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宏低調的對華戰略
英國政府上個月宣布,禁止中國電信設備製造商華為供應新的5G設備,中國政府被激怒,還威脅要進行報復。法國比英國早10天採取了類似措施,卻幾乎沒有遭到中國政府的抗議。法國網路安全機構負責人在接受報紙採訪時,闡述這一政策並不是採取禁令的形式,但效果是一樣的。最晚到2028年,法國電信網路將完全排除華為的設備,僅比英國晚一年。
這決定完全體現馬克宏領導下的法國,對中國採取的典型低調做法。巴黎方面,對中國在新疆針對維族穆斯林的侵犯人權行為、在香港推行全面的新安全法,以及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不透明的處理方式都反應溫和,只除了馬克宏今年4月接受英國《金融時報》採訪時,就疫情發表過尖銳言論。但值得注意的是,馬克宏通常不會在外交問題上低調。
他非常享受作為歐盟傑出戰略思想家的身份。有一段時間,他認為自己是最適合與美國總統川普打交道的歐盟領導人。他喜歡將法國的角色描述成「平衡的力量」。有時候,比起一國元首,他的話聽上去更像一個挑釁的政策顧問,比如,他宣稱北約(Nato)「腦死亡」的時候。及每年在愛麗舍宮向法國大使們發表外交政策演講,都包含許多思考和政策細節。去年,他在演講中主張與普丁領導下的俄羅斯建立新的安全關係,此言既惹得德國不快,也激怒波蘭。
馬克宏的謹慎對華政策,與歐洲另一位權力掮客德國總理梅克爾不謀而合。梅克爾熱切希望與中國保持耐心接觸。對她而言,商業利益依然是最重要的,儘管德國商界對缺乏互惠市場准入感到失望,對強制技術轉讓感到不滿。2019年歐盟對華出口中,德國就佔到了42%。而其他歐盟成員國都沒有佔到10%。
法國擁有很大的對華出口利益,包括奢侈品和飛機。但馬克宏所看到的中國實力絕不限於市場規模,而且他認為中國不是那麼溫良無害。他主張向俄羅斯示好的理由,是建立在俄中結盟將給歐洲帶來危險的基礎上。他告訴作家威廉•德羅茲迪亞克(William Drozdiak),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正在「重建帝國」,並準備強勢挑戰國際法的極限。
馬克宏將法國視為印太地區強國,法國在印太地區的領土有8000名軍人和100萬名公民。其海軍在南中國海(South China Sea)執行自由航行任務,巴黎方面還尋求與澳大利亞、日本和印度等其他亞洲民主國家建立更緊密的軍事聯繫。
但馬克宏不希望法國或歐洲與川普讓美中脫鉤的行動綁在一起。他忠於戴高樂主義傳統,支持歐洲「戰略自主」。新一屆美國政府可能願意與歐洲更緊密地合作,以對抗中國的不公平貿易行為和追求科技霸權的意圖。
正如中國問題分析人士弗朗索瓦•戈德芒(François Godement)最近在蒙田學院(Institut Montaigne)發表的一篇文章中指出的那樣,歐洲與中國的關係是一場持續的實力測試。但歐盟的影響力比美國小得多,因此它不願或無法利用其經濟影響力迫使北京方面做出讓步。歐盟27個成員國有不同的經濟利益牽涉其中。德國擔心中國消費者抵制;一些南歐和東歐國家仍將中國視為一個重大投資的來源。
馬克宏表示,中國在分化削弱歐洲方面有「真正的外交天賦」。馬克宏努力建立共同陣線,邀請梅克爾和歐盟官員與他一同會見習近平。去年,所有歐盟領導人都支持一項新的強硬戰略,將中國視為「系統性對手」、經濟競爭對手和國際合作夥伴。在馬克宏的大力支持下,歐盟正在打造防守工具,比如篩選中國投資,限制受中國補貼的公司在歐營運。
不過與德國總理一樣,依然執著於一種日漸渺茫的希望:中國將不再只是發出支持國際合作的含糊聲明,而是將同意作出具有約束力的開放經濟的承諾。過去10年裡,梅克爾為歐洲與中國的接觸設定了條件,但她將在一年多後離任。接下來,制定一個更清晰的歐洲戰略就看馬克宏的領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