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復甦掩蓋了世界分裂的危險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和世界銀行(World Bank)最近幾次會議的重大消息是,世界經濟復甦的速度甚至比6個月前預期的都快很多。但全球經濟總體的復甦掩蓋了全世界人民正在經歷的事情。無論在各國內部還是國與國之間,處於劣勢的國家和人群似乎都將遭受最緩慢的復甦。而且,這座分裂的房子可能無法繼續矗立:目前正在發生的事情——首先是疫苗在全球的緩慢鋪開——將讓大家的前景都變得更加糟糕。
IMF最新預測的一個醒目之處是,目前預計2019年至2022年期間全球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DP)累計增長率僅比2020年1月時的預測差3個百分點。這比去年的差6.5個百分點和今年預計的差4個百分點都要好得多。這就描繪了一幅世界經濟復甦強勁且好於預期的畫面。
但更醒目的是差別。據預測,2019年至2022年發達經濟體的人均GDP累計增長率僅比2020年1月預計的低1個百分點。但在新興市場和低收入發展中國家,人均GDP增長率預計將遭受的打擊幅度將分別為4.3個百分點(不計中國為5.8個百分點)和6.5個百分點。對那些富裕者,其財富將被歸還;但對那些貧窮者,就連他們僅有的一點點所得也會被奪走:今年1月世界銀行報告稱,由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即2019冠狀病毒病),去年極端貧困人口增加了1.19億至1.24億。鑒於這些可怕的預測,這場災難似乎不太可能很快逆轉。
實際上,IMF現在預測發達經濟體和中國在經濟上基本將毫髮無損地擺脫這場危機,美國經濟體量甚至會略大於此前的預測,而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將遭受巨大而長期的打擊。但請記住,三分之二的人類生活在後兩個地區。
這與2007-09年全球金融危機之後的情況正好相反。一部分是因為那場危機起源於高收入國家,另一個原因是2009年中國的強勁復甦。但造成這一差異的最大原因是高收入國家有能力應對這場衝擊,也使用了這種能力,它們所採取的方式沒有幾個國家能做到——中國是主要的例外——富裕國家可以通過特殊的財政和貨幣政策來緩和經濟和社會打擊,它們還可以快速地研發、生產和運送疫苗。
根據IMF的《財政監測報告》(Fiscal Monitor),「在過去12個月里,各國宣布了16兆美元的財政行動」。但其中大部分是在發達國家。從2019年到2020年,發達經濟體的財政赤字與GDP之比上升了8.8%,至11.7%。到2021年,這一比例仍將處於10.4%。在新興經濟體,2019年至2020年期間,財政赤字與GDP之比上升了5.1%,至9.8%。但在低收入發展中國家,這一比例僅上升1.6%,至5.5%。《財政監測報告》還強調,「發達經濟體和幾個新興市場經濟體的赤字增加,是由於支出增長和稅收收入下降,二者變動幅度大致相當,而在許多新興市場經濟體和低收入發展中國家,赤字增加主要是由於經濟衰退導致稅收收入下降」。
認為發達經濟體理所當然會強勁復甦,是不明智的。抗現有疫苗的病毒新變種席捲全球是有可能的。事實極有可能證明,短期內重新開放邊境是不可能的。另一個可能最終被證實的事實是貨幣和財政政策可能過於強勁,尤其是在美國,正如拉里•薩默斯(Larry Summers)所稱,從而導致通脹、通脹預期和實際利率大幅飆升。如果確實如此,這將迫使政策制定者猛踩剎車,並可能在國內外脆弱的借款人中引發債務危機。
此外,即使高收入國家、中國和少數其他國家的經濟確實強勁復甦,許多新興和發展中國家可能仍將面臨巨大困難,原因包括疫苗的鋪開過程極其緩慢、在管控債務上存在問題、貧困加劇造成的壓力以及政策空間有限。依賴旅行和旅遊業的經濟體將發現復甦尤其緩慢,特别是如果繼續出現新變種的話。而對解決上述問題毫無幫助的是,許多政府或是腐敗,或是效率低下,或者兩者兼而有之。這一點始終很重要。在像現在這樣的反常時期,這一點就更加重要了。
對富裕國家的政策制定者來說,最愚蠢之事莫過於感覺能鬆一口氣了,把目光從他們面臨的全球挑戰上移開。實際上,他們必須盡一切努力在明年年底之前讓全世界接種疫苗,並在必要時支持為所有人開發加強疫苗。他們必須盡一切努力,確保所有國家都擁有應對這些衛生和經濟衝擊所需的資源。他們還必須竭盡所能,確保如果出現債務危機,他們知道誰是債權人——無論是官方的還是私人的——以及如何應對接下來的談判。
最後同樣重要的是,他們必須從這一大流行病中吸取教訓。到目前為止,它已造成300萬人死亡,並造成了巨大的經濟衝擊。下一場大流行病沒準在這兩個可悲的方面都更加糟糕。在一個疫病肆虐的世界裡,那些假定會安全的島嶼並不會獨自繁榮。
引用網址: https://big5.ftchinese.com/premium/001092236?exclus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