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外新聞 / 國外新聞 / 拜登醞釀數兆美元基建支出

拜登醞釀數兆美元基建支出

在美國國會準備通過拜登政府的1.9兆美元刺激法案之際,拜登政府及其在國會的民主黨盟友正蓄勢待發,準備推動他們的下一個立法優先事項:數兆美元的基建法案。

一些民主黨人希望,一項全面的基建法案將獲得兩黨支持,不像1.9兆美元刺激方案,後者很可能在未能爭取到任何共和黨贊成票的情況下獲得國會通過。

但是,既要實現總統在乾淨能源和種族平等方面的雄心,又要擬定對共和黨人有吸引力的立法,來翻新美國國內年久失修的橋樑、道路和寬頻網路,這對拜登政府來說可能有難度。

近日,拜登與兩黨立法者、工會領袖和政府官員都開了會,討論基建方案的大致框架。國會民主黨人表示,他們預計,拜登將在簽署刺激方案、使其成為法律後馬上推進這件事。

「他希望儘快動手,」眾議院運輸和基礎設施委員會(House Committee on Transportation and Infrastructure)主席、民主黨人彼得•德法齊奧(Peter DeFazio)上周在白宮開會後表示,「他希望復甦方案有很大的規模,他覺得這是其關鍵。」

德法齊奧提出,國會可以通過所謂「協調」程序來通過基建法案;民主黨在沒有任何共和黨人支持的情況下在參議院通過刺激法案,憑藉的正是該程序。

阻撓議事(filibuster)規則意味著,正常情況下立法至少需要60名參議員的支持,但「協調」程序讓民主黨能夠在兩黨各佔50席位的參議院通過法案,因為副總統賀錦麗(Kamala Harris)可以在需要時投下打破僵局的關鍵一票。

然而,曾對刺激法案的某些內容堅持己見的溫和派民主黨參議員喬•曼欽(Joe Manchin)表示,他不會支持沒有任何共和黨人贊成的基建法案。

「我不會支持一項在我們開始嘗試之前,就把他們完全排除在外的法案。」曼欽在最近接受新聞網站Axios採訪時表示。

曼欽表示,他願意支持一項至多4兆美元的基建法案——只要該法案通過增稅買單。他相信,這樣一項法案可以爭取到多達10名共和黨參議員以及整個民主黨黨團的支持,使其能夠按照正常的參議院規則獲得通過。

一項全面的基建法案將包括斥巨資翻新高速公路、橋樑以及給排水管道,並將寬帶網路擴展到農村地區。

上周,美國土木工程師學會(ASCE)對美國基礎設施給出「C-」評分,稱美國需要在未來10年期間支出2.8兆美元,以翻新其公路和鐵路。

儘管有些項目可能會獲得共和黨人的支持,但拜登的另一個願望將被證明更難推銷,即利用該法案幫助拜登政府,通過增加電動汽車充電站數量等方式,實現到2035年消除電力部門碳排放的目標。

通過擴充可持續住房和推廣公共交通來改善種族平等,也可能被證明難以贏得一些共和黨人的支持。

基礎設施支出——以及大型基建項目將會創造的就業機會——得到公眾的廣泛支持;一些共和黨人也表示,他們將支持一項聚焦於公路和寬帶的範圍狹窄的法案。

但他們也為自己的支持設定了限度,表示對如何為這樣一項法案買單感到擔憂。拜登在競選期間暗示,可以通過對公司和富人加稅來籌集資金,但拜登圈子裡的某些成員主張,增加赤字支出將使拜登政府能夠更快行動。

布魯金斯學會(Brookings Institution)高級研究員、曾擔任比爾•克林頓(Bill Clinton)總統的國內政策助理的比爾•高爾斯頓(Bill Galston)表示,拜登政府應考慮將基建方案分拆為一系列單獨的較小法案,包括一項聚焦於兩黨都支持的推廣寬帶的法案。

「把得到廣泛支持的部分放在一項大法案中,讓它們推動整列火車的想法——我不認為行得通。」高爾斯頓補充說。

高爾斯頓表示,在沒有共和黨人支持的情況下推動通過了1.9兆美元的龐大刺激法案,這件事也許給了一些民主黨人信心,讓他們認為自己能夠使用相同的方法,推動通過基建法案。

他表示,他們也許以為「既然他們通過了一項大法案,他們可以再來一遍——而且如果他們不得不只依靠民主黨人的支持這麼做,他們也不在乎」。

但高爾斯頓警告說:「他們很可能應該再考慮一下」。

進步派民主黨人不同意這種看法,他們辯稱,拜登政府收窄其基礎設施雄心的範圍——尤其是在氣候和種族平等方面——將是愚蠢的。

自由派智庫「美國進步中心」(Center for American Progress)的基礎設施政策主管凱文•德古德(Kevin DeGood)表示,民主黨人已經從歐巴馬的總統任期吸取了兩個重要教訓。

第一個教訓是,歐巴馬2009年的經濟刺激方案規模太小;這促使他們這一次決定推動通過1.9兆美元的大手筆法案。

第二個教訓是,他們等不起;在參議院中尋找願意投贊成票的共和黨人是徒勞的。

「你不能……無限期追逐在你眼前晃來晃去的兩黨支持『胡蘿卜』——如果那意味著要六個月、一年甚至一年半時間,而協議最終仍無法達成。」德古德表示。

引用來源:FT
國內新聞直播-TVBS

NHK NEWS LIVE

ABC NEWS LIVE

Bloomberg Global Financial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