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外新聞 / 國外新聞 / 習近平再提「國內大循環」理念 因應中國經濟「前所未有的壓力」

習近平再提「國內大循環」理念 因應中國經濟「前所未有的壓力」

據《BBC》報導,儘管第二季度經濟數據顯示中國經濟復蘇超出預期,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本周會見數十位企業家時承認,中國經濟受到「巨大衝擊」,許多企業與經營個人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但仍希望他們可以做出更大貢獻。

《新華社》稱,習近平於7月21日在北京召開私營企業家座談會,共有50多位中國私營企業及外資企業代表參加。中國媒體報道稱,其中包括被美國制裁的視頻監控供應商海威視康,以及騰訊、百度等互聯網企業,也包括微軟、松下等外資企業。

習近平在會上提出,企業家要「增強愛國情懷」,同時強調要保護企業、個人等「市場主體」。從兩年前「國進民退」到如今鼓勵民營企業發揮更大作用。

分析人士認為,在全球經濟衰退及外交挑戰的雙重夾擊下,習近平的講話顯示他在從過去幾年間愈發激進的路線上後退,如今寄希望於私營經濟可以幫助他和中共度過危機。但在全面高壓管制的中國,這個路線要想行之有效,還會面臨不少難題。

國內大循環與保護私營企業

習近平在這次會議上再次強調了他此前提出的「國內大循環」路線,即逐步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這一說法最早由習近平在今年五月份「兩會」期間提出。

新冠疫情以來,中國外貿受到嚴重衝擊,前景不容樂觀。而「國內大循環」瞄凖中國國內市場,希望通過擴大內需、刺激內部消費與投資,完善產業鏈與供應鏈,幫助中國度過危機。

香港中文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莊太量表示,在世界經濟走下坡路的今天,中國希望通過「國內大循環」避免跟世界經濟一起下行,在這方面避免同國際接軌。

這種情況下,市場經濟的作用再度被重視。2018年,在習近平個人權力通過「修憲」實現極大化後,中國國內出現了「國進民退」論聲音,外界判斷,中國領導層認為中國私營經濟已完成協助公有經濟發展的任務,應逐漸退場。之後兩年間,中國民營經濟發展的前景一直不甚明朗。

而中國企業「出海」也因中美關係大幅降溫受到極大打擊。今年以來,中國國際化最成功的品牌「抖音」海外版「TikTok」由於「國家安全」方面的擔憂在美國發展遭遇阻礙,華為也被禁止參與英國5G項目建設。

本周的座談會上,習近平強調,要「千方百計」把市場主體保護好,推動企業發揮更大作用,實現更大發展,為經濟發展「積蓄基本力量」。

在北京的中國政治學者吳強認為,在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均不景氣的情況下,習近平此次的表態是他對自己此前路線的修正。

他向《BBC中文》指出,中國特色全球化目前遇到了很大挫折,因此強調「國內大循環」顯示習近平在「為退回到以國內內需為主要市場的經濟民族主義、經濟孤立主義做凖備」,而這既是一個「被迫的選擇」,也是「習近平向技術官員作出的讓步」。

「主動為國分憂」

根據中國媒體整理的與會人員名單,這次參加座談會的中國企業代表既來自騰訊、百度等互聯網企業,也有光纖通信、半導體芯片、石油化工、家電零售等行業,還包括微軟、松下等外資企業,覆蓋範圍十分廣泛。

習近平向他們指出,希望企業家們把企業發展同國家繁榮、民族興盛、人民幸福結合在一起,主動為國擔當,為國分憂,增強愛國情懷。

吳強認為,要求企業家更加「愛國」同樣是習近平對自己此前激進路線的後退。2018年習近平曾在「兩會」人大閉幕式上強調,「東西南北中,黨政軍民學,黨是領導一切的」,而如今面對企業家們,他將這一路線收回到「愛國統一戰線」這個傳統統戰路線上。

「在這個路線上,愛國是唯一的要求,」吳強表示。「這是習近平對自己激進路線的讓步。」

新華社稱,有七位企業家在會上發言,他們的話題與加強科技創新、吸引人才及「十四五」規劃有關。

莊太量說,中國的企業家「大部分都是愛國的」。而習近平的「愛國」要求,指向的應該是希望中國企業家貢獻在加大國內投資、促進國內就業市場上。

「本來中國的企業家大部分都在中國,有一些越做越大會去國外,他(習近平)的意思應該是,如果有投資,盡量在國內投資、請人,以中國為中心,」他告訴《BBC中文》。

新路線面臨的挑戰

針對新的發展路線,習近平在會議上提出四個政策要點:向企業推出紓困優惠政策,通過制度和法律建設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同時要構建清廉親切的政商關係,還要支持個體工商戶的發展。

香港絲路顧問公司(Silk Road Associates)首席執行官貝哲民(Ben Simpfendorfer)此前對《BBC中文》表示,中國新的刺激計劃需要針對中小企業,因為他們是中國經濟的命脈,同時還要覆蓋私營企業以及家庭消費,但這樣的刺激方案會更加棘手。「將資金引導至中小企業和私營企業甚至家庭,需要重新思考稅收政策和其他更複雜的政策,這非常具有挑戰性。」

雖然中國領導層想要盤活國內市場,但中國高企的失業率等因素使得這個任務面臨困難。中國官方失業率今年長期徘徊在6%左右,接近歷史最高水平,而實際的失業率可能更高。而今年二季度,中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還在扣除價格因素後出現數十年來首度負增長。

莊太量指出,中國儲蓄率長期位於世界前列,且收入財富分配不均,消費對經濟的帶動作用有限,且依靠消費帶動還需要居民大量購買本國貨,要做到這一點中國還需要在產品質量上有所提高。

吳強則認為,中國國內高壓管控態勢沒有鬆懈,這是妨礙內部大循環的根本問題。在高度統治之下,唯一能做的就是放開管制,去規制化,但目前看不出有行之有效的做法。

引用來源:BBC
國內新聞直播-TVBS

NHK NEWS LIVE

ABC NEWS LIVE

Bloomberg Global Financial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