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外新聞 / 國外新聞 / 中國海警艦駛入釣魚臺 與日巡邏船對峙

中國海警艦駛入釣魚臺 與日巡邏船對峙

二月初中國通過《海警法》,16日清晨,中國海警局2艘海警艦駛入釣魚臺附近日本認為是「領海」的區域,在大正島東南偏南約22公里的海上,做出試圖接近一艘日本航行中漁船的動作。日方在漁船周圍部署了巡邏船,確保了漁船的安全。中國學者稱以《海警法》為契機 推進海上執法合作。

日媒報導,16日上午一度有4艘中國海警船同時停留在釣魚台(日本稱「尖閣諸島」)周遭海域,日本視為「侵入領海」,其中1艘中國海警船似乎有配備像是大砲的武器。

日本漁船(排水量9.97噸)上乘有4人,而中國海警局的海警艦中有一艘搭載了類似機關炮的裝置。

2020年5月以後,相繼發生日本漁船在釣魚島水域進行捕魚作業時遭中國海警艦追逐的動向,這一年5月、7月、8月、10月、12月等多次發生中國海警局海警艦接近日本漁船的現象。

中國允許海警局使用武器的《海警法》2月1日施行後,海警艦從2月6日開始進入釣魚島附近日本認為是“領海”的區域,2月6日,在南小島以南約22公里的海上,海警艦把船頭朝向漁船,做出了試圖接近的動作。

14、15日也發生同樣事態,而15日和16日分別是不同的日本漁船和不同的中國海警局的海警艦。日本第11管區海上保安總部(那霸)15日發布消息稱,兩艘中國海警局船隻下午1點半左右起駛入尖閣諸島(中國稱釣魚島)周邊日本領海,在南小島東南偏南約22公里海上對正在航行的一艘日本漁船做出了試圖接近的動作。外務省消息人士透露,已向中國政府提出嚴正抗議,要求海警艦迅速離開。

外務省16日上午也就海警艦駛入日本認為是「領海」的區域向中國政府提出嚴正抗議,要求迅速離開。

16日的海警局海警艦進入釣魚島水域,是中國海警局的海警艦今年第7天駛日本認為是「領海」的區域,也是日本外務省連續三天因為中國海警艦進入日本認為是「領海」的區域,並試圖接近日本漁船向中方提出嚴正抗議。

國民黨今天(17日)則表示,中、日政府均應自我克制,不升高對立及武裝行動,避免危及區域和平與穩定。

國民黨今天上午發出聲明指出,無論是中國大陸或日本政府均應自我克制,不升高對立及武裝行動,避免危及區域的和平與穩定;無論是從歷史文獻,或是以地理與法理觀之,釣魚台列嶼主權歸屬於中華民國,此事實毋庸置疑。

國民黨表示,釣魚台列嶼附近水域也是台灣漁民重要作業地點,民進黨政府不該自我噤聲、消極無為,而應堅持「主權在我、擱置爭議、和平互惠、共同開發」的立場,以實際行動捍衛台灣的主權與漁權。

國民黨指出,民進黨政府應積極向國際社會重申台灣和平主張釣魚台列嶼主權,切勿只會將中華民國護照的Republic of China象徵極小化,以及在海巡署艦隻外加塗Taiwan,卻不敢在釣魚台議題展現真正愛台灣、顧漁權、護主權的行動與決心。

以《海警法》為契機 推進海上執法合作

中國《海警法》2月1日實施後,引發外界質疑中國海警可能成為「第二海軍」。閆岩日前在「環球網」撰寫題為〈抹黑中國《海警法》無益海上安全合作〉文章表示,中國《海警法》有關武力使用和警械、武器使用的規定,並無違反國際法規則,且國際法並未禁止在爭議海域的執法活動中使用武力。妖魔化《海警法》無助於增進中國與有關國家之間的互信和執法領域的合作,也對地區和平穩定無益。

閆岩指出,中國海警兼具行政執法和武裝力量雙重屬性,與世界許多國家海上執法力量屬性相似。例如,美國海岸警衛隊是美國武裝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世界上規模最大、武器裝備最先進的海上執法力量。澳大利亞海岸警衛隊,戰時也受澳大利亞國防軍直接領導。

她強調,中國《海警法》有關武力使用和警械、武器使用的規定,既沒有違反國際法規則,也沒有超出當前國家實踐的現狀。實際上,中國海上執法力量從未在周邊海域對正常作業的別國普通漁民使用武力,即便是在爭議海域針對非法捕魚的別國漁民採取執法活動,也是保持高度克制,僅採取最低限度的執法措施。

閆岩認為,某些國家和習慣抹黑中國的媒體不應總是奉行「雙重標準」和戴著有色眼鏡看待中國,一方面在《海警法》尚未出台時竭力指責中國海上執法缺少法律監督,另一方面又刻意歪曲、誇張解讀中國《海警法》中某些內容。國際社會應以《海警法》為契機,與中國相向而行,推進以法治和規則為基礎的雙邊或多邊海上執法合作,攜手構建國際海洋合作與治理新秩序。

來源:中時、法廣、中央社

註:閆岩為廣東工業大學學士、倫敦政經學院碩士、香港大學法學院博士,曾任職海南省外事僑務辦公室;主要研究方向為海洋法、海上安全及大陸周邊國家南海政策等,經常針對南海相關議題發表時評,是大陸南海問題研究的專家,現為中國南海研究院海洋法律與政策研究所所長。

引用來源:多元
國內新聞直播-TVBS

NHK NEWS LIVE

ABC NEWS LIVE

Bloomberg Global Financial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