政府必須對其在病毒傳播中扮演的角色負責。他已公布立法,將允許國會對「故意隱瞞或歪曲有關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信息」的政府官員實施制裁,例如這次病毒疫情。它以《全球馬格尼茨基法案》為藍本,也就是在世界範圍內懲治被控侵犯人權或腐敗的個人的法律。

作為對華鷹派的科頓,也是最早警告該病毒可能對美國造成嚴峻影響的立法者之一,他強烈主張與中國建立更敵對的關係。他還呼籲國會停止對世界衛生組織的撥款,這個在批評者看來對中國唯唯諾諾的組織正受到嚴厲斥責

科頓更指出,世界衛生組織被攥在中國手裡,美國必須建立自己的衛生組織,並邀請文明世界的成員加入。

川普總統表達了類似的觀點,上週威脅說,要將切斷提供給世衛組織的資金,並稱其「非常以中國為中心」。

目前尚不清楚民主黨是否會認同以保守派共和黨人為主的對華鷹派,採取更激進的對華立場。儘管參議院和眾議院的共和黨議員都表達了對中國的憤怒,但民主黨人相對謹慎。

在態度最為外露的立法者中,有許多是共和黨內的後起之秀,他們都認為中國是核心外交政策的重點,將決定他們的政治生涯。一場幕後的激烈爭奪已經開始,人人爭當本黨在對華問題上的思想領袖。例如,霍利、科頓和盧比奧分別提出了自己的立法提案,以限制美國的藥品供應中所含的中國產原料藥。

兩黨近幾週在該問題的緊迫性上達成了一致。盧比奧領導的法案將使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更加清晰地了解中國藥品製造商的依賴。自由派民主黨人沃倫稱其為一項「合乎常理的解決方案」。

引用來源:紐約時報
國內新聞直播-TVBS

NHK NEWS LIVE

ABC NEWS LIVE

Bloomberg Global Financial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