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新聞
在伊朗,川普的恐嚇又一次失敗了
編按:保羅•克魯格曼於紐約時報發表的評論提及,國際危機通常會導致對國家領導人的支持激增,至少一開始是如此。這種事顯然正在發生。就在幾周前,這個國家的領導人還面臨著公眾的強烈不滿,以至於他對權力的掌控似乎處於危險之中。如今,卡西姆•蘇萊曼尼(QassimSuleimani)的遇刺改變了局勢,激起了一股愛國主義浪潮,極大地鼓舞了掌權者。 閱讀全文
中美從G2走向分道揚鑣的背後
編按:日經中文網特約撰稿人 柯隆指出,雖然中國人喜歡説一山不容二虎,但幾年前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面對世界老大還是放下身段,建議跟美國共同分享世界領導地位,正所謂G2。 閱讀全文
澳洲野火釀生態浩劫 近5億隻動物喪命
澳大利亞森林野火肆虐,從去年9月持續至今,燒毁面積相當於丹麥,已經造成24人死亡。科學家預估,全國可能有數十億動物葬身火海,生態系統在數十年內都無法恢復。 閱讀全文
中國視角:構建中日韓「新三角」
編按:第八屆中日韓領導人會議在成都發表了《中日韓合作未來十年展望》,提出加快中日韓自貿協定談判。在去全球化浪潮迭起、現有多邊經貿格局受到重大衝擊的背景下,中日韓此時釋放出加強區域合作的積極信號,無疑為東北亞經濟合作注入了一針強心劑。 閱讀全文
中日韓合作繞不過的坎
編按:FT中文網與「經緯遠見」公眾號、中華智庫基金會共同主辦國際輿論報導的焦點之一,是落實「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為前奏的中日韓領導人的成都峰會。事實上,東亞三國試圖進行這種合作已經運作和推廣了多年,甚至提出過中日韓三國統一用「亞元」這種貨幣,但一直少有進展,除了三國自身的不少問題外,外部力量的美國是最大的干擾因素。曹辛指出東亞三國的合作必須克服:經濟合作問題與朝鮮問題,合作才會有基礎。 閱讀全文
中日韓深化自貿區合作面臨雙邊難題
編按:日經報導,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與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韓國總統文在寅於12月24日在成都舉行首腦會談。會談後公佈的成果文件中寫入「加快推進中日韓自貿區談判」的內容。其間日韓在出口管制、中日在「5G」問題上存在分歧,深化合作面臨著諸多課題。 閱讀全文
日本企業變「小」了
編按:日經報導,日本企業正趨於「小型化」。和2000年底相比,美國上市企業的平均市值增長至2.6倍,日本上市企業僅增長至1.7倍,日本企業沒能跟上全球的企業大型化趨勢。不少觀點指出,日本企業的重組等「新陳代謝」速度緩慢,造成了增長力的差距。調整企業的競爭環境等成為今後課題。 閱讀全文
日經指數30年:泡沫破裂和再生
編按:從「平成」到「令和」,動盪的2018年東京股票市場於12月28日迎來平成時代最後的年末最終交易日。從平成元年末(1989年)的歷史最高點3萬8915點開始,平成的行情隨著經濟泡沫破裂進入了長期低迷。在此期間,日本的會計和公司治理改革取得進展,像歐美一樣,逐漸轉變為股價形成與企業價值相符的市場。不過,美國不斷誕生創新性企業,日本的差異不斷被拉大。另一方面,日本股市也越來越容易受到海外市場股價波動的影響。 閱讀全文
日本出生人數跌破90萬 積極爭取國外特定技能
編者按:台灣英文報報導「台灣全排名倒數第一」,觀察日本於高齡化、少子化下的政策,台灣能否為借鏡,尋找出台灣針對高齡少子化的解決方針。 閱讀全文
2019年全球金融市場的重要瞬間
編者按:過去的一年將被銘記為央行的清算時刻。政策制定者提供的持續廉價資金潮使債券市場不斷沖高,將負收益率擴散至整個金融系統,並促使許多利率設定者、銀行家和投資者疑惑:他們是否真的能控制自己製造出的怪獸。 美聯儲(Fed)的政策180度大轉彎,轉向了降息的路線,這令投資者暈頭轉向。回購市場上的騷動引起許多憂慮。而唐納德•川普(Donald Trump)總統用一連串即興評論動搖著外匯市場。 閱讀全文
中國企業今在美籌資額大幅下降
編者按:據2019-12-25FT與12-18 網易財經報導;今年中國企業在華爾街籌資總額下降一半以上,許多企業被迫調低估值和自己提供認購需求,但在紐約上市仍有助於提升品牌認知。科技行業在2019年全球IPO數量和籌資額方面繼續佔據主導地位,在香港聯合交易所IPO數量和籌資額在2019年仍冠全球,以阿里巴巴居功。 閱讀全文
歐洲用強硬的手段維護自己的利益
編按:2017年法國總統埃馬紐埃爾•馬克龍(Emmanuel Macron)提出的一個願景,係關於「歐洲如何在全球經濟中捍衛自己的價值觀和利益」,主權說的立場,隨即受到其他歐盟領導人接受,這一主題已開始在政策領域表現出來,並可能對歐洲的經濟發展模式、以及歐洲與其他大國的貿易關係產生深遠影響。正如同英國《金融時報》在《歐洲優先》(Europe First)系列報導中所展示。 閱讀全文
中國地方政府融資平台 可能發生違約連鎖反應
編者按:人行外部委員馬駿於2017年即提出,中國央行政策目標己不符現況籲修央行法,應取消以GDP增速為宏觀調控目標,而將穩定就業為宏觀調控之核心目標。於本年12月19日警告,在全國上萬融資平台類機構中,只要幾個公開違約,就可能導致連鎖反應。中國自90年代,地方政府融資平台一直是中國經濟增長的關鍵驅動因素,支持了近年來提振增長率的許多地方基礎設施項目。但是它與中國影子銀行業緊密相連,中央政府有關部門很難全面評估與這些融資平台相關的風險,中國金融現代化的發展與挑戰正處於發展、改革與糾結中。 閱讀全文
港人政治庇護問題 引起台灣「難民法」推動問題
編者按:日前黃之鋒訪台,曾呼籲台灣政府訂立《難民法》,我國因兩岸政治因素,特殊的歷史發展,形成因應不同特定身分者適用不同的法規,早於1971年10月25日中華民國退出聯合國,中華民國台灣非聯合國會員,也非《難民地位公約》(Convention Relating to the Status of Refugees)的締約國,是否遵循國際公約,保障人權發展,台灣通過《難民法》草案前,仍須要多方評估對台灣國政發展與經濟問題。 閱讀全文
COP25氣候峰會失敗的關鍵:巴黎協定第六條
第25屆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締約方大會(COP25),在延長兩天兩夜的討論、將近44小時,終於在馬德里時間的15日晚上9點落幕,成為25年來耗時最久的一次締約方大會。 閱讀全文
中國發放利多 金融開放加速 擴大獨資外資
編者按:中國國務院發佈金融開放持績加速,發改委17日發佈,今年來吸引外資穩定成長,強調明年轉再修負面清卓,允許外商獨資,保障外企國民待遇。 閱讀全文
聯合國氣候大會:市場機制未達共識 成果力度有限
全球對抗氣候變遷的磋商陷入僵局,因各國對減碳標準的歧見未解,未能獲得美國總統川普的支持,加上歐盟一項更遠大的減少化石燃料排放計畫延宕,也讓此次會談陷入困境。 閱讀全文
明年中國經濟的保6還是保就業問題
編按:法媒表示,中國官方曾主張經濟成長不能低於7%,否則就業市場將出現重大波動,「習近平的六穩將難穩住」。另外中國記者丁曉雨報導指出:美中兩國同處在貿易衝突的背景下,氣象卻各自不同。美國勞工部發布的11月非農就業人口增長26.6萬,遠超預期且錄得10個月新高。而中國經濟學界,卻在進行著一場2020年經濟下行壓力下,到底是保「6」還是保就業的爭論。有媒體撰文認為,2020年中國經濟的真問題不是保6,而是必須面對嚴峻的就業問題。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