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注六保 中國不設GDP目標不等於沒目標
新冠疫情帶來的經濟和輿論衝擊,上周五(22日)召開的中國十三屆全國人大會為全球關注焦點。面對內憂外患、經濟下行壓力只增不減,中國第四次放棄了設定年度GDP增長的量化目標,突顯政策全力以赴專注「六保」的底線思維。
中國在2020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中,沒有提經濟增速量化指標。此外,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有為。今年赤字率擬按3.6%以上安排,財政赤字規模比去年增加1萬億元人民幣,同時发行1萬億元抗疫特別國債。
不過務實的中國政府工作報告並未打消市場對中國關系緊張的擔憂,並拖累股市匯市走跌。中國沒有提出2020年經濟增速具體目標,讓人又開始擔心新冠疫情衝擊將繼續壓制中國的燃料需求,國際市場油價周五(22日)大跌,美國原油下跌逾3美元,布蘭特原油下跌逾2美元。
中國總理李克強的政府工作報告在專家們看來充滿憂患意識。今年時間已近過半,確保民生就業穩定、幫扶支持企業濟困扶危是今年政府工作的重中之中,遠超去年的大手筆減稅降費以及赤字率提升及專項債、特別國債的明確指向,更突現積極財政政策的含金量誠意滿滿。
中國今年將加大減稅降,預計全年為市場主體減負將超過2.5萬億元。報告通篇充滿憂患底線思維,強調困難和問題,並明確指出將保居民就業擺在突出位置,根據就業形勢變化調整政策力度,也突現政府工作重心向民生方面的轉移。
中國國家發改委宏觀研究院原副院長馬曉河稱,雖然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沒有明確提出4萬億的刺激規模,但從政府支出的安排上其實已經超過當年的4萬億,而投向也側重民生和扶植企業,政策指向更精準,也更務實。曾擔任過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的賀鏗也認同。
李克強認為,今年不設經濟增長目標既是基於疫情下現實的考慮,同時也是中國不唯GDP之上的具體體現。符合實際也有助於政府更專注「六保」。
弱化GDP強化保民生保就業,政策指向更明確
受疫情影響,今年推遲的兩會可能不設目標也在市場預期之中。在中國一直強調不唯GDP之上,更強調經濟增長質量的大背景下,無論是積極財政政策更加積極有為,還是穩健貨幣政策要更加靈活適度,不搞大水漫灌,政策指向性也更強。
中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王軍就認為,今年政府工作報告的特點中一個強化一個弱化,強化民生弱化GDP,這也符合中國目前的現實。而強化民生的資金從哪里來,政府預算安排也都給了明確的說明,積極財政政策的含金量很足。
王軍稱,取消經濟增長目標設置等於重新劃出來一條起跑線,而赤字率安排在3.6%以上也給政策預留了空間,畢竟今年情況特殊,疫情防控是持久戰,在財政很困難的前提下,減稅降費仍然超過去年,是政策向民生轉向的具體體現。
此外,放水養魚、對中小微企業的實際幫扶舉措也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有明確的體現,同時對弱勢群體的補助也有所增強,突現疫情之下,中國財力吃緊之際確保「六保」的努力。
擴內需推動消費回升,政策轉向消費投資並重
面對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現實,擴大投資是見效最快也最常用的舉措。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使提振消費和擴大投資有效結合,明確提出推動消費回升,通過穩就業促增長保民生,提高居民的消費意願和能力,支持餐飲、商場、文化、旅遊、家政等生活服務業發展。
在馬曉河看來,這也是政策轉向的一個體現,從以往重投資輕消費轉向消費與投資並重,在擴內需的舉措中把推動消費放在更重要的位置,同時加大對重點行業的支持。這在疫情之下政策全面向民生傾斜轉變有現實意義。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大力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基本民生支出只增不減,重點領域支出要切實保障,一般性支出要堅決壓縮,嚴禁新建樓堂館所,嚴禁鋪張浪費,各項支出務必精打細算,一定要把每一筆錢都用在刀口上。
中國財長劉昆在會後的新聞發布會上稱,政府要帶頭過緊日子,財政要節約一點。政府過緊日子,目的是讓人民群眾過好日子,這是一個長期的方針政策,並不是短期的應對措施。
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今年赤字率擬按3.6%以上安排,財政赤字規模比去年增加1萬億元,同時发行1萬億元抗疫特別國債。這是特殊時期的特殊舉措。上述2萬億元全部轉給地方,建立特殊轉移支付機制,資金直達市縣基層、直接惠企利民,主要用於保就業、保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包括支持減稅降費、減租降息、擴大消費和投資等,強化公共財政屬性,決不允許截留挪用。
引用網址: https://cn.reuters.com/article/china-two-sessions-gdp-goal-0522-idCNKBS22Y0K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