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首次出訪 出席G7 北約峰會 美俄峰會
七國集團可溯源於上世紀70年代,由當時世界上舉足輕重的最大經濟體組成,包括美國、加拿大、英國、法國、德國、意大利和日本。七國集團組建的初衷就是協同美國與盟國,監督與維護世界經濟秩序與發展。
然而,至少今年康沃爾峰會議程已經顯示,七國集團在發揮維護世界經濟秩序的功能同時,也再度開始希望起到維護世界安全秩序的公能。據悉,七國集團在冷戰期間也曾頻繁就維護世界安全秩序採取共同立場。
在此前為峰會打前站的七國外長會議期間,各國外長已經為峰會的主題定制框架,其中俄羅斯的軍事威脅、緬甸軍政府政變後鎮壓民眾抗議,以及中國恐嚇台灣和新疆再教育營的人權問題話題也被列入峰會議程。
分析認為,對於英國和歐洲盟國來說,俄羅斯的威脅相對更受到關注,而美國、日本方面則可能更希望能與盟友一起,增強民主世界如何長期應對中國「任意、脅迫性的政策和做法」的能力。
法新社報導,拜登將先前往英國。G7將於11日到13日在英格蘭西南端海濱度假勝地卡比斯貝(Carbis Bay)舉行峰會。
拜登接下來的行程很緊湊,他將在溫莎城堡(Windsor Castle)拜會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接著飛往比利時布魯塞爾與北約軍事聯盟和歐盟舉行峰會,16日在瑞士日內瓦會見蒲亭(Vladimir Putin),為此行劃下句點。
全球正努力走出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陰霾,拜登這趟外交馬拉松行程,正是為了找回美國亟需的領導地位。
拜登此行目的除了促進捐贈疫苗給窮國、振興後疫情時期經濟的眼前挑戰外,還著眼於更重大的任務,即強化民主國家之間略為破裂的關係,以對抗俄羅斯和中國。
拜登出訪前投書「華盛頓郵報」,文章提到:「這是我們這個時代的定義問題。」
拜登說:「影響上一世紀甚鉅的民主聯盟及制度能否證明其對抗現代威脅和敵手的能力?我相信答案是肯定的。我們本週有機會在歐洲證明此事。」
美國前總統川普執政4年期間與獨裁者互相示好,對多邊主義嗤之以鼻,而拜登的主張象徵美國重返傳統的世界觀。
拜登此行的精心安排將強化這個訊息,也就是在拜登與蒲亭會談之前,先展示美國參與多項聯盟的軍事與經濟力量。
白宮國安顧問蘇利文(Jake Sullivan)說:「他(指拜登)將在處於有利位置的情況下出席這場會談。」
此次G7峰會將考驗拜登的「美國回來了」外交口號。美國盟友在歷經川普時代的失望後,正期待看到美國展現實質性和持久的行動。拜登5日在《華盛頓郵報》發表署名文章寫道,「在這個全球不確定時刻,世界仍在與百年一遇的大流行病搏鬥,此次行程是為了實現美國對盟友和夥伴的更新承諾。」
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7日晚間在布魯塞爾向記者表示,拜登的歐洲之行將表明,多邊主義撐過了川普執政的這幾年,並為跨大西洋合作創造條件,以便共同應對從中國和俄羅斯到氣候變化等諸多挑戰。他表示,「多邊主義回來了」不僅僅是口號,它需要採取全球性辦法來解決問題,無論是新冠疫苗的供應鏈,還是數位時代更公平的企業稅。
拜艾會將成 美土關鍵會晤
G7峰會結束後,拜登將轉往比利時布魯塞爾,參加14日的北約組織成員國領導人峰會。米歇爾和歐盟執委會主席馮德萊恩則將於15日會見拜登。
參加北約峰會期間,拜登亦將與土耳其總統艾爾多安私下會晤。艾爾多安堅持向俄羅斯購買S-400防空系統,不但激怒華府,也可能破壞北約盟國內部關係,「拜艾會」將是美土這兩國北約盟邦之間的一場關鍵會晤。
日內瓦會普丁 成果難料
16日,拜登預定赴日內瓦與普丁會面,這將是拜登上任以來兩人首次面對面會晤。一些觀察人士說,拜登政府試圖穩定與莫斯科的關係,以便集中精力應對中國的威脅。但最近,全球最大肉類加工商JBS遭勒索軟體攻擊,白宮指駭客可能來自設在俄羅斯的犯罪集團,加上日前白俄羅斯政府迫降一架瑞安航班以逮捕異議記者普羅塔西維奇後,普丁對白俄提供金融支持,這些事件皆促使美方考慮對俄採取更嚴厲的行動。
美國總統拜登啟程前往歐洲,展開他上任後首次出訪行程,第一站來到英國,10日與英國首相強生會面,兩位領袖同意簽署新版《大西洋憲章》(Atlantic Charter),為11日登場的G7峰會暖身。拜登的歐洲行被解讀為意在團結歐洲盟友及其他民主國家,對抗中俄等威權主義勢力的威脅。
拜登周四在本屆七大工業國峰會召開地康瓦爾(Cornwall)與英相強生會面。在周五峰會揭幕前夕,兩國同意簽署新《大西洋憲章》,強化雙方的貿易、旅遊與科技的合作關係。
《大西洋憲章》是1941年英國首相邱吉爾和美國總統羅斯福共同發表的政策聲明,擘劃二戰後的目標願景。原版憲章強調促進民主與自由貿易。
多年來呼籲強化美國同盟關係的拜登,這8天歐洲行的主要任務之一,提倡美國在鞏固西方自由秩序上的領導地位。拜登這幾天將陸續與自由秩序的中流砥柱會面,包括七大工業國(G7)、歐盟、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
已被美國視為頭號競爭對手的中國,以強勢的經濟表現證明走出新冠疫情低潮,它又是世界多國主要的貿易夥伴,挾此優勢意圖擴張其影響力,挑戰美國的經濟霸權地位。
至於另一個威權主義代表俄羅斯,是德國及其他歐洲國家仰賴的天然氣出口大國,近來還在與烏克蘭的邊界大秀軍事肌肉。
但拜登前任的川普政府,一再批評北約盟國在防務支出上貢獻不夠多,也和G7其他成員國多有齟齬,部分歐洲及亞洲盟友質疑美國,是否能長期鞏固彼此的結盟關係。
美國與盟邦在處理對中俄的關係上也存在分歧。日本已表明會敦促G7峰會,針對中國在東海擴張勢力及對待維吾爾族爭議發表強硬聲明。
英國等國雖也對中國人權問題提出批評,但英國今秋將在蘇格蘭格拉斯哥(Glasgow)主辦氣候變遷會議,需要北京方面的支持。因此英國官員表示,預料今年G7的聯合聲明,不會指名道姓譴責中國,以模糊的理想概念強調民主價值的可能性較高。
有分析認為,美國和盟國幾乎肯定會在峰會公報中對中國在新疆的人權問題、對台灣政策,以及俄羅斯對烏克蘭的威脅等問題提出批評,但是否會公布具體行動計劃則仍應觀察。
也已經有批評人士指出,七國集團迄今為止除嚴厲批評中國和俄羅斯之外,幾乎沒有公布任何具體制裁舉措,因此很可能是七國內部仍在對應兩個大國的立場上存在分歧,未能完全達成一致。
據悉,與會各國已經積極凖備推出一項替代性基礎設施計劃,以便與中國的「一帶一路」(BRI)計劃競爭,向發展中國家提供發展與建設基礎設施的支持,對抗中國在全球的影響力擴張。
中國官方數據顯示,「一帶一路」計劃目前在全球五大洲已與140多個國家和地區簽署BRI合作協議,而中國2013年以來在海外的投資已花費近七千億美元。
早些時候已經有智庫向美國國會外交委員會提交報告,建議華盛頓聯合盟國促進「高質量、環保和可持續性」的全球基礎建設發展項目,並確保發展中國家能夠「公平」參與。
七大工業國集團(G7)高峰會將於本月11日至13日舉行,日媒報導,會後宣言將首度明確提及「台灣海峽安定的重要性」,盼透過美日加上歐洲各國,遏止中國對台灣的壓力。
日本經濟新聞報導,5月的G7外長會議公報首度提及「重視台灣海峽和平及穩定的重要性,並且鼓勵和平解決兩岸問題。」日本與美國要求G7領袖峰會宣言也承襲此一基調。
另外,G7領袖峰會宣言也將提到,對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人權問題與香港情勢表達擔憂。
報導指出,本次G7峰會將特別針對中國相關問題召開會議進行集中討論,包括安全保障、經濟、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和氣候變遷等各種領域,也準備在此商討台灣問題。
G7峰會還邀請非成員國的澳洲與南韓與會,希望與這些國家確認對中國的基本態度,並靈活合作。
報導分析,美國總統拜登與同盟國家協商,描繪遏止中國海洋活動與侵害人權的戰略,日前舉行的美日、美韓領袖峰會都分別在聯合宣言提及台海,現在進一步在G7領袖峰會觸及此議題,希望成為主要國家共同抗中的象徵。
美國抗中戰略納入歐洲意義重大,歐洲各國因重視與中國的經濟連結,加上地理位置也與中國較遠,難以感受中國在安全保障上的威脅。相較於美國,歐洲各國對中國的批判相對克制,但因近期香港、新疆人權議題和疫情初期對應措施等,而提高對中國的警戒。
此外,台灣在經濟與安保上具有重要地位,是全球最大半導體生產地,若台灣出事將導致供應鏈混亂,影響汽車與電子設備生產等,造成產業政策上的風險,也在參與抗中方面推了歐洲一把。
加上中國長期主張「一個中國」,2022年是五年一度的中共全國代表大會,容易引起政治緊張,也成為G7 擔憂台灣情勢的背景之一。
日本近期已在多個國際重要場合提及台灣議題,如今年3月美日外交與國防部長安全保障協議委員會(2加2會談)後的聯合聲明,明載「台灣海峽和平與穩定的重要性」。
4月日本首相菅義偉與美國總統拜登雙邊峰會、5月日本與歐洲聯盟視訊領袖峰會的聯合聲明,都公開提及台灣海峽和平與穩定的重要性,並鼓勵和平解決兩岸問題。
5月的G7外長會議公報也表示,支持台灣有意義參與世界衛生組織(WHO)論壇及世界衛生大會(WHA),並重視台灣海峽和平及穩定。
來源:中國時報、聯合報、BBC、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