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事記 盤點2020年的關鍵經濟事件
一、武漢起「疫」 重傷中國經濟
2019年底在中國武漢爆發的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疫情,2020年1月23日,中國武漢封城宣布上午10點開始「封城」,據當時官方數據,「封城」時武漢大約有900萬人,另有大約500萬人在封鎖前逃離。
自武漢封城開始,這場致命的世紀疫情讓中國與全球經濟生重病。如今過了一年,全球各藥廠新冠疫苗呼之欲出,大陸科興生物製造的疫苗也邁向全球市場。
二、中美貿易戰火再起
美國川普政府2018年中開始,發起對中國的貿易戰,G2爭霸持續過招!這場堪稱人類史上影響最深遠的一場經濟戰爭,2020年1月15日中美簽署首階段貿易協議,讓延燒兩年之久的貿易戰停火喘息。
然而自7月開始中美紛紛互關對方的領事館,中美雙方的關係愈見緊張;9月15日美國對華為的出口禁令生效,而後世界貿易組織(WTO)也加入戰局,裁定美國對總額逾2,00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加徵關稅是非法行為,中美兩國之間的貿易戰硝煙再起。
如今美國大選川普敗選,民主黨拜登(Joe Biden)即將入主白宮,拜登如何應對未來的中美貿易博弈,成為2021年的關注焦點。
三、世界工廠時代落幕
中國大陸「萬物皆漲」!地價、工資逐年上漲,曾是「世界工廠」的大陸正在失去其生產競爭力。中美從貿易戰打到科技戰,更加速產業供應鏈的移轉。
瑞銀集團(USB)8月發表北亞企業家問卷調查顯示,包含日、韓、台灣在內的出口導向型製造業企業,高達85%的受訪企業表示打算將產能移出中國。儘管此一數據和2018年調查的82%差不多,但已經將部分產能移轉的受訪者占比較當時有所提高。此外,44%的受訪企業稱新冠肺炎疫情提高他們轉移產能的意願,也促使台商回流與新南向的腳步加速。
談及新南向趨勢,中鋼公司董事長翁朝棟很有感!他表示,新南向現在已經不是政策,而是趨勢、甚至是世界潮流,自中國大陸從世界工廠退位後,最有機會接班世界工廠地位的就是東協。
四、港版國安法通過
香港回歸大陸23周年前夕,大陸全國人大常委會6月30日以162票全票通過港版國安法,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簽署主席令,決定將「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法」列入「基本法」附件三,明確由香港特別行政區在當地公布實施。
「港版國安法」明確分裂國家罪、顛覆國家政權罪、恐怖活動罪、勾結外國或境外勢力危害國家安全罪的四類罪行和處罰,刑期會按嚴重程度分級,輕微罪行可判三至十年,嚴重罪行最高可被判處無期徒刑,但法例不具追溯力。
港版國安法通過的同時,美國商務部隨即宣布暫停香港特殊出口地位,尤其不再豁免出口管制,將香港視為中國。美國眾議院同日一致通過「香港自治法」(Hong Kong Autonomy Act),授權華府制裁與打壓香港示威的中國官員有交易往來的銀行。
五、中共「十四五」規劃建議
即將到來的2021年,中國大陸除有「十四五規劃」開局實行之外,更將逢上中共建黨百周年,因而其無疑是大陸經濟體系承先啟後的重要年分。其中一個觀察點可留意,今年的「十四五規劃」是中共首次沒有公布國內生產總值(GDP)的量化增長目標。
這項新的五年規劃當中,簡言之就是以「科技自立自強」作為發展戰略支點,輔以打造堅實的「國內大循環」經濟格局。
美中大打科技戰,中國半導體事業頻頻遭美國「卡脖子」, 為此,十四五規劃要讓「科技自立自強」方針掛帥。 華為創辦人任正非日前坦言,大陸晶片設計已步入世界領先,華為目前積累了很強的晶片設計能力,但大陸晶片產業仍存在不少等問題,並認「晶片的製造世界第一在台灣」。
大陸經濟過往走的是依託「蘇聯老大哥」等外部世界的「國際大循環」路線,下個五年大陸經濟將首度發展「內循環」經濟模式,意味著中國即將從「世界工廠」邁向「世界市場」。
六、地表最強IPO 螞蟻上市暫停
萬眾矚目全球最大IPO、原定11月5日大陸和香港兩地上市的螞蟻集團,該集團實際控制人馬雲一席話突然風雲變色。在大陸四大金融監管機構11月2日約談馬雲等螞蟻高層後,上交所3日晚間突然宣布暫緩螞蟻集團在科創板上市,稍後螞蟻也在港交所公告暫緩H股上市。上市觸礁一傳出,阿里巴巴股價旋即受累,阿里巴巴美股3日開盤後重挫近10%至281美元。
這個號稱「地表最強」的螞蟻集團IPO,如今不僅面對眾多海外投資人喊告,也還看不到螞蟻重新申請上市的時間表。
七、大陸收緊互聯網監管
在中國每年的消費大戲--「雙11」前夕,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公布「平台經濟反壟斷指南」,其中宣達對不公平交易、禁止壟斷等四大重點。
徵求意見稿公布後,市場解讀是衝著電商巨頭而來,相關個股11月10日紛紛大跌,阿里巴巴港股跌5.1%,京東重挫8.78%,騰訊跌4.42%,美團更崩跌10.5%。
八、國企信仰崩塌
河南省大型國有煤企永煤控股,其主要股東為河南能源化工集團,實際控制人為河南省國資委,為「根正苗紅」的大型國企。在11月驚爆債券違約,多檔國企美元債12日持續遭到拋售。
而這也是繼遼寧華晨汽車、瀋陽盛京能源後,又一地方國企的債券毫無徵兆違約,暴露地方國企信用風險。對於大陸近月信用債連環爆,大陸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金融委)主任劉鶴祭出重話,將嚴處惡意轉移資產、挪用發行資金的各類「逃廢債」行為,強調絕對「零容忍」,以保護投資人合法權益。
投資者往往對中國大陸的國企充滿信心,相信無論國企遇到怎樣的財務狀況,只要背後的政府撐腰,官方永遠會陷入窘境的企業解圍,如今這波違約爆雷大大衝擊「國企信仰」。
九、RCEP簽署
歷時八年的漫長談判,東協十國與中國大陸、日本、韓國、澳洲及紐西蘭五國在11月15日簽署「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這項自貿協定覆蓋全球總人口的3成,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超級經濟圈。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表示,RCEP得以簽署,表明「多邊主義和自由貿易才是正道」。
協定生效後,未來10年內,區域內享有零關稅的貨物貿易產品數量將逾九成以上,影響至鉅,勢將改變全球經貿格局,也引起台灣當局的高度警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