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外新聞 / 國外新聞 / 中國兩會5月21、22日召開 兩岸關係蔡總統520演說成關鍵

中國兩會5月21、22日召開 兩岸關係蔡總統520演說成關鍵

編按:新冠疫情稍加緩解之時,中國兩會選定5月21、22日於北京召開,除人大審議的中國民法典外,其關注焦點在於未來中國經濟發展對策、外交政策與港台關係。且中國選定在總統蔡英文520連任就職後一日召開兩會,意味著在兩岸關係上,不給空間,對於蔡政府施加壓力,蔡總統520演說極為關鍵,中國可能視蔡政府的兩岸態度,將在北京的兩會中回應。

中國官方周三(4月29日)宣佈,中國一年一度的全國人大和政協會議(即「兩會」)將分別於5月22日和21日在北京召開。為地方兩會的先行舉辦留出充足時間。兩會可關注焦點在於未來中國經濟發展對策、外交政策與港台關係。

經濟方面

儘管名義上,人大這個掌握中國最高立法權的機構常被外界質疑為走形式主義的「橡皮圖章」,但一年一度的會議仍是洞察中國政治變化的重要風向標。

今年兩會最重要的看點無疑是經濟。新冠肺炎疫情給中國第一季度經濟造成巨大損失。就在12天前,中國官方公布數據顯示,中國一季度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同比下降6.8%,創下中國公布GDP數據以來的最糟糕記錄。

疫情帶來的封鎖讓本來就面臨壓力的中國中小企業雪上加霜。據中國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此前公布的一份聯合調查顯示,受疫情影響,近30%的企業今年營業收入下降幅度超過半成,近85%的企業維持不了3個月生存。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一個半月的時間內已連續三次前往不同省份視察,推動復工復產。在4月17日的政治局會議上,中國的領導人們首次提出了包括「保就業」、「保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在內的「六保」。

另外,根據中國當局近期召開的幾次會議來看,包括5G基站、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基建」概念反覆被強調。中國在此次兩會上會出台何種調控措施應對疫情衝擊,成為外界關注焦點。

在往年,中國的總理都會在人大首日的政府工作報告講話中提出新一年度的經濟增長目標,但在不久前,有多名中國學者建議,當局可不設GDP增長目標。中國官方最終會如何為經濟定調,同樣成為關注點。

外交方面

在外交方面,新冠疫情在全球的蔓延讓本來雄心勃勃塑造復興大國形象的中國,陷入空前的外交困境。美國、英國、法國等國都曾質疑中國是否「隱瞞疫情」。

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在周一說,美國政府正在徹查中國處理新冠疫情爆發的情況,並且暗示他可能為美國索賠,中國則不斷強調當局並未隱瞞疫情,並稱中國可能不是疫情的起源地。

因被指對廣州的非洲裔移民在檢疫措施上「區別對待」,中國和其有著密切經濟聯繫的尼日利亞等非洲國家也陷入外交風波,非洲多國向中國表達對本國公民「遭到歧視」的不滿。

隨著新冠疫情繼續在全球肆虐,中國可能面臨來自國際社會日益增長的壓力,不僅在政治上,也在經濟上。路透社報導稱,20年來的積極放貸讓中國成了非洲的主要債權國之一,但如今,隨著非洲國家經濟今年預計將大幅萎縮,越來越多的呼聲要求中國減免非洲債務。

多年來靠「一帶一路」與非洲推進關係的中國將如何面對此次挑戰,將是此次「兩會」的重要關注點。

民法典

此次全國人大會議還有一項重要的日程,便是《民法典》的審議。

嚴格意義上來說,中國從1949年以來,一直沒有出台一部完善的《民法》。在改革開放後,中國開始實施《民法通則》和多項單行法。在2017年,中國通過了《民法典》的主要章節《民法總則》,但諸如物權編、婚姻家庭編、侵權責任編等多個分則編仍未實行。

由這些分則編與總則合在一起的中國《民法典》草案在去年年底公布。當局稱,在公開徵求意見後,收到了1.3萬名網友提出的超過11萬條意見。

如果不出意外,在此次人大會議上,《民法典》草案將提交近3000名全國人大代表審議並最終發佈。

港台

此次「兩會」還將是香港「反送中」運動以來中國召開的首次兩會,也是台灣總統蔡英文連任以來中國的首次「兩會」。

今年1月,從未擔任過與香港有關的任何職務的駱惠寧出任中聯辦主任,有分析指他可能在香港專注推動「國家安全法」(俗稱「二十三條」)立法等爭議議題。近段時間,親北京媒體也多次提及「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制度」等字眼。

總體來看,無論是香港還是台灣,與北京的關係都在去年顯著惡化。每年都會在兩會上有所著墨的香港和台灣問題,中國領導人將如何表態,也備受期待。

 

蔡總統520演說 能緩解兩岸緊張?

「兩會」舉辦時間的「巧合」,不妨視為北京給蔡英文「未完成答卷」一次「補考」機會,暫時中止陸生赴台就學及「終止ECFA有利反獨促統」的討論則不妨視為給台灣人民的「善意提醒」。

聯合報》指出,儘管北京對蔡英文已不抱期待,但她的五二○演說仍動見觀瞻,不僅台灣藍綠陣營與美國政府都會密切關注她的演說,大陸更會以放大鏡看她的談話內容,以決定今後對台政策的行止。

即使蔡英文也希望緩和兩岸關係,或至少不在言詞上挑釁大陸,但終究有一些話是她說不出口的。毫無疑問,四年前她拒絕接受九二共識,四年後的今天她背負著八百萬選票的「託付」當然更不會接受。

首先,她如果重申二○一六年就職演說提到的「中華民國憲法」與「兩岸人民關係條例」是她處理兩岸關係的基本原則,即使並無新意,卻能顯示她維持兩岸關係現狀的誠意與善意,至少要比她提出「中華民國台灣憲法」要好得多。

反之,若是她這次五二○演說以「中華民國台灣」取代「中華民國」,則大陸可能會研判她是在打「台獨擦邊球」,或為下一階段的台獨舖路。

其次,如果她在演說中使用國際社會通用的「新冠肺炎病毒」,則顯示她對大陸還有一定的善意。反之,如果她還是使用「武漢病毒」,則顯示她對北京的敵意仍然很深。

第三,如果她在演說中奉中華民國正朔,但卻持續推動以「台灣護照」取代「中華民國護照」、以「台灣航空」取代「中華航空」的正名運動,則顯示她是採取兩面手法。

第四,一月十一日獲得連任當晚,蔡英文提出「對等、和平、民主、對話」八字箴言。不過,民主需要假以時日,如果她在五二○演說收回「民主」二字,應至少能降低大陸對台灣的敵意。

第五,一月十五日接受BBC訪問時,蔡英文表示「台灣不怕戰爭,而大陸若以武力犯台,必會付出慘重代價」。這些話頗有向大陸武統派較勁的意味,若她在演說中不提這些高調的語言,也是一種表達善意的方式。

只要蔡英文拒絕接受九二共識,兩岸關係就不可能峰迴路轉,但她若能在五二○演說中釋出善意,降低敵意,至少兩岸緊張情勢不會呈螺旋狀升高。

 

來源:BBC、聯合報

引用來源:多元
國內新聞直播-TVBS

NHK NEWS LIVE

ABC NEWS LIVE

Bloomberg Global Financial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