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與義新聞
新冠肺炎 7月27日全球最新情報
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武漢肺炎)大流行,拉丁美洲確診病例首度超越美加合計總數,成全球疫情最嚴重災區;日本染疫人數破3萬,東京連6天通報逾200例確診;香港連5天確診破百。 閱讀全文
總統府感謝 美參院通過支持台灣參與環太軍演
美國參議院昨23日通過2021財政年度國防授權法,其中包括與台灣安全合作事項,總統府表示,感謝美國參議院對我國國防安全的重視與支持,我國也將持續和美國行政部門進行討論,強化台美間的安全合作,善盡印太區域成員的積極角色。 閱讀全文
陸外交部宣布 關閉美駐成都總領事館
編按:22日美國下令72小時內中國撤離駐休士頓總領館,中國外交部通知美駐陸使館,決定撤銷對美駐成都總領事館的設立和運行許可,並對該總領事館停止一切業務和活動提出具體要求。美國的中國問題專家、哈佛大學社會科學院榮休教授傅高義分析指出,「中美有發生武裝衝突的可能性。 閱讀全文
蓬佩奧發表「新鐵幕演講」 呼籲世界和中國人「改變中國共產黨」
編按:日前美國國務卿蓬佩奧(Mike Pompeo)指控,中國的間諜行為危害美國及歐洲的智慧財產,長達10年的網路間諜行為,更造成全球數百人受害。《BBC》針對他昨(23)日發表對華政策演講,呼籲世界各國與中國人民「改變中國共產黨的行為」,進行詳盡報導。 閱讀全文
中國首艘「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順利升空 預計2021年初抵達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22日於海南文昌用長征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天問一號」探測器,探測器已進入預定軌道,預計明年2月抵達火星,將進行火星環繞、登陸和巡視探測。這是大陸首次火星探測,希望通過此次發射,實現火星環繞、著陸和巡視探測,獲取火星科學數據,邁出中國行星探測的第一步。 閱讀全文
李克強挺就業 央企強攻新基 穩經濟建
大陸疫情加上洪災,今年就業形勢嚴峻,國務院總理李克強22日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強調,首要穩住工作崗位,下達取消對靈活就業的不合理限制以「穩就業、保收入」;同時部署加強新型城鎮化建設,補短板、擴內需。 閱讀全文
美要求72小時關閉 中駐休士頓總領館
編按:綜合報導指出,22日美國下令72小時內中國撤離駐休士頓總領館,美國官員指責該領館及其他中國外交使團從事經濟間諜活動和簽證欺詐。中國外交部表示,如果美國不改變對休士頓的決定,北京將予以報復。 閱讀全文
逆全球化 大國對峙 台灣角色定位
面對全球政經局勢多變,區域強權對峙升高,新經濟世代提前來臨。國家政策方向與社經考量,攸關當下的承擔,未來的發展,應聽取多元聲音。年輕世代必須及早體認21世紀全球化的複雜程度,已遠大於過往。世界各國政經、科技社會、金融貿易、環境文化,及網路的快速演變,影響全球規則秩序深遠。凡我堅信民主可貴,秉持認知研判,攜手建立共識,尋求解決因應。 閱讀全文
國民法官2023年元旦上路 法界憂缺配套
編按:立法院臨時會22日三讀通過國民法官法,為蔡政府推動司法改革踏出一步,確立採取日本參審制度,未來將由「國民法官」與職業法官共組國民法官法庭,審判特定刑事案件。新制分階段實施,第一階段將在2023年元旦上路。但仍有法官憂心配套措施及法治教育等問題,如果無法準備妥適,國民法官制度將難上路。 閱讀全文
疫情、洪水以及外圍喧囂指責不斷 下半場中國如何出招?
《路透社》報導,2020年注定是個不平靜的一年:上半年疫情尚未全了,南方洪水又洶湧而至,而外圍充斥各種喧囂指責的「去中國化」現象,在中國竭盡全力交出上半年有喜有悲的成績單後,下半年又將如何出招? 閱讀全文
國民法官法三讀通過:什麼是參審、什麼是陪審
立法院臨時會今三讀通過「國民法官法」,確立採取日本的參審制度;法界人士多認為,採參審制較穩健,司改團體過去則指出參審制將導致國民法官受到職業法官的威權影響。司法院提出的「參審制」與民間司改會等團體訴求的「陪審參審一併試行」究竟有何不同,《聯合報》整理五個問答。 閱讀全文
立院表決通過華航、護照正名
編按:數月前因新冠肺炎疫情,台灣透過華航贈送外國物資,但因機身塗寫為「China Airlines」而遭誤解為中國籍航空。為此民進黨及時力分別提案正名。立法院今(22)日通過華航及護照正名案,決議建請交通部應研提分期可行的華航改名計畫,政院、交通部、華航對此決議案發表回應。 閱讀全文
全球裂解 經貿失速 台灣影響
面對世界變動的動盪時刻,就國際情境、政經研判、探究未來。基金會特邀請許嘉棟教授、陳添枝教授、朱雲漢教授三位大師,也都是基金會長年的資深董事,無論稱之去全球化、反全球化或逆全球化,大國對峙、區域重組下,台灣該如何因應今日的態勢。上、下兩篇報導整理皆刊出於報章及網路。上篇探討「全球裂解、經貿失速、台灣影響」;下篇探討「逆全球化、大國對峙、台灣角色定位」。 閱讀全文
俄羅斯官員提出「棄美聯中」 主張中俄合建月球基地
俄羅斯航天機構負責人日前在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俄羅斯將放棄加入美國主導太空計劃,打算同中國合作登月建基地。上述一番話引發中國和美國媒體關注。美國媒體評論指,俄中太空軸心令冷戰後的太空競爭更錯綜複雜。 閱讀全文
歐盟領導人就1.8兆歐元經濟復甦支出計劃 達成一致共識
編按:日前歐盟輪職主席梅克爾周旋於歐盟各國領袖間,今完成一項堅鉅任務。連續四天的高峰會,歐盟領導人針對2.1萬億美元(約1.8兆歐元)經濟復甦計劃達成共識,其中預留8,590億美元(約9,900億歐元)的貸款和贈款,主要用於未來四年,將遭受新冠病毒衝擊的較貧窮國家解救出來,這是二戰以來最嚴重的經濟困境。 閱讀全文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應利用SDR應對新冠疫情
編按:中國人民銀行(PBOC)行長易綱於《金融時報》撰文指出,進行特別提款權(SDR)普遍分配的建議,已經得到基金組織絕大部分成員國支持。為應對疫情和推動全球經濟復甦,國際社會應儘快達成共識並落實SDR分配。 閱讀全文
IMF:美元主導地位可能放大危機影響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研究發現,美元在貿易和金融領域的主導地位意味著,疫情期間走弱的新興市場貨幣無法像過去那樣有效吸收衝擊。 閱讀全文
紅鏈收購台鏈 郭台銘震驚
編按:據《聯合報》記者尹慧中指出,消息人士透露,緯創有意把旗下iPhone代工大本營緯新資通(昆山)股權與業務賣給陸企立訊,宣告大陸代工業者大舉進軍蘋果手機組裝供應鏈,蘋果最大組裝夥伴鴻海創辦人郭台銘對此相當震驚,鴻海董事長劉揚偉也高度重視此事,憂心台灣產業面臨被紅色供應鏈蠶食的危機。 閱讀全文
梅克爾:歐盟峰會恐難就紓困方案達協議
編按:歐盟各國領導人峰會擬議價值7500億歐元的貸款和撥款方案,展開馬拉松式會談。艱苦談判進入第三天,7月19日(日),歐盟領導人對於7500億歐元新冠復甦基金意見不一,遲遲無法打破內部的「南北矛盾」與「東西歧見」僵局,使原本樂觀的投資人繃緊神經。 閱讀全文
新冠疫情暴露出社會功能失調
編按:《金融時報》首席經濟評論員馬丁.沃爾夫指出,世界將再次需要一個由理智改革者組成的聯盟來重新設計國內政策和全球政治。或許新冠疫情危機將會催化聯盟的出現。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