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外新聞 / 國外新聞 / 全球大借債時代

全球大借債時代

據《日經》報導,IMF預測,2020年已開發國家的公共債務額將達到國內生産總值(GDP)的128%,超過1946年的歷史最高值。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時期,各國被迫增加鉅額財政支出。日本也增發了66萬億日元國債,各國政府的很多支出靠借款來維持。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首席經濟學家吉塔•戈皮納特發出警告,今年全球公共債務將超過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創下新高。

「今年的全球公共債務將超過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創下新高」,7月上旬,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首席經濟學家吉塔·戈皮納特在IMF與東京大學聯合舉辦的網路會議上發出了這樣的警告。

據IMF預測,2020年已開發國家的公共債務額將達到國內生産總值(GDP)的128%,超過1946年的歷史最高值。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時期,各國被迫增加鉅額財政支出。日本也增發了66萬億日元國債,各國政府的很多支出靠借款來維持。

包括民間借貸在內,全球借款額(國際金融協會調查數據)1~3月創歷史新高,達到258萬億美元,是全球GDP的3倍以上。

全球已經進入前所未有的「大借債時代」。這同時也是作為大型借款人的國家展開信用競爭的時代。

在這場競爭中,實力最弱的是依賴海外資金的發展中國家。目前已開始出現陷入償債困境的國家,在7月召開的二十國集團(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上,各國就把償債期限推遲到年底的救濟措施達成了一致。

其次較弱的是意大利、西班牙等南歐國家,在已開發國家中這幾國陷入經常項目赤字、財政狀況較差。投資者擔心2010年代上半期希臘發生債務違約的歐洲債務危機重演。

但歐洲已經汲取經驗。在上次危機中與南歐對立、重視財政規律的德國作出了改變。德國總理梅克爾擔負起協調工作,創立了7500億歐元的歐洲復甦基金。籌資方式為發行共同債券,採用了歐洲各國團結一致「大家一起借就不怕」的方式。

據巴克萊證券預測,歐洲中央銀行(ECB)將購買今年歐元區8950億歐元凈增國債中的近8成。巴克萊證券的調查部長山川哲史認為,「發行共同債券後,歐洲中央銀行有可能會增加購買額度」。

除了歐洲之外,各國央行都隨著政府支出的擴大加大了購買國債的力度。日本銀行(央行)4月取消了國債購買上限。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FRB)從3月開始無限制購買國債。雖然中央銀行否認這種説法,但其實這種行為就是借錢用於政府支出的財政赤字貨幣化。

日本銀行前理事、東京財團高級研究員早川英男錶示,「回顧一下歷史,中央銀行都是從財政赤字貨幣化起家的」。創建於17世紀的英格蘭銀行(央行)最初的作用是為政府籌集軍費提供援助。後來,央行又有了金融危機時的「最後貸款人」、與通貨膨脹作鬥爭的「物價保護者」等功能。央行建立起目前的提出通貨膨脹目標、調整宏觀經濟的框架機制是1990年代以後,並非由來已久。

「能以本國貨幣發行國債的國家不用擔心財政赤字,可以擴大財政支出」。這就是1年前在世界上引起爭論的「現代貨幣理論」(MMT)。作為主要倡導者之一的美國學者史帝芬妮·凱爾頓2019年訪日時表示「日本的財政赤字不會導致利率自動上漲,量化寬鬆也在發揮作用」,指出日本已在實踐現代貨幣理論。當時,日本的中央銀行和主流派學者強烈反對這一觀點,但面對新冠疫情,現在很多已開發國家都在步日本的後塵。

「神奇貨幣的時代」。美國對外關係委員會的塞巴斯蒂安·馬拉比在最近的論文中如此表述各國政府財政支出能力擴大的情況。英國《經濟學人》雜誌也將現狀表述為「自由貨幣」。

新冠疫情也會動搖以往的經濟政策常識。「大借債」和「大支出」將會持續到何時呢?

處於有利位置的是軸心貨幣國美國。因為美國可以發行全世界通行的美元,最終能通過貨幣貶值來減輕實際債務負擔。中國雖然擺出要挑戰美元主導權的架勢,但不可能馬上就動搖美元地位。歐洲從整體來看是經常項目盈餘,負債也不如日本那麼多。

「負債大國」日本該何去何從呢?

「有愛就沒問題」,岡三證券的高田創如此表示。如果將日本看作一個家庭,日本政府從國民手中借錢是成立的。作為支撐的就是「愛」,也就是國民對國家的信任。換句話説,就是保持經常項目盈餘,將來通過增稅等能夠返還負債的信任感。這種信任崩塌時,國民會拋棄國家。並且會發生資本加速流出導致日元貶值、惡性通貨膨脹、利率上升、國家財政破産。

支持財政健全化理論的人長年宣揚這種危機劇本,但實際上什麼都沒發生。日本財務相麻生太郎最近也表示「可能這就是那個狼來了的故事。」

或許反映了這種氣氛,最近日本的財政支出變得毫無紀律。在新冠疫情的非常時期採取必要的對策是理所當然的,但沒有效率的支出非常突出。比如安倍口罩、10萬日元特別補貼。日本政府解釋説為了迅速支付補貼、針對所有家庭,但支付大幅延遲。或許是因為未鎖定真正困難的人。

隨著財政支出急劇擴大,被稱作「鱷魚嘴」的日本政府的支出稅收圖變成了上顎偏離的形狀。

不知道國家信任崩塌會因何而起。或許是一場大災難,或許是地緣政治風險顯露出來。當沒人提「狼來了」的故事,大家都説「借再多也沒關係」的時候,或許就是危險的時候。

本文作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論説委員長 藤井彰夫

引用來源:日經
國內新聞直播-TVBS

NHK NEWS LIVE

ABC NEWS LIVE

Bloomberg Global Financial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