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外新聞 / 國外新聞 / 大灣區融合發展樣本:東莞加快打造「最強大腦」

大灣區融合發展樣本:東莞加快打造「最強大腦」

作為全球的製造業基地,東莞2021年有望跨過萬億GDP門檻,成為廣東省第4個萬億城市。而在經濟快速發展的背後,東莞高等院校的匱乏一直令外界詬病。因此,近些年,東莞市也在積極謀求高等教育的跨越式發展。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出台以來,東莞的高等教育駛入發展快車道,這其中,最受矚目的是灣區大學的落地和加快籌建。就在上個月,東莞市大學籌建辦公室發佈灣區大學(松山湖校區)工程勘察設計招標預公告。按照此前的規劃,灣區大學將在今年正式動工。

中山大學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江表示,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中,對東莞的定位是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先進位造業中心。灣區大學的建設,有望補足東莞在創新領域的一塊短板。

根據規劃,灣區大學至少將投資100億元。在受訪專家看來,東莞舉全市之力打造「最強大腦」,足見其對高水平大學的渴求。而作為一所全新的高等學府,灣區大學要想在未來承擔起助推產業轉型升級和創新驅動發展的重任,必然需要全新的辦學理念和辦學思路。同時,灣區大學的建設,有望成為粵港澳大灣區融合發展的一個新樣本。

灣區大學建設提速

隨著《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的出台,籌建「灣區大學」的呼聲也越來越高。而灣區大學落戶在何處,也引發了外界的諸多討論。直到2019年5月,在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媒體峰會上,東莞市市長肖亞非首次透露:國家已經初步同意,在東莞濱海灣新區設立一所高質量、高水平的大灣區大學。

此後,東莞市正式啟動灣區大學的籌建工作,力爭做到「高起點謀划、高格局定位、高水平建設」。

進入2020年,灣區大學的籌建工作明顯提速。東莞市大學籌建辦負責人向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介紹,2020年5月,明確了灣區大學創校負責人。目前,創校負責人正牽頭組建創校團隊,部分人員已到位開展前期工作。

上述負責人介紹,為強化組織領導,由東莞市和省教育廳主要領導牽頭的灣區大學籌建工作領導小組已經成立,為推進灣區大學建設提供堅實保障。另外,成立了包括王恩哥院士在內的20多名著名專家學者組成的灣區大學專家諮詢委員會,廣泛聽取專家學者意見建議,提高政府決策民主化、科學化水平。

通過對灣區大學選址地塊開展多次實地調研,結合學校辦學思路,東莞市明確灣區大學開展「一校兩區」建設,同步在松山湖高新區和濱海灣新區威遠島設立校區。今年1月15日,東莞市發佈灣區大學(松山湖校區)工程勘察設計預審公告,校園設計工作正式啟動。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了解到,按照規劃,灣區大學將於2021年動工,2022年將先行開展人才培養,2023年完成松山湖校區教學區建設並實現招生辦學。從規劃可以看出,灣區大學建設的每一步都爭分奪秒。

構建現代高校治理體系

作為一所全新的高校,灣區大學如何培育起自身的辦學理念和辦學特色,考驗著各方的智慧。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了解到,灣區大學將探索構建現代高校治理體系。

2020年7月,廣東省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了《灣區大學辦學初步方案》,明確了灣區大學的辦學定位,著力打造成為以理工科起步的新型研究型大學。

對於灣區大學的辦學思路,東莞市大學籌建辦負責人向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介紹,圍繞上級關於新機制高起點開展籌建工作,探索建立開放辦學,創建一流研究型大學的有關要求,結合粵港澳大灣區和東莞市科研資源聚集、產業基礎雄厚等優勢,灣區大學將積極整合資源,著力推動開放辦學,以服務、支撐和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產業變革和經濟社會發展。

辦學理念的踐行需要相應制度的配套。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了解到,灣區大學將構建現代高校治理體系,賦予校長充分辦學自主權,並建立學校理事會,引入相關領域、行業精英力量參與,提高大學管理諮詢團隊的專業性和影響力。

未來,灣區大學將創新教學組織架構。學校將構建更加扁平化的管理模式和更加靈活的教學組織模式,聚焦物質科學、先進工程、生命科學、新一代信息技術等方向,集中力量開展前沿科技融合及創新研究。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了解到,灣區大學還將實施跨學科項目式教學。注重學生獲得知識的整體性,使各類專業理論知識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相互聯結並有機整合。由「科教產合作共同體」向學生提供現實場景的研發項目和產業項目,通過實踐教學串聯學生的整個理論學習過程,構建從知識體繫到能力體系、從單一結構到多元融合、從書本問題到真實場景的全新課程體系。

在考核體系方面,灣區大學將建立「過程與結果並重」的多元化考核體系。引進教師、學生、家長、企業、科研機構等主體共同參與考核過程,結合學習和實踐過程,考核學生溝通能力、實踐能力、終身學習能力、分析與解決問題能力以及合作精神、創新意識等綜合素質。

探索建立創新合作鏈條

今年的東莞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加快推進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先行啟動區建設,全面深化與中科院、國內高校的戰略合作,推動形成大科學裝置的集聚協同效應,努力打造原始創新策源地。

東莞市大學籌建辦負責人向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介紹,今後,灣區大學在重視理工科基礎研究和教育的同時,將充分融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先行啟動區建設,結合散裂中子源、松山湖材料實驗室等大科學裝置、新型研發機構以及龍頭科技企業資源,建立「學校+大科學裝置(科研機構)+龍頭科技企業」的「科教產合作共同體」,構建人才培養、基礎研究、成果轉化全過程合作鏈條。

對於與灣區大學的合作,東莞的一些科研機構充滿了期待,北京大學東莞光電研究院就是其中一家。「未來,光電研究院將和屬下(含孵化)企業共同致力於光電科技成果轉化,加速在東莞構建第三代半導體產業鏈。」光電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張國義說,希望未來能夠在灣區大學建設光電領域的研究院,為東莞科技創新和產業升級再添動力。

廣東省政協委員、中國未來投資集團董事長林至穎一直對大灣區人才培養保持密切關注。今年的廣東省「兩會」,林至穎就針對灣區大學建設提交了一份提案。

林至穎在提案中建議,灣區大學的研究主題、教學課程和學生活動安排,應該圍繞大灣區產業升級所需的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完善共性基礎技術供給體系,實現更多從「0」到「1」的突破。

對於灣區大學未來的發展,林至穎也強調了開放辦學的重要性。他認為,粵港澳大灣區強調的是融合發展,而要想辦好灣區大學,也要集中整個灣區的力量。東莞有製造優勢,深圳有科技創新優勢,香港則能夠配套全球創新資源,只有通過合力辦學,灣區大學才能真正成為「最強大腦」。

引用來源:新浪新聞
國內新聞直播-TVBS

NHK NEWS LIVE

ABC NEWS LIVE

Bloomberg Global Financial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