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外新聞 / 國外新聞 / 法國高等學院 培養菁英的搖籃

法國高等學院 培養菁英的搖籃

特派記者郭錦萍、林澔一
分析法國的競爭力能一直維持在全球領先群,原因之一是有一套獨特的菁英教育制度,專門培養高階文武官、企業主管。而且這套制度,是習自中國唐朝的科舉制度。

大家對法國的印象,多數是華麗建築、美食和名牌包,常忽略了法國是全球第五大經濟體;台灣包括空軍的幻象戰機、海軍的拉法葉艦、台北捷運的車體、華航長榮的飛機,都是購自法國,另如法國工程師的水準,在全球可是出了名的。

分析法國的競爭力能一直維持在全球領先群,原因之一是有一套獨特的菁英教育制度,專門培養高階文武官、企業主管。而且這套制度,是習自中國唐朝的科舉制度。

法國高等教育及研究部亞非部主任馬克莫卡(Marc MELKA)表示,法國在大革命之前就有為貴族而設的「大學」,這些學校是教會掌控、宗教人士授課。大革命打倒了貴族,也打趴了這個教育系統。一七八九年時,革命委員會認為百廢待舉的國家,需要一群學有專精的人來領導,當時有人提到中國唐代的科舉制度,透過層層考試選才的設計,造就了大唐盛世,法國模仿自中國科舉的菁英教育制度—「高等學院」從此誕生。

挑選學生 口試加筆試

這個制度走了兩百多年,學制多少有些修正,但選擇菁英學生的方式變化不大,就是嚴格的口試加筆試。

今日的法國失業率不低,但高等學院畢業生根本沒有找不到工作的困擾,因為他們大多數還沒畢業,大企業就搶著要,政府單位也會提供許多職缺給他們挑選。

 

巴黎高等理工是法國最頂尖的理科學校,隸屬於國防部。學校非常重視體育課程,學生們在專業的場館內接受不同的體育訓練。 特派記者林澔一/法國攝影
直屬法國國防部的綜合理工( Ecole Polytechinique)是公認法國理工科研之首。校區位於巴黎近郊Palaiseau的EP,一百八十六公頃的校地大到有湖泊、森林,但每年只招收五百名大學生,就算把博碩士班都算進來,全校學生不過二千六百人,連台大十分之一都不到。

 

師資邀請 頂級科學家

EP的學務副校長法蘭克帕卡( Frank Pacard)是個知名數學家,也是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CNRS)院士。他表示,EP從一開始就是為培育研究能力的高等工程師而設,當時找的師資就是全法最知名的科學家。學校的這些傳統和目標,二百多年來沒有改變過。

教學特色 跨領域學習

 

巴黎綜合理工學務副校長法蘭克帕卡:學生必須廣泛學習,而非專注某一學科,因為「未來等著他們解決的問題,都不是單一學門知識就能解決。」 特派記者林澔一/法國攝影
帕卡表示,EP的教學有幾個特色,包括學生必須廣泛學習,而非專注某一學科,就算是必選課多一點的三年級,仍必須維持一定比率的跨領域學習。這麼設計的理由是,「未來等著他們解決的問題,都不是單一學門知識就能解決。」

 

台灣的師長對學生的要求,總是「用功讀書」。帕卡表示,「在EP,我們要求學生要大量運動,免得他們只會讀書。」

帕卡的話,一點都不誇張。EP大學部的學生每周有六小時的體育課,學生是以體育興趣分組,而不是依科系分班,這個設計是為了讓學生之間有課業以外及所屬年級之外的互動,培養社交能力也建立未來的人脈。校內各式運動場地專業程度,台灣為奧運選手設的左營訓練中心都比不上。

帕克表示,從EP出去的畢業生,多是部會重要官員、企業高層主管、軍隊將領,甚至是總統或CEO,「所以在學時,就應多了解社會各階層的生活,付出關懷。」所以一年級的學生,必須接受五個月的軍事訓練或參與NGO活動、公益活動。四年級學生則必須到其他國家或研究單位學習。

帕克說,這樣的安排看似很花錢,但若從EP學生畢業後對國家社會的貢獻,就知道這樣的教育投資「物超所值」。

國外學習 增加競爭力

EP國際關係行政長賈斯特拉斯基 Eglantine Jastrabsky表示,這是為了讓這些未來領導人,對其他國家、文化有更多了解,「這些學習經驗的累積,就是增加法國未來競爭力的養分。」

 

雖然巴黎高等師範學校學期已經結束,但一位學生還是坐在中庭花園裡認真的讀書。 特派記者林澔一/法國攝影
同樣是菁英高教,巴黎高等師範學校( Ecole normale suprieure)的氣氛完全不同。學校就位於巴黎市中心,一進十九世紀建造的主建築,跨過拱門,中庭有個安靜的玫瑰園、小巧的噴水池。花樹間隱約可看到園丁整理著花圃、石椅上看書的學生。

 

是這樣的學校,培育出十一位諾貝爾獎得主,法蘭西學院和法國科學院院士中,該校畢業生占了百分之廿五、百分之四十。

投資學生 幾不計成本

 

巴黎高等師範學校校長馬克梅查德:誰也不知道下一次科技大躍進會在何時發生,教育目的,就是為這未知、卻隨時會到的挑戰,準備好人才。 特派記者林澔一/法國攝影
巴黎高師校長馬克梅查德(Marc MEZARD)表示,巴黎高師的特色是所有學門都結合研究,學生須承擔研究責任:但因每個人研究的題目不同,所以學校給學生的教育內容「很個人化」,學生想上什麼課,校方會設法找老師。來自中國大陸的法國之音記者林祖強是巴黎高師的校友。他回憶,ENS對學生的投資幾乎是不計成本。

 

赴美研究 旅費學校出

他還說了個故事,為巴黎高師的教育方式做了最佳註解。當年他讀碩士班時,想要研究美國國會生態,結果老師們討論後,認為這個題目無法在法國做,於是幫他連絡了美國國會、國會議員,安排他到美國研究數月,從華府到國會議員的選區,所有旅費都由學校支付。

梅查德表示,有些人或許會認為像高師這類學校享有太多資源,但從實際分配的經費,或從畢業學生對法國文化、科學、政治所帶來的影響,就知道「我們沒多占便宜」。

他強調,法國政府對菁英教育的態度是,「我們要及早找出有天分、有科學研究能力的人,培養他們成為要帶領未來法國更強盛的領導者」。「誰也不知道下一次科技大躍進會在何時發生,我們的教育目的,就是為這未知、卻隨時會到的挑戰,準備好人才。」

不過也因為高等專業學院的畢業生,通常享有較高職位和薪水,法國社會也有批評的聲浪,或稱他們是「新貴族」。因為這些學生的父母,通常也是明星學校的校友,或教職員。弔詭的是,法國民意仍強力支持菁英教育制度,但要求招生必須更公平。

 

引用來源:聯合報
國內新聞直播-TVBS

NHK NEWS LIVE

ABC NEWS LIVE

Bloomberg Global Financial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