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與義新聞
黃齊元》從台積電看台灣全球布局
藍濤亞洲總裁兼東海大學智慧轉型中心執行長黃齊元於《聯合報》撰文指出,最近歐盟官員與英特爾、台積電及三星代表會談,邀請這些大廠在歐洲建造一座晶圓廠,並準備上百億歐元補貼,開發七奈米以下先進製程。台積電同時宣布以廿八點八七億美元在南京擴建二廠,建置廿八奈米產能;台積電南京一廠以十二及十六奈米製程為主,已開始獲利。
閱讀全文
數位時代加劇 歐美中反壟斷浪潮來襲
編按:全球化發展快速,數位經濟藉由有網路效應及便利性,特別容易有大者恆大、贏者全拿,導致數位壟斷日益嚴重。今年三月美國10名州長向Google與Facebook提起反壟斷訴訟,爭點在從競價中獲取特權。近日大陸官方擴大對科技公司也將擴編反壟斷監管機構。歐盟最快將在本周對蘋果公司提起反托辣斯訴訟。歐美中皆在遏止數位壟斷之不公平。
閱讀全文
歐洲向拜登靠攏 中國開始緊張
據《彭博社》報導,經過七年艱苦的談判,中歐於12月達成重大投資協議,可能最終成為兩國關係迅速惡化的起因。歐盟行政部門和德國各自製定了立法,中國實體投資更加艱難,同時與美國一起對抗北京實施制裁措施。
閱讀全文
警紀醜聞連環爆 時力籲提調查報告
《醒報報導》近期傳出多起警紀醜聞,包括黑衣人闖松山中崙派出所、中壢分局被指控不當盤查、北投分局「不當借提案」等,時代力量黨團4日舉行記者會,要求警政署進行完整調查,提出調查報告,並儘速啟動相關制度改革,避免因少數警察的違法作為,抹煞基層員警的努力與付出。
閱讀全文
台灣4月PMI、NMI指數同創新高
中華經濟研究院今(3)日發布4月台灣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因新增訂單與生產指數的大幅彈升,使得PMI指數增加6%來到68.7%,是2012年7月創編以來最快擴張速度。非製造業經理人指數(NMI)隨著民間消費增溫,亦呈現擴張態勢,攀升4.9%來到60.1%,同樣是2014年8月創編以來最快擴張速度。
閱讀全文
經濟學人:台灣,世界上最危險的地方
本期「經濟學人」以台灣雷達圖為封面,左有中共五星旗、右有美國星條旗,並有軍艦、軍機光點,稱這是「地球上最危險地區」,指台海若爆發戰爭將成災難,美、中須極力避免。總統蔡英文表示,雖然中國對台灣的威脅確實存在,但政府絕對有能力來管控各種可能風險,為台灣建立安全的屏障。
閱讀全文
G7外長會議 美歐尋求應對中國影響力
綜合媒體報導,七大工業國集團(G7)外長會議周一起一連3天(3日至5日)在英國倫敦舉行。美國和歐盟尋求把基建倡議加入G7議程,以應對中國在全球的影響力。有分析指歐美的抗衡手段應專注於關鍵範疇,歐盟內部亦有意見指需要建立基於共同標準和規範的伙伴關係。
閱讀全文
葉倫努力消除通脹疑慮 力挺拜登基建計畫
美國財長葉倫2日力挺美國總統拜登提出的基礎設施建設計畫,並稱美國「將獲得巨大回報」。她還淡化了該支出計畫將引發通膨的憂慮情緒,並指該計畫將在8到10年內逐步到位。
閱讀全文
Fed雖保證寬鬆 美債殖利率仍然看升
儘管美國聯準會(Fed)主席鮑爾上周堅決表示,目前還不準備考慮縮減購債規模,但許多投資人都賭公債殖利率將升破3月時的高點。鮑爾僅指部分市場出現泡沫 但貨幣政策非唯一促成因素
閱讀全文
疫情下歐洲勞動節示威升級 法國15萬人上街
全球勞工在抗疫與工作的兩難壓力下,終於爆發。五一勞動節當天,包括法國、土耳其、德國、瑞典與比利時等國家的勞工走上街頭,抗議政府持續封鎖使他們生計陷入困境。
閱讀全文
拜登上任百日民調成績單疫情應對及經濟得高分
《路透社》報導,美國總統拜登上任將滿百日,根據路透/益普索的民意調查,過半數美國民眾認可拜登的表現,這是前任共和黨籍總統特朗普從未有過的支持度,應有助拜登所屬的民主黨推進基建支出及拜登其他重大政策計劃。
閱讀全文
台積南京廠 砸800億 擴建28奈米產能
編按:台積電宣布赴大陸擴建28奈米產能,以因應車用晶片等結構性需求增加,台積電強調,南京廠擴充成熟製程產能,並不是因為台灣缺水缺電。微博資深作者寧南山提出觀點,解析中國晶片發展契機,南寧山認為,晶片產業鏈盡快形成 有利於長期發展。
閱讀全文
歐盟擬砸重金補貼 招手台積設廠
德國媒體報導,歐盟官員本周五(30日)將與美國晶片業龍頭英特爾(Intel)、台灣台積電(2330)及南韓三星電子(Samsung)等全球晶片大廠的代表會談,希望提高歐盟的晶片自主性,還準備了規模上百億歐元的補貼,以吸引外商設廠。對此,台積電態度低調,並不回應。
閱讀全文
台股17572點歷史新高 留意市場過熱
編按:疫情後,全球經濟處於復甦階段,台股來到歷史新高點,熱錢過剩、航運貨櫃短缺、原物料上漲,未來是否反應市場物價的通膨疑慮仍在。上週金管會主委黃天牧提醒仍要審慎投資注意風險,國發會則表示,台股仍有基本面支撐。
閱讀全文
台積電打造綠色供應鏈,碳足跡、減碳將列採購指標
編按:綜合媒體報導,台積電積極打造半導體綠色供應鏈,除了增加投資再生能源,也要求自家供應鏈跟進「綠化」,擬將「供應鏈碳足跡」及「減碳績效」列入公司採購重要指標,攜手機台設備商合作開發半導體節能綠色機台,109年節能團隊提出272項節能行動方案,成功省下2億度用電量。
閱讀全文
全球減碳支出 115兆美元起跳
編按:全球化的人口擴張、經濟發展快速,人流、物流移動,間接影響地球生態發展,氣候變遷刻不容緩,政治、經濟、環境、金融、科技、公衛無一不幸免。國際再生能源總署3月時指出,全球若要達到氣候目標,到2050年將投入115兆美元於太陽能電、電動車等潔淨能源,如此才能讓全球氣溫上升減緩至攝氏1.5度。
閱讀全文
CHARLES M. BLOW-死亡和大流行教會我的事
編者按:累計到今日,全球已有破億人口感染新冠肺炎,超過三百萬人死亡,這場疫情改變的不僅僅是經濟活動與政治版圖,更由上至下翻轉許多人面對人生的態度。往後,要以怎樣的心情度過每一天呢?感受,那些死亡與大流行教會我們的事。
閱讀全文
全球出生人數因疫情銳減 台灣今年生育率 全球最低
編按:新冠疫情導致人們對經濟情況和未來堪憂,《日經》報導指出,疫情對生育的影響顯現出來的時間落在2020年12月至2021年1月,多個國家的出生人數下降10~20%。日前CIA更預測,台灣今年生育率,全球最低,16年後、至2037年時新生兒恐「提早」跌破10萬人大關。
閱讀全文
歐盟管理網路平台服務的新思維
歐盟自2018年5月正式執行的「一般資料保護規範(GDPR)」到2020年12月所公布的「數位服務法(DSA)」和「數位市場法(DMA)」等法案。從外界看來,這些都像是在對國外的大型企業進行管制及約束,實則是歐盟為了配合發展「數位單一市場」的規劃,對歐盟會員國境內的業者、現在與未來要進歐盟市場的跨國業者進行區分、定義,對不同規模的網路服務業者、平台服務業者進行「法遵」的要求,不再只要求業者「自律」,進一步要求業者們明確落實法遵制度。
閱讀全文