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解晶片荒 擺脫亞洲依賴 半導體、電池都要「美國製造」
「我正在指示政府高級官員與業界領導者一同合作,找出半導體短缺的解決方案。」拜登表示,「國會已經通過了一項法案,不過他們需要……370億美元,才有辦法確保一切順利運作。」
《路透社》指出,美國政府已在《國防授權法案》中,納入提昇晶片產的相關措施,但仍需要另外的程序來撥款實行。
半導體產業協會本週也呼籲,「我們敦請總統與國會大舉投資國內的晶片製造與研究。」美國企業占全球晶片銷售額的47%,卻只占全球半導體產能的12%,相對地,台灣就占了全球半導體產能的22%。
對亞洲企業依賴太深,Intel、AMD共同呼籲推動「晶片國造」
2月中旬,以Intel前執行長鮑伯.史旺(Bob Swan)、AMD執行長蘇姿丰為首的多位半導體產業高管,就曾共同致信美國總統拜登,呼籲美國政府應大舉投資半導體產業,重啟「晶片國造」計畫。
有別於現在半導體工廠集中亞洲各國的現狀,美國曾是晶片生產重鎮,1990年時生產了全球37%的晶片。
這些半導體高管們認為,晶片的自造能力對美國經濟非常關鍵,同時也是拜登重振經濟的基礎,增加國內晶片產能可以促進經濟成長、就業及基礎建設,也可強化國家安全、增進供應鏈彈性,賦予美國應對未來挑戰的能力。
然而信中指出,美國在吸引晶圓廠方面競爭力不足,導致人工智慧、5G/6G、量子運算等前瞻技術的領導地位受到威脅,期望美國政府能夠在振興及基礎建設計畫中,納入推動半導體製造與研究的獎勵措施。
時隔不到半個月,拜登簽署行政命令,將在未來100天內對半導體、電動車電池、稀土與藥物4項關鍵產業供應鏈進行審查,釐清是否有過度依賴海外供應商的疑慮──特別是中國,並試圖增加國內產能。
此外,美國政府還將對國防、公衛、通訊、交通、能源及食品6大領域供應鏈單獨進行為期一年的審查。
「美國人民仰賴的商品或服務,永遠不該有短缺的問題,無論是汽車、藥物或食物。」拜登舉著手中的晶片說道,「我們該停止追趕了。」
車用晶片殷鑑不遠,福特疾呼美國應自造電動車電池
不單半導體業者疾呼製造洄游,福特執行長吉姆.法利(Jim Farley)也在本週表示,美國應對即將到來的電動車狂潮做好準備,電動車電池必須回到國內製造。
法利以目前令車廠水深火熱的晶片短缺為例,「我們現在就因為台灣(生產)的晶片,無法繼續我們的業務,這太過重要了。」穆迪投資者服務公司預估,今年車用晶片短缺可能導致福特的利潤大減3分之1。
如同晶片的現況,目前電動車電池絕大多數都被亞洲企業所把持,根據研究公司SNE Research的資料,全球前9大電動車電池廠商全都位於中國、日本、韓國三地,寧德時代更多年維持著電動車電池出貨量第一的寶座。
福特預計2025年時,將在電動車領域投資220億美元,日前更發下豪語,2030年前要讓歐洲販售的客車皆為電動車。因此能否穩定電池供應鏈,對這間有著百年歷史的車廠來說格外重要。
藥物方面也是如此,美國只有不到10%原料藥自產,進口的原料藥中,又有高達8成源自中國及印度。前美國總統川普去年也因此動用《國防生產法》,試圖推動底片巨頭柯達轉型為原料藥供應商。
美國這一切推動製造洄游的行為,都歸因於2019年末爆發的新冠狀病毒(Covid-19,俗稱武漢肺炎)。這起浩劫喚醒了人們對美國製造業真空的危機意識,儘管明面上美國銷售產品賺取了最多利益,但產品的命脈卻把持在他國、甚至競爭對手(中國)手上。
這樣的輝煌譬如建立在流沙上的高塔,隨時可能坍垮。
引用網址: 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61515/biden-tsmc-chip-supply-ch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