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外新聞 / 國外新聞 / 展望後安倍時代的中日關係

展望後安倍時代的中日關係

《日經中文網》特約撰稿人柯隆指出,世界主要的民主體制的國家中,日本首相替換的應該是最勤的,隔三岔五就換首相。政權不穩定的主要原因在於執政黨內部派發鬥爭,有實力的議員都想過一把首相的癮。好在日本行政機構十分穩定,無論首相怎樣頻繁換人,行政部門不會有太大混亂。

現在的安倍政權是二次掌權,第二次執政持續了7年多,成為執政時間最長的政權。

通常根據安倍的政治主張對他的定位可以説是保守的,甚至有很多政治學家認為安倍是右翼政治家。但具體觀察安倍政權實際執行的很多政策,很難下定論説他是右翼鷹派的政治家。當然,我們很容易發現在安倍身邊有很多右翼的説客,但安倍並沒有不加思考的聽取這些説客的建議。這可以説是第二期安倍政權執政中的明智之舉。

當安倍政權在連續執政創紀錄以後,突然以健康為由宣佈要辭職。安倍首相腸胃不好可以説是眾所週知。但僅從8月28日安倍首相答記者時的氣色看,完全看不出病情已經惡化到要立即辭職的地步。且當天的答記者會一共持續了61分鐘。如果首相病重,這個記者會完全可以簡單收場。安倍首相本人也是滔滔不絕,毫無疲憊感。

當然作為一個對醫學一無所知的外行僅從一個人的氣色判斷其健康狀況是不負責任之舉。但綜合來看,安倍首相的辭職除了健康問題,應該還有其他原因。最主要的一條是民眾的支持率大幅度下降,日本放送協會(NHK)8月12日公佈的民調顯示安倍政權的支持率為34%,遠遠低於不支持率的47%,這對於一個政權來説是致命的。且接下來的一年裏幾乎看不到重新提高支持率的契機。導致安倍政權支持率下降的直接原因是其執政過程中出現的接二連三的醜聞,以及抑制疫情的措施不力。當然,這些醜聞很多並非安倍本人的過失,乃與其有關的一些人員之所為。

那麼如此下去,安倍政權的支持率會進一步下跌,搞不好會導致自民黨下野。即使問題沒有嚴重到要讓自民黨下野那一步,安倍首相辭職太晚一定會導致在下一輪的大選中很多自民黨議員落選。所以,出其不意在這個時候辭職,接下來新內閣誕生,作為一個過渡性的內閣多少可以扳回民眾的支持率。等到2021年9月,奧運結束後進行大選,自民黨應該不會失去大局。

在過去的7-8年中,應該説中日關係總體説是比較穩定的。雖然中日之間的很多歷史性問題並沒有得到解決,但雙方表現的都很克制。特別是中國民眾對日本有好感的比例大大提高,每年來日本旅遊的中國觀光人數急速增加。

安倍第二次就任首相時,中日雙方多少都有一些擔心「一個右翼首相能夠處理好中日關係嗎?「但我們看到安倍首相在過去的7年中沒有去靖國神社參拜,有關中國問題的表態總體説是釋放出善意,要改善中日關係的。

現在安倍首相已經正式宣佈將辭職,如果不出意外的話,9月中旬就會選出新的首相,組成新內閣。通常政治會像一個鐘擺,向右擺一段時間後,一定會向左擺一段時間。所以接替安倍政權的新內閣應該是一個中間派為主的過渡性內閣。作為一個過渡性內閣就不能太偏激,無論是左還是右,一年後要進行大選,取得大選勝利的要訣是最大公約數。所以一個偏激的政權是不利於在大選中獲勝的。

後安倍的新內閣既然是一個中間派為主的過渡性內閣,就不太會弄出太大的風波,所以,對於今後一段時間的中日關係沒有必要過於悲觀。現在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9月大選以後,日本政治可能出現很大的變化。造成這個變化的主要能動力來自政治家的不斷年輕化,新一代政治家將取代老一輩政治家。新一代政治家幾乎都是日本高度成長期以後誕生的,即所謂日本的70後政治家,他們對戰爭沒有任何記憶,追求的是日本要成為一個普通國家。所謂普通國家就是他們不再願意背負戰爭責任的重負。對於中國來説,如何調整對日戰略將是一個非常急迫的政策要求。

引用來源:日經
國內新聞直播-TVBS

NHK NEWS LIVE

ABC NEWS LIVE

Bloomberg Global Financial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