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外新聞 / 國外新聞 / 透視中共三中全系列之1-以更大勇氣承擔改革成本

透視中共三中全系列之1-以更大勇氣承擔改革成本

胡敏
大陸將進行全面深化改革,涉及現有利益格局重大調整,這必然會產生改革成本。與35年前不同,那時的改革從頭開始,讓各階層普遍受益。但到了今天,多層次利益格局已經形成,任何改革不再可能讓各方得益。一部分人所獲,就是他人所失。因此改革成為利益集團之間的博弈,形勢的複雜性前所未有。

大陸將進行全面深化改革,涉及現有利益格局重大調整,這必然會產生改革成本。與35年前不同,那時的改革從頭開始,讓各階層普遍受益。但到了今天,多層次利益格局已經形成,任何改革不再可能讓各方得益。一部分人所獲,就是他人所失。因此改革成為利益集團之間的博弈,形勢的複雜性前所未有。

習近平前不久在APEC演講中指出,改革之路從無坦途,各方面都要做好為改革付出必要成本的準備。背後隱含之意,對正處在轉型升級的大陸來說,必須以更大的勇氣和智慧,擔當改革的成本和風險。

權貴資本 阻礙改革

有學者把改革成本分解為實施成本、摩擦成本和適應成本。實施成本指實施改革而投入的資源,摩擦成本指利益集團反對和抵觸改革造成的損失,適應成本指新體制確立後為適應付出的努力。無論何種改革都需付出代價。

改革開放之初從農村開始,推進農村聯產承包制,解放農村生產力,本質上是還「地」於農民,付出的主要是實施成本。將土地資源的使用權和收益權進行部分讓渡,不斷減免稅收,增加各種農業補貼,讓利於農民。

企業改革亦同,經營自主權的擴大,讓企業和員工獲得更多利益,政府其實支付一定的稅利代價。1990年代後的國有經濟改革打破鐵飯碗,也犧牲了國有經濟職工的一部分利益,讓民營經濟更快成長。

1990年代,隨著大陸的日益開放,「三資」企業在沿海風起雲湧,政府以低勞動力成本、低資源使用成本招商引資,參與國際經濟大循環。90年代末加入WTO後,面對開放的國際市場競爭,所謂以開放倒逼改革,就是要不斷增加適應性成本。

大陸社會形態變得日益多元,社會層級、區域差距、利益分割問題十分明顯,近年來形成的權貴資本和日益固化的利益階層,又會阻礙改革進一步向縱深推進。大陸當今的改革,不再有經濟學意義上的「 帕累托最優」,摩擦成本將成為下一輪改革需要更多付出的代價。

可以預計,中共三中全會的新一輪改革,指向的是促進經濟轉型升級、促進城鄉一體化進程、促進公共服務均等化發展、促進社會更加公平正義。未來改革的實施成本投入將更大,摩擦成本支付更尖銳,適應成本支撐更迫切。

機會公平 民富民強

過去30多年改革的總體收益大於成本的普惠性改革在今後不會再出現,對一部分人來說,很可能還是絕對負收益;而且下一階段的改革將是全面、全方位改革,這些改革都要支付很大成本。

對此,一是要選對改革的方式和方法,確定恰當的改革目標。這30多年改革進程成績很大,但正如上面分析的,代價也不小。所以,此後的改革正如習近平所言,既要大膽探索、勇於開拓,也要穩妥審慎、三思而後行。

二是要繼續正確把握改革、發展、穩定的關係,要考慮在經濟周期的恰當時機選擇突破點。特別要考量民眾對改革的承受能力,不能讓改革的代價由弱勢群體來承擔。強勢利益集團需要給社會必要的利益讓渡,給弱勢群體更多的利益補償。這不是搞均貧富,而是要著力機會公平,促進民富民強。

三是切莫瞻前顧後、畏縮不前。改革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改革要讓廣大民眾受益,獲取最大經濟社會發展收益,讓民眾參與,尊重民眾的選擇和首創精神。

(作者為大陸國家行政學院研究員)

引用來源:旺報
分類: ,
國內新聞直播-TVBS

NHK NEWS LIVE

ABC NEWS LIVE

Bloomberg Global Financial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