夾在北京與激進派之間的香港「民主之父」
香港首個民主派政黨的創始人、現年82歲的李柱銘來說,曾經定義他職業生涯的那種似乎難以達到的平衡,最近已開始坍塌。
他幫助發起的民主運動已經越來越遠離他的理想,因為年輕一代的活動人士要求採取更激烈的行動,超出了他所願意支持的範疇。李柱銘最近提出就國家安全法與北京達成一個妥協方案後,社群媒體用戶抨擊他脫離實際。
與此同時,北京已經失去了耐心。中國官方新聞媒體對他進行了長達數月的妖魔化後,受北京支持的香港警務處處長最近稱李柱銘對香港年輕人有不良影響。今年4月,李柱銘首次因其社會活動被逮捕並被起訴。
李柱銘咧嘴笑了笑,自己的政治遺產受到威脅沒有令他動搖。
「從中國的角度來看,我是公敵。年輕人也不喜歡我,因為我不贊同他們的目標,」他說。但他還說,受歡迎不是目的:「目的是香港的民主。」
李柱銘從堂吉訶德式的社會活動家成了主流偶像,儘管一再受挫卻毫不氣餒,這樣的人生軌跡從很多方面來正看是香港民主運動本身的故事。如今,他已成為這場運動關鍵問題的焦點之一:隨著北京收緊控制、香港抗議者們變得更加絕望,李柱銘那種充滿希望的實用主義是否還有存在的空間。
「他被捕的經歷的確標誌著香港走下坡路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里程碑,」聖母大學(University of Notre Dame)政治學教授許田波(Victoria Hui)說。「就連溫和派也被捕了,還有什麼做不出來的事情嗎?」
李柱銘在1980年代發起讓香港居民直接選舉最高領導人的運動時並不被視為溫和派。1991年,香港政府提出通過有限選舉產生幾個立法會席位後,李柱銘曾將該提議的一個打印稿付之一炬。
即使在他領導的香港民主同盟在立法會選舉中取得了壓倒性勝利之後,他的黨內同僚們也曾批評他有太多訴求、而且要太快地實現它們,當時曾為該黨工作的許田波說。
「他希望盡量爭取更多的民主,而這些問題當時還沒有太大的市場,」許田波回憶。
但是,如果說李柱銘的理想主義激進的話,他的願景本身卻一點也不激進。他是「一國兩制」的堅定捍衛者,這是1997年英國將香港歸還中國時確立的政治模式。儘管他反對共產黨,但他一直認為自己是中國人;他尋求的只是香港維護自己的權利。
他是這個願景的完美大使。出生於香港、在英國接受教育的李柱銘體現著這座城市一直以來追求的形象:優雅、成功、輕鬆跨越東西方。進入政界之前,他曾是開著積架的香港大律師公會主席。他是一名虔誠的天主教徒,前香港樞機陳日君(Joseph Zen)是他的密友之一。他在普通話、粵語和英語之間切換自如。
他從父親那裡學到了將實用主義和理想主義結合起來的人生哲學。他父親曾是中國軍隊的一名中將,在1949年共產黨奪取政權之後逃到了香港。李柱銘的父親曾與中國第一任總理周恩來一起求學。李柱銘回憶說,儘管父親與周恩來在政治上存在激烈分歧,但他們仍保持了友好關係。
「有一天,他們坐下來談了24個小時,都想改變對方的看法,」李柱銘在1991年的一次採訪中說。「兩個人都失敗了,他們握了手,各走各的路。」李柱銘已婚,有一個兒子。
李柱銘相信對話,這促成了他的主要倡導方式之一:爭取國際支持。他到世界各地去遊說總統、總理和立法者,呼籲他們向中共施加靠香港自身無法施加的壓力。
然而,隨著李柱銘的名聲越來越大,民主的前景卻沒有變得越來越好。不久之前還對直接選舉猶豫不決的香港人開始變得沒有耐心。人們對普選的支持到2013年時已如此之強烈,以至於李柱銘不得不為自己提出的一項折衷方案道歉。
後來,被稱為「雨傘運動」的大型和平民主抗議活動在2014年爆發。這場運動激發了成千上萬的年輕人,也暴露了民主陣營中的裂痕,運動最終失敗了。在過去的五年裡,隨著政府對民主運動進行了一輪又一輪的打擊,主張更多對抗的集團的批評聲音也越來越大。
到了去年再次爆發反政府抗議的時候,曾經處於邊緣的聲音已經進入了主流。越來越多的抗議者向警察投擲燃燒瓶,並接受了一種粵語稱為「攬炒」的焦土哲學。希望保持團結的溫和派人士沒有批評抗議者的這種做法。
唯一的例外是李柱銘。
隨著他周圍的運動變得越來越好鬥,李柱銘說暴力做法適得其反,並敦促中國做出新的承諾。儘管中國官方媒體對他的抨擊不斷升級,稱他是「西方反華勢力的鐵杆代理人」,將他列為「禍港四人幫」之一,但他仍對暴力做法表示批評。
即使在今年4月因去年參加「未經授權的集會」被逮捕之後,李柱銘也沒有改變他要傳遞的信息。考慮到他在最近的抗議活動中的參與程度相對較低,許多人認為這項指控帶有明顯的政治色彩。如果被判有罪,他將面臨五年監禁。
李柱銘說他的始終如一是一種道義上的責任。但這讓他與自己幫助創立的運動發生了衝突。儘管他說他尊重年輕一代的挫折感,但他認為「攬炒」哲學很幼稚,並說要求獨立會讓香港失去國際支持。
「提倡攬炒的人,他們一無所知,」李柱銘說,他雖然總是彬彬有禮,但有時也會令人吃驚地直言不諱。「如果你發動一場革命,然後徹底失敗,很多人會和你一起死。這對香港有什麼幫助?」
他說,放棄對話只會給中國一個鎮壓的藉口。「不要愚蠢地說,『好吧,你們甩手走了,我們也走人,』」他說。「這是落入了他們的圈套。」
李柱銘的觀點遭到了許多抗議者的猛烈抨擊。當他在最近的一次採訪中建議,北京允許香港通過自己的國家安全立法,而不是直接將立法強加於香港時,抗議者在網上嘲笑他,稱他的建議是又一次失敗的綏靖政策嘗試。
「他前後一致。我尊重他這點,」29歲的陳浩天說,他是現已被取締的香港民族黨創始人,該黨支持香港獨立。「但他沒有產生任何大的影響。」
李柱銘毫不遲疑地承認,人們不再對他的做法抱幻想,這證明他幾十年來的社會活動沒有讓民主成為現實。
但這些批評也表明,他取得了一種不同形式的成功:他喚起了香港同胞對他畢生所致力的事業的關注,將他曾孤身追求的目標轉變為一場足以令北京感到不安的運動。
儘管很多人現在似乎都在遠離他的理想主義,但李柱銘說,他相信自己的信念最終會被接受。他繼續在國際上爭取支持:上週,他在一系列在線影片會議上,對一群瑞典學生、美國律師、以及澳洲的一個智庫——「任何願意聽的人」——發表了講話。
「當你失敗時,不要放棄,然後去做下一件能實現它的事情。當你再次失敗時,繼續下去,」他說。「因為他們錯了,每次他們都向我們否認。他們錯了。我們應該告訴全世界。」
引用網址: https://cn.nytimes.com/china/20200623/hong-kong-martin-lee-profile/zh-h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